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說價,著地還錢,天佩兄就是一百五十還個價錢,卻也無礙。”亦作“瞞天討價,就地還
錢”。《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這個正合著古語,‘瞞天討價,就地還錢’。我說二三百
銀子,你就說二三十兩,‘戴著鬥笠親嘴——差著一帽子’!”
【買賣不成仁義在】 生意做不成,交情仍在。梁斌《紅旗譜》第一卷二十三:“嫌人家來做買賣,買賣不成仁義在,打倒人家幹嗎?”
【買主買主,衣食父母】 舊謂生意人要把顧客看作供養自己生活的父母那 樣去熱情接待。古華《芙蓉鎮》第一章一:“‘買主買主,衣食父母。’這是胡玉音從父母那裏得來的‘家訓’。”
【便宜無好貨】 價錢便宜的東西一定不好。《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九回:“若是便宜了,太太一定要鬧著說:‘便宜無好貨,這藥是吃了不中用的。”
【千賣萬賣,折本不賣】 意謂無論怎樣交易,虧本是不幹的。清?王有光《吳下諺聯》第二卷:“千賣萬賣,折本不賣。此正是活變處。若謂虧短本價,決不出賣。”亦作“千做萬做,蝕本生意不做”。薑樹茂《漁港之春》第二十二章:“如果是無利可得,他決不會大手大腳地請他吃飯、喝酒。所謂‘千做萬做,蝕本生意不做’嘛!”
【上門的買賣好做】 謂主動送上門的生意容易成交。也比喻主動送上門的
好對付。《西遊記》第二十八回:“他兩個化齋來,一定尋師父吃;尋不著,一定尋著我門
上。常言道:‘上門的買賣好做。’且等慢慢地捉他。”
【折本才會賺錢】 折(shé)本:賠本。謂賠了本才知道賺錢的竅門。《照世杯?掘新坑慳鬼成財主》:“俗語說得好:折本才會賺錢。金有方手頭雖賭空了,卻被他學精了吊牌的法子。隻是生意會做,沒有本錢。”
【隻有賤買,哪有賤賣】 意謂做生意的人都想賤買貴賣。《今古奇觀》第七卷:“你是明理的人,我們這行戶中,隻有賤買,哪有賤賣?”
【省了錢,無好貨】 謂省錢便宜的貨物不會好。《帶印奇冤郭公傳》第十二回:“曾不思彼之所以勝我者,其優劣在認真不認真,其關鍵在省錢不省錢。語雲:‘省
了錢,無好貨’……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生意不怕折,隻怕歇】 折(shé):折本。意謂做生意不怕賠本,就怕停下不做。《連城璧》第六回:“做生意的人,失風遇盜之事,那裏保得沒有遭把……自古道:‘生意不怕折,隻怕歇。’你切不可因這一次受驚,就冷了求財之念。”
【一分行情一分貨】 行(háng)情:市場上商品的一般價格。意謂價格高低與貨物優劣相當。也比喻你給我多少好處,我給你出多大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五回:“凡有所為而送的,無所謂輕重,也和咱們做買賣一般:一分行情一分貨。”
【一分錢一分貨】 謂貨物與價錢相當。也用以比喻付出去的與得到的相等。老舍《駱駝祥子》二十一:“他不再希望隨他們的善心多賞幾個了,一分錢一分貨,得先講清楚了再拿出力氣來。”
【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 比喻有多大力量,做多大的事情。李茂榮《人望幸福樹望春》七:“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不見你忙得比別人工分多加兩倍。”
【有錢難買不賣貨】 有錢買不到不願出賣的貨物。也比喻有錢難以驅使別人去做不願做的事。《桃花扇》第十七出:“自古有錢難買不賣貨,撒了賴當不的,大家散 罷。”
【憎嫩是買主】 嫌貨物不好的人是買主。《淮南子?說林訓》:訾我貨者,欲與我市。今變之曰:憎嫌是買主。”亦作“褒貶是買主”。薑樹茂《漁港之春》第十二章:“哪裏臭?都是昨天才上岸的,回家多加點油一煎,又香又鮮。褒貶是買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