第45章 戰略人生 8(2)(1 / 2)

第四章 戰略人生 8謀略之道 (2)

“八戒又思量道:請將不如激將,等我激他一激。”

【拳打不知】 謂打拳要出其不意,使對手在不知不覺中挨了拳頭。明?戚

繼光《紀效新書》卷十四:“遇敵製勝,變化無窮。微妙莫測窈焉,人不得而窺者謂之神。

俗雲:‘拳打不知’。”

【軟做不如硬做,明做不如暗做】 意謂與其商量著去做不如以強硬的態度

去做,與其明地裏去做不如偷偷地去做。《飛花詠》第三回:“想了幾日,忽然想起道:我

有主意了,軟做不如硬做,明做不如暗做,惟有乘個機會,一搶一劫,方能到手。”

【殺雞駭猴】 比喻懲罰這個人,嚇唬另外的人。《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

回:“俗語說得好,叫做‘殺雞駭猴’,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亦作“

殺雞給猴看”。於敏《第一個回合》第十七章:“殺雞給猴看?用不著。”

【殺雞焉用牛刀】 焉:哪裏。比喻小題大作或大材小用。《水滸傳》第十五回:“常言道:‘殺雞焉用牛刀。’那裏消得正軍統自去,隻賀某聊施小計,教這一夥蠻

子,死無葬身之地!”亦作“割雞焉用牛刀”。《論語?陽貨》:“子過武城,聞弦歌之聲

。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三寶太監西洋記》第八十四回:“老爺道:‘割

雞焉用牛刀’,那要這等的秘謀奇計。”

【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 舊謂飲酒可以和解矛盾,消除愁悶。《生

金閣》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孩兒,我且不吃,一發等你了這鍾

,湊個三杯,可不好那?”亦作“三杯和萬事”。《石點頭》第十二卷:“申屠娘子又笑道

:‘媽媽,常言三杯和萬事,再奉一甌。’”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謂事態已經難以挽回,別無妙計,隻有一走了事

。語本《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宋?惠

洪《冷齋夜話》卷九:“淵才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亦作“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水滸傳》第二回:“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隻恐沒處走。”

【三條路,走當中】 比喻做事不偏激最保險。柳青《種穀記》四:“斜了

不對,咱順來,偏了不對,咱正來。三條路咱走當中。……”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比喻打擊敵人先打擊為首的,或解決問題要

先抓住關鍵環節。唐?杜甫《前出塞》詩:“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

先擒王。”亦作“射人先射馬”。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四十七章:“古人說:‘射人先

射馬。’這是古人不知經過多少血戰才得出的一句名言,極有道理。”亦作“擒賊必先擒王

”。《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如今俗語說‘擒賊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開端,一定先

拿我開端。”

【神仙下凡,先問土地】 土地:土地神。比喻有權勢的人來到生疏地方,

要先請教、依賴當地當權者。羅旋《梅》二:“哼,神仙下凡,先問土地,你官架再大,也

得屈尊就卑,向我請教。”

【先發者製人,後發者製於人】 先動手取得主動權就能製服對手,後動手

失去主動權就會被對手製服。語本《漢書,項籍傳》:“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

【先聲足以奪人之氣】 先張大自己方麵的聲勢就能夠壓倒對方的氣焰。《

三寶太監西洋記》第七十三回:“這一場賣弄,雖是元帥指麾,卻也虧了唐狀元搬鬥。正叫

做是:先聲足以奪人之氣。”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謂先發製人有利,否則就會吃虧。《趙氏孤兒》第四折:“那穿紅的想道:“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暗地遣一刺客,喚做鋤麑,藏著短刀,越牆而過,要刺殺這穿紫的。”亦作“先下手為強”。《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這個說不得。從來說,‘先下手為強’,況且原該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