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日常生活 7理財經商
【本小利微,本大利寬】 謂本錢小,利潤少;本錢大,利潤多。《歧路燈》第四十回:“眼睜睜看著有一股子錢,爭乃手中無本錢,隻得放過去。俗話說:‘本小利微,本大利寬。’也是沒法兒。”亦作“本小利微”。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小販不論肩挑叫賣,或街畔攤售,總之本小利微,吃著不夠。”
【長木匠,短鐵匠】 謂木匠鋸木總是留得長一些,以免短小;鐵匠打鐵總是留得短一些,因為短了可以打長。比喻根據情況行事。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八:“韓非子言:‘為土木耳鼻欲大,口目欲小’。蓋耳鼻大,則可裁削;口目小,則可開鑿。此為建事製度之法,可通於吾鄉俗語:‘長木匠,短鐵匠’,即是意。”
【成本既重,顧惜必周】 意謂做成本耗費大的事,一定會對其顧全珍惜,處處考慮周密。《帶印奇冤郭公傳》第十二回:“曾不思彼之所以勝我者,其優劣在認真不認真,其關鍵在省錢不省錢。語雲:‘省了錢,無好貨’;又雲:‘成本既重,顧惜必周。’此言雖小,足以喻大。”
【工多出巧藝】 費的工夫多,技藝就會精巧。謝覺哉《不惑集?學習常談》:“學了要時時練習,‘工多出巧藝’,不可隨學隨忘。”
【好物不賤,賤物不好】 好東西不便宜,便宜了不會好。《醒世姻緣傳》第八十五回:“隻怕好物不賤,賤物不好呀。——你還沒說,他一向曾在那裏?”
【貨到地頭死】 地頭:出售地點。意謂貨物運到出售地點,即便價格下跌,也要降價出售;不能再轉運他處,那樣會虧損更大。張長弓等《邊城風雪》第十三章:有心不賣吧,花錢住店,人吃牛喂,嚼裹過重,受不了!這就叫‘貨到地頭死’。”
【貨賣與識家】 貨物要賣給識貨的人。張長弓等《邊城風雪》第七章二:“有道是,貨賣與識家;識貨的主兒寧肯多掏兩個也要買他心愛的東西。”亦作“貨賣識家”。《濟公全傳》第一百七十八回:“我這畫賣的工夫錢,貨賣識家。”
【貨無大小,缺者便貴】 意謂貨物緊缺就貴重。《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元來販漆的,都道杭州路近價賤,俱往遠處去了,杭州到時常短缺。常言道:貨無大小,缺者便貴。故此比別處反勝。”
【貨要賣當時】 貨物要在暢銷時賣出去。清?王璋《吳諺詩鈔》:“掇皮酸橘子,貨要賣當時。”亦作“物賣當時”。清?繆蓮仙《夢筆生花》二編八卷:“官打現在,物賣當時。”
【貨有高低三等價,客無遠近一般看】 貨物有高低不同的價格,客人無遠近厚薄,應同樣看待。《西遊記》第八十四回:“常言道:‘貨有高低三等價,客無遠近一般看。’你怎麼說三樣待客?你可試說說我聽。”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謂做買賣刁鑽苛刻的不會賺到錢,實在厚道不會虧本。《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些和尚們也聞知秦賣油之名,他的油比別人又好又賤,單單作成他。所以一連這九日,秦重隻在昭慶寺走動。正是: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慢工出巧匠】 意謂幹得慢就能做出好的活計,成為能工巧匠。陳登科《風雷》第一部三十八章:“慢工出巧匠。我不會編席子,按照我的眼力,你們席子的質量,不比她們差,是好。”
【忙不擇價】 謂急需用錢,顧不上選擇高價出售某物。《警世通言》第十五卷:“金令史平昔愛如己女,欲要把這婢子來出脫,思量再等一二年,遇個貴人公子,或小妻,或通房,嫁他出去,也討得百來兩銀子。如今忙不擇價,豈不可惜。”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意謂賣方要價很高,買方還價很低。也比喻一方
要求很高,另一方願意給的卻很少。《鏡花緣》第一回:“‘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原是
買物之人向來俗談。”亦作“漫天說價,著地還錢”。《玉燕姻緣全傳》第七回:“自古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