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希世之才
有滑稽者某,遇二人於路,狀如學究。乃揖而請曰:“一字如何寫?”答曰:“一橫。”某即作傾倒狀,曰:“如今學堂裏人,隻知道一字是直寫的,君知橫寫,是真希世之才矣。”連稱佩服不置。
塾師
某塾師好冶遊。一日,友人訪之不遇,問其徒。一童對雲:“塾中問童子,言師采花去。隻在此城中,花深不知處。”若此童者,變善謔矣。
作文之艱苦
某甲腹儉甚,偶欲作文,不意搜索枯腸,終日未成一字。其妻在旁曰:“我今始知讀書人作文之艱苦,實與我們婦女生子一樣。”甲曰:“你真看得好容易!我做文章,較你生兒女難上加難。”妻問何故?甲曰:“你生兒女是早早有在肚裏,我的文章,是肚裏一些都沒有預備的。”
秦字詩
大宗伯於公,夫人姓秦,有二媵。或作《秦字詩》以嘲之雲:“二大能將二小容,三人齊把小於攻。若把小於攻出去,三人無日不春風。”
兩日與半日
東坡詩雲:“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人活七十年,我已百四十。”有人戲仿其句以嘲貪睡者雲:“無事此靜臥,臥起日當午。人活七十年,我才三十五。”可謂趣絕。
登坑曲
《文章遊戲》載有《登坑曲》三首,調寄黃鶯兒,蓋許小憨、汪醉侯、繆蓮仙三君所戲作也。其一雲:“急轉小牆東,找毛坑,要出恭,隻因腹有些兒痛。蒼蠅亂叢,黃蛆亂攻,兩條窄板身難動。臭烘烘,來時倉卒,忘記帶煙筒。”(小憨)其二雲:“愛潔是賢東,不埋缸,怎出恭?宵來腹脹須熬痛,蟠龍內叢,蚘蟲外攻,肚皮揉擦如雷動。急衝衝,和盤托出,一段竹連筒。”(醉侯)其三雲:“褪褲去登東,聳尊臀,禮太恭,痔瘡掙出肛門痛。毛如草叢,煙如火攻,腿酸抖得口口動。撲通通,尿流屁滾,好像倒錢筒。”(蓮仙)
屁解
老範仿韓昌黎《獲麟解》之體作《屁解》雲:“屁之為臭,休休也。發於身,泄於大腸,怵出於稠人廣眾會集之場,雖大人先生亦不免於放也。然屁之為質,不睹其形,不一定有聲響,又無色也可辨,非若尿屎精濁紅經白帶然。然則雖有屁,不見其為屁也。小便吾見其為尿,大便吾見其為屎,精濁紅經白帶,吾見其為精濁紅經白帶,惟屁也不可見。不可見,則雖謂之弗識也亦宜。雖然,屁之放,必有屎出在其後,屁為撒屎放也,撒屎者必先屁,屁固未嚐不可識也。”又曰:“屁之所由放出者,在股不在口。若屁之放翻從口出,則或且弗識也亦宜。”
貞與廉
昔有廉訪某公,道經上海,征歌選舞,殆無虛日。一日赴友人招飲,座中有妓。詢其字,曰:“蕙貞”。公笑曰:“此中豈複有貞者耶?”一狂生率然曰:“公何少見而多怪?天下事幾見有名副其實者!即以‘廉訪’論,此中豈複有廉者耶?”某公不能對,變色而去。
酒
清候補道某,家貧甚,有一仆極慧黠。一日宴客,酒至半闌,呼仆添酒。然酒已告罄,實無錢再沽。遂前稟曰:“三太太酉姑娘出去了,公館內沒有人(存)。”某知之,即曰:“混張東西,何不到貝公館餘公館兩家找他回來。”意在暗囑其賒也。豈知酒店定要現錢,仍然空手而歸。又稟曰:“王大人求見。”(藏現字)某無奈,計惟有質當之一法,遂將眉頭一皺曰:“叫尚田去會話。”
暗罵
清某縣令,滑稽士也。一日謁見上司,上司亦久耳其名,謂之曰:“久聞爾長於詼諧,爾能暗罵我否?”令連稱“大人在此,卑職不敢放肆。”強之再三,始曰:“卑職住宅間壁,有一小孩,很會淘氣。今年不過三歲,他就抱定主義,想做一番事業。”上司插口曰:“這孩子就不錯,從小即曉得做事業,可算是中國的一個好國民了。”令曰:“大人雖是這樣說,豈知他是當龜的主義。”上司不覺立起詫異曰:“奇哉!怪哉!世間隻有大人當龜,那有孩子當龜的道理。”令徐徐曰:“大人說了即是。”
大風歌
某太史,晚年得惡疾。須眉墜落,鼻梁斷壞,苦不可言,因乞骸歸休。瀕行,同館設賬餞之,或套漢高祖《大風歌》作贈別詞。詞雲:“毒風起兮眉飛揚,移加尊閫兮歸故鄉,安得孟兮守鼻梁!”
宮刑
有司法專家,議複宮刑。其言曰:“凡人情專一則精,兼鶩則昏,人材亦如之。吾中國現時人材缺乏,實由兼鶩女色之所致,故不能不藉此以為造就人材之補助手段。觀夫留學生之在外國也,意氣軒昂,不可一世。乃一經返國,即終日冶遊,誌氣灰敗,前後若兩人者何也?又不見夫各學堂之學生乎!當其在校也,口誦手披,日不暇給。然一遇星期,輒聯翩於征歌選色之場,徹夜不倦。夫國家造之者一,而女色敗之者十。如是而猶欲人材之出,其可得耶?”其所援引雲:“昔趙高以自宮而複秦仇,司馬下蠶室而成《史記》,胡林翼以冶遊、失陽具而成中興名將。此數人之所以卓然能立於世者,其原因實在於此。今者共和時代,需材尤亟,更不得不假此權宜辦法,以廣造人材。況與吾國現時之國情適相合也!”擬條陳政府,編訂官吏懲戒條例,將此一則加入。亦一笑談也。
排滿
清有駐在日本某旗員,文理不通。一日閱報,載有西太後素主張聯俄,此次召各大臣會議,有某臣提出聯日拒俄者,滿廷臣士頗以為然,西太後獨持己見,力排滿廷之議。某旗員讀至“西太後獨持己見,力排滿廷”等字,拍案大叫曰:“咱們老佛爺,怎麼也吃了新黨的毒藥,也要排起滿來了!”說罷大哭。忽然旁觀者曰:“你老人家不要傷心,‘滿’字之下,還有‘之議’二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