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數日之後,崔護偶至城外,又去找那姑娘。忽聞屋內傳來哭聲。進屋詢問,隻見一老夫。老夫問道:“你是叫崔護嗎?”崔護答道:“正是。”
老夫哭聲更悲:“你殺了我女也!”把崔護弄得目瞪口呆。老夫哭訴說:“小女從幼熟習詩書,自去年見你後,常常若有所失;前幾天看到你大門上的題詩,遂絕食數日而亡。”
崔護極為感動,遂請入室哭悼。一見那姑娘,崔護抱著哭不成聲。過半日,姑娘雙眼慢慢睜開,又活了過來。老夫喜出望外,便將女兒許配給崔護。
軍衣縫詩結良緣
唐開元年間,皇宮中令宮女縫製一批軍衣,發給守邊士卒。軍衣發給士兵之後,有個人發現短袍內夾有一首詩: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重結身後緣。
得詩者將此詩呈帥將,一直轉到宮中。唐玄宗得知後,也很同情,便將此詩遍示六宮,說:“這首詩是誰寫的,隻要說出來,聯不降罪於她。”
有一個宮女站了出來,承認詩是她寫的,並提出願嫁給邊塞得詩的士卒。玄宗同意了她的請求,並將她送往邊塞。兩人見麵後,宮女含淚對那位士卒說:“原想今生無幸,指望來世有緣,不料能在今世相伴!”在場將士無不淚下。
江南竹戀江南柳
明朝時,明州地方有一名女子,名叫柳含春,年方十六歲。一天,她去寺廟燒香。那寺院內有一位少年和尚,名竺月華。他見柳含春姿色豔麗,心中暗愛。於是嬉以柳姓為題,念了幾句詞雲:
江南柳,嫩綠未成蔭。攀折尚憐葉小,
黃鸝飛上力難禁。留取待春深。
柳含春聽了小和尚念的輕薄之詞,心中不快。回家後告到了官府,其時,方國珍為浙江行省左丞相,他接到狀子,便將小和尚押至法堂,並裝入行籠內,準備沉江示眾。方國珍道:“我也以你的姓氏為題,送你幾句詞吧。”詞雲:
江南竹,巧匠結成籠。好與吾師藏法體,
碧波深處伴蛟龍。方知色是空。
竺月華一聽,忙哀告道:“隻怪我凡心不淨,胡言亂語,老爺要處死我,我死而無怨,隻是請老爺容我再作一詞。”方國珍道:“也好,容你再填一詞。”竺月華隨口吟道:
江南月,如鏡也如鉤。如鏡不臨紅粉麵,
如鉤不展翠幃羞。空自照東流。
方國珍聽了大笑,覺得小和尚不僅有情,而且多才,於是就釋其罪,並讓他蓄發還俗,與柳含春結為百年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