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莎士比亞的咒金詞
黃金呀,閃爍的寶貴的黃金,有了你,黑的會變白,醜的會變美,錯的會變對,老的會變幼,怯弱的會變勇敢!神呀,這是為什麼?為什麼他可以引走他身邊的牧師和仆人,抽去莽漢頭下的枕頭?這黃金的奴才,會彌縫宗教,打破宗教,會向奸徒祝福,把癩子變成雅士,使強盜受到冊封,受人跪拜,受人頌揚,叫他和元老議員同席,可以使哀哭絕望的寡婦再嫁,這個被詛咒的東西,這個人類共同的娼婦!
金錢的能與不能
金錢能買床鋪,不能買睡眠。
金錢能買書籍,不能買頭腦。
金錢能買食物,不能買胃口。
金錢能買首飾,不能買相貌。
金錢能買房舍,不能買家庭。
金錢能買醫藥,不能買健康。
金錢能買奢侈,不能買教養。
金錢能買娛樂,不能買幸福。
金錢能買奴仆,不能買忠誠。
金錢能買婚姻,不能買愛情。
趙“元帥”被困,舍“小將”發兵
戲曲史研究專家趙景深在編《青年界》雜誌時,與作家們交往很深。有一次,他寫信催老舍先生寫稿,先在紙上寫了一個大“趙”字然後用紅筆把趙字圈起來。在旁邊寫了一行小字:
老趙被圍,速發救兵!
老舍拆信一看,就知道刊物稿件發生危機,要求寄稿,便很快複了一信,並附上一篇小說《馬褲先生》。信文如下:
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羅!馬來!
“參見元帥。”
“帶來多少人馬?”
“兩千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
“後帳休息!”
“得令!”
正是:旌旗明日月,殺氣滿山頭!
祝吉!
弟舍月日
劉半農的戲文信
1919年1月,劉半農寄了兩本書給朋友,並附了一封信,信文如下:
(生)咳,方大爺呀,方大爺,(唱西皮慢板)你所要,借的書,我今奉上。這其間,一本是,俄國文章。那一本,瑞典國,小曲灘簧。隻恨我,有了它,一年以上。都未曾,打開來,看過端詳。(白)如今你提到它,(唱)不由得,小半農,眼淚汪汪。(白)咳,半農呀,半農呀,你真不用功也。(唱)但願你,將它去,莫辜負它。拜一拜,手兒啊,你就借了去罷。(下)
文中所說的兩本書,一本是蘇聯小說集,一本是瑞典的《灘簧日記》。這封信以戲曲形式寫成,讀來別有韻味。信文雖然戲做,卻也嚴於自責,責己不夠用功,存書久不翻看,勸誡朋友用功。
鄭板橋的《筆榜小卷》
古人寫字作畫,有索取報酬的慣例。有些假清高的文人,雖口不言錢,心中卻想得到厚酬。落拓不群的鄭板橋與眾不同,幹脆明碼標價,寫一篇《筆榜小卷》掛在廳堂。全文照錄如下: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鬥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糧,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子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神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隻當清風過耳邊。乾隆己卯,拙公上屬書謝客,板橋鄭燮。
這篇《筆榜小卷》,倒是實實在在,快人快語,清代吳山尊深有感觸,居然叫人把這篇奇文勒石作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報紙的優越性
美國的電視廣告全國收入數百億美元。在電視的黃金時間做廣告,一分鍾收價50萬美元。但大亨們為了擴大自己企業或商品的影響,仍不惜巨資做廣告。
一家美國東部頗有影響的報紙,報社老板在電視廣告中挖空心思,列出該報101條優越性,摘其中幾條如下:
第1條:本報的紙張和印刷特殊,顧客如向親朋好友饋贈禮物,本報是最好的禮物包裝紙。
第43條:本報質地厚實保暖,讀者可在讀報困倦之時,用它蓋在身上睡覺,保證不受風寒。
第78條:如果家裏喂養有小貓小狗,可用讀後的本報鋪成小貓小狗的睡床。
第98條:如果讀者利用本報去墊搖擺不平的東西,效果頗佳。
第101條:讀者如遭歹徒襲擊時,可將本報卷成硬梆梆的紙棍,當自衛武器作用。
廣告的效果——觀眾無不捧腹。
英語回文
在我國古代,把可以倒寫、倒讀的文章詩詞稱為回文。英語中也有膾炙人口的回文,相傳是由一個名叫索塔迪斯的古希臘詩人創始的。英語把回文叫做Palindrome。
據基督教傳說,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初次見麵時,亞當就說了一句回文:
Madam,I’mAdam。
(小姐,我是亞當。)
法國拿破侖皇帝在巴黎陷落後,被放逐到地中海上的厄爾巴荒島,據說他也說了一句用回文表達的名言:
AblewasIereIsawElba。
(我見到厄爾巴之前,曾經不可一世。)
以上二則英語回文,以處於最中心位置的一個字母作為對稱軸心,左右兩邊是對稱相同的。所以,順讀、倒讀都完全一樣。
交通標語
在馬來西亞的柔佛,張貼著這樣一則關於交通安全的標語:
閣下,駕駛汽車,時速不超過三十公裏,可以飽覽本市的美麗景色;超過六十公裏,請到法庭作客;超過八十公裏,歡迎光顧本市設備最新的急救醫院;上了一百公裏,請君安息吧。
我是企業家
此文是美國企業家協會的信條。美國《企業家》月刊每期都在目錄頁登載。也就是說,這是一篇在美國每年要登載十二次的文章,而且連續刊登若幹年。全文如下:
我是不會選擇去做一個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夠做到的話,我有權成為一位不尋常的人。我尋找機會,但我不求安穩。我不希望在國家的照顧下成為一名有保障的市民,那將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我要夢想,我要創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
我拒絕用刺激來換取施舍;我寧願向生活挑戰,而不願過有保證的生活;寧願要達到目的時的激動,而不願要烏托邦式毫無生氣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