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節能型企業,建立統一的財務管理機製十分必要。每一個項目都會牽涉資金的使用,如何保證每一筆資金都運用到關鍵的地方,所謂“力要使在刀刃上”,隻有建立一個統一的財務管理體係。讓資金從一個漏鬥進出,這樣加強資金管理的意義,不僅在於大幅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而且,通過財務手段,使集團內部的生產、營銷、采購、投資等各方麵都得到了有效規範、控製。
自主創新,“錢”途無限——科技驅動型成本管理
要節約成本,但利潤不能減。用有限的資源保證利潤和經濟的增長,除了靠節約管理之外,還得靠技術創新,加強技術改造,增加產品科技含量與附加值,實現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效益。現任重慶市科委主任周旭曾說:“我們的錢不算多,要搞科技創新,必須走‘節約型創新’之路。”
企業是利潤最大化的追求者,作為個體的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也要從利潤角度考慮。企業要實現最大利潤,首要的辦法是降低成本,而通過技術創新,企業一方麵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單位產品能耗,降低成本;另一方麵,通過合理使用,把廢能轉換成企業可用的能源,可以產生可觀的利潤。一位企業家就曾說過,企業的生命力在於技術創新,技術創新的生命力在於資源節約、環保與高效。
那麼,如何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成本呢?美菱集團在這個方麵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隨著中國家電行業的發展,電冰箱市場已趨於飽和。國內冰箱需求與供給之比由幾年前的1∶2演變為現在的1∶3。生產能力的過剩導致競相降價促銷,冰箱行業平均利潤率也由1994年以前的10%以上降到現在的4%左右,明顯進入了“微利時代”。
在微利時代,依靠大批量的生產以薄利多銷的方式獲取利潤顯然已經跟不上競爭的步伐了,隻有依靠科技和產品創新,才能拓展利潤空間。
因此,1997年,美菱集團從科技創新戰略角度出發,建立了一套適應競爭要求的成本管理體係,即科技驅動型成本管理。其主要內容是:
1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成本管理方法。傳統成本管理注重現有產品的節能降耗,成本下降空間極為有限,成本和利潤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常常是老產品虧本促銷、新產品高價難銷,不利於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科技驅動型成本管理,重點是通過新產品開發、成熟產品的優化設計、新材料的運用、工藝技術的創新、設備技術的改進、員工素質的提高和采用計算機管理等措施,實現管理手段、方法的科技化,增強產品競爭力,增加產品附加值,進而降低成本,擴展利潤空間。
2是注重擴大利潤空間的科學成本管理方法。企業產品創新有減利因素,也有增利因素。減利因素主要有:新產品開發費用、新產品市場風險、技術改造投入等。這些因素無疑會在一定時期內增加成本。增利因素主要有:創新產品可適當提高售價;創新產品會增加銷量,提高市場占有率;應用新的科技成果,可以提高效率,節能降耗,減少廢品損失。通過適當增加投入來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這種支出短期來看似乎是增加了企業當期的費用,但對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有利於企業獲得競爭主動權。科技驅動型成本管理成功的關鍵在於必須後者大於前者,即在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創新所帶來的產出必須大於對創新活動的投入。為此,美菱集團在實施成本管理時,特別強調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以市場為導向,實行科學的產品開發規劃和預算製度,通過優化企業資源配置,運用現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驅動為核心的成本管理體係。
3使企業生產組織形式更趨現代化,資源配置更加合理。
施行“科技驅動型成本管理”後,美菱集團的經濟效益穩步提高。1998年在全國家電行業平均利潤下降30%的情況下,美菱銷售額增長12%,利潤增長42%。1999年又進一步拓寬了成本降低空間,平均單台製造成本比1998年下降54%;管理費用比1998年下降34%。成本管理創造了企業競爭優勢。
企業技術創新是節約能源的途徑和保障。世界知名汽車製造商克萊斯勒集團,曾通過啟動新能源與新動力技術創新戰略,開發出高效率的汽油發動機、高級柴油發動機和利用生物燃料、混合燃料、氫燃料等新能源的汽車動力係統等,掀起一次燃油動力革命。英國BRONZEOAK公司與印尼RNI公司合作,利用印尼甘蔗、棕櫚等自然資源,共同開發生物乙醇等新型能源,建立生物資源發電廠,打造了自然資源的循環再利用製造體係。所以,將企業技術創新導入節能領域,是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節約能源的保障。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說,走一條節約、創新的道路,也是基於當前市場經濟競爭的必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