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月考日(下)(1 / 2)

每日便這麼上午念經,下午收劍,晚課念經,然後再跟黃妙漪說笑一陣,日子倒也過得逍遙快樂。

三人勤加修煉,日有所進,每日收得的劍也愈加多了起來,初時不過百餘把,後來逐漸有兩百把、三百把,到半月後已能收拾得七八百把劍,離那一千三百之數也越來越接近。

楊陌直背了幾乎半個月才勉強能把那篇天書一般的《大悲咒》給背出來,楊倩和李漠寒卻早已修習了更多深奧的佛門典著,諸如《妙法蓮華經》《金剛經》《龍樹心經》《蘇悉地經》《佛說佛名經》雲雲,楊倩更是性喜讀書,每日閑時就往藏經閣處跑,自行看些《堪輿論》《王子安集》《史記》之類的書籍。

石正瑾自有教楊倩驅魔練氣之法,每日給她服藥誦經,為她驅除體內所附邪魔,內外合力之功,半月過去,楊倩的體質已經比初來時好了許多,不似上山前那般病疾不斷,而積鬱多年的氣咳之症更是早已痊愈。

有時到得劍室的時辰尚早,趕在石正瑾之前,楊陌也會羨慕地看一眾同門師兄師姐切磋武藝,或是津津有味地看安越和秦伯陽兩位師兄為肖安婷師姐而爭風吃醋,互搶風頭。

處得半月,李漠寒也不似初時那般不言不笑,混得熟了,有時竟也能和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上一會兒。

生活平靜如水,楊陌自也樂得清淨閑適,不知是因為自己天生看得開,還是因為日日誦佛經的緣故,偶爾想起那狠心的母親,隻覺恨意竟已消減無幾,反倒是對楊怡、砍柴的王二寶大叔和家中弟弟的想念與日俱增,卻不知何時才能下山得見一麵。

這日未時依照往日約定來到藏劍室,三人都是一愣,原先屋內滿地亂放的劍已經全數插回劍鞘,隻見四壁懸掛千把長劍,地上幹幹淨淨、空無一物。

楊陌奇道:“石師叔,今日不用再收拾了嗎?”

石正瑾道:“入門功夫你們已經練得差不多了,這劍也不用你們再收拾了。現下我要教你們一套劍法——你們需得勤加苦練,半月後乃是本門的月考之日,那時你們師公會親自出關考核,檢驗你們一月所成。”當下便在這藏劍室中給三人將劍法演練了數次,細細講解。

所習劍法乃是武林中流傳甚廣、無人不曉的少林劍法,雖不算驚奇高深,卻是極基礎的功夫,劈、挑、刺、斬,數般用劍之技都囊括其中,乃是初習劍道者修習的好選擇。

劍法本身平平無奇,三人學得一個多時辰便都已熟記,石正瑾又花了一個時辰給三人糾正動作,指點要領之處,此後半月,三人或自行練習,或相互拆招,苦修少林劍法,自不在話下,盧泰升和趙泰康入得門早,功夫比三人精湛,故也會不時來給三人喂招,講些經驗之談。

半月轉眼便過,月考之日終於到來了。

淩霄結束了一個月的閉關修煉,此時正端坐在劍室正廳中央的太師椅上,除了下山出師的閔萱、施道淨夫婦和被罰思過的俞廉之外,門下諸弟子均在廳中,便是集會常常不到的黃妙漪也乖乖地站在淩霄身畔,注視著場中相鬥的兩人。

楊陌坐在場邊,眼睛不看場中,卻遠遠望著黃妙漪,隻見她全神貫注地看著場中,臉上表情時而緊張、時而歡悅,陽光灑在她的側臉,映得她一頭淡黃的長發仿佛閃閃發光,亮如金箔,楊陌看著她精美絕倫的側臉,隻看得癡了,心中暗道:“妙漪姐姐怎生得這般美?卻不似是人,倒似仙女一般!”

正自發呆中,忽見黃妙漪掩嘴驚呼,耳中聽得場上一人“啊——”一聲大叫,忙回頭看向場中,隻見安越跌坐在地上,一旁的竹劍斷成兩截,秦伯陽回身向淩霄施禮,麵上頗有得色,顯是適才勝了一招,贏下了這場比試。

淩霄臉上卻是一點笑意也無,隻淡淡道:“不錯——隻是,若和半年前的你相鬥,隻怕還未必能贏吧?”

秦伯陽一聽這話登時愕然,一跪在地,口中不住道:“弟子懈怠,還請師公責罰!”

淩霄沉默了半晌,這才歎道:“你爺爺乃是我的知交好友,原本你們秦家的武藝在江湖中已是獨樹一幟,武學一道本不須我棲霞齋再來教你,隻是你爺爺認為你們秦家堡世輩殺戮無數,手上積了太多的人命,才堅持將你送來棲霞齋托付於我,希望你能學些清淨之法,在這兒多誦經積福,洗脫秦家身上的血債。還盼你懂你爺爺的一番苦心,好好修習,莫要讓那些雜七雜八的念頭擾了自己的清修,否則,莫說你沒法子向我交代,便是我,也沒法子向你爺爺交代啊。”

秦伯陽愣了半晌,兩行熱淚流下,磕頭道:“師公!弟子知錯了!今後定然勤加苦練,不讓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