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規則的完善過程是這樣的。最初規定每隊1名守門員、1名後衛、1名前位和8名前鋒,後又變成1名守門員、2名後衛、3名前衛和5名前鋒。擲界外球最初隻用一隻手,但有的球員能巧妙地把球從四五十米以外擲入球門,因此又改為必須雙手擲球。直至1883年球門的橫梁還是拉一根繩子,一些球從繩子上麵過去還是從下麵過去,一時很難判斷,1890年終於有了球網。球場的規模也不同於今天。那時裁判也是由兩隊各出1名副裁判和主裁判擔任“執法官”,直至1891年,才出現現在意義上的中立的裁判,1名裁判員和2名巡邊員。

19世紀末,足球運動在西歐國家已相當普及。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丹麥足球隊以9:0戰勝希臘隊,成為奧運會足球競賽的第一個冠軍。從1900年的第二屆奧運會開始,足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競賽項目,但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

為了適應足球運動發展的需要,1904年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典和瑞士7個國家的足球協會在法國成立了國際足球聯合會,並推選法國人蓋蘭為第一任國際足聯主席。1908年開始,奧運會足球競賽由國際足聯組織。1930年起,每4年舉辦一次世界足球錦標賽,又稱世界杯足球賽,並取消了對職業運動員的限製。

1996年,女子足球也終於成為奧運會正式競賽項目。從此,現代足球日益發展,遍及全球,蔚為大觀。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世界上經常參加競賽的球隊約80萬支,登記注冊的運動員約4000萬人,其中職業運動員約10萬人。

(2)中國足球的發展

中國雖然是古代足球的發源地,但現代足球運動的發展相對較晚一些。新中國成立前,中國足球隊共參加了兩屆奧運會。首次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當時由於參賽隊少,沒有預選賽,中國隊首場0:2負於英國隊遭淘汰;1948年第二次參加,第一場就以0:4負於土耳其被淘汰。

在奧運會方麵,新中國成立後,因台灣問題,1956年中國退出了奧運會。1980年,中國重返奧運會。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連續4屆奧運會預選賽負於韓國隊沒有進入決賽。隻有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進入了決賽,但小組賽沒有出線。

在其他國際賽事方麵,從1976年起,中國隊連續9次參加亞洲杯足球賽,並於1984年和2004年兩度打進決賽,不過都飲恨而歸。他們在第一次世界杯上的亮相是2002年韓日世界杯,但成績不是很理想。

相比較而言,中國女足在奧運會上的成績要好一些。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第一次將女子足球競賽列為正式競賽項目,中國女足就打入決賽,盡管最終1:2不敵美國隊,但因其突出的表現受到了極高的評價。

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上,中國足球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可否認,中國足球和世界足球強國的差距還很大,中國足球的崛起依然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