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工作中的跑、冒、滴、漏
一項工作往往有各項環節,如果沒有認真負責的精神,就很容易出現工作中的“跑、冒、滴、漏”。何為“跑”?一項工作在執行中如果沒有按照計劃要求做,不按規範的操作程序執行,就“跑”出了控製的範圍。同樣,控製不到位,頻頻“冒”出新麻煩,怎麼辦?再者,部門與部門之間,倘若沒有做好信息傳遞、溝通,或執行時出現扯皮、推諉、責任不清等問題,就可能造成執行關節上的“滴”的現象。最後,責任缺位造成工作無人操作、實施,出了事情無人管,或者沒有被發現或覺察,產生重大問題,這就是“漏”。
在很多企業和單位中,“跑、冒、滴、漏”的現象十分普遍,其後果是比較嚴重的,不僅沒有達到預想的工作目標,反而造成了物力、財力、人力等各方麵的浪費。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秉承認真負責的精神,堅決杜絕“跑、冒、滴、漏”的現象,把握執行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使企業在運作中減少人力、財力等不必要的損失,穩步前進。
20多年來,被稱為“金牌礦工”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河南平頂山煤業(集團)有限公司一礦采煤一隊副隊長吳如義務為礦上回收浮煤,累計價值達六七百萬元,他每次升井都要“捎”上些廢舊物資,應得獎金20多萬元,卻一分沒要;他下井7500次,不但自己沒有出過工傷事故,所帶的班組每次也都安全升井;他隻上過3年小學,卻寫出兩本有關煤礦安全生產的書;他家住破舊的平房,卻每年都要資助困難的工友和貧困學生。
1984年,吳如入礦的第三年,他就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升井不空手,每次回收物資要在15公斤以上。2008年6月7日中午12時,吳如從井下上來,肩膀上又多了兩件“寶貝”——兩根廢舊鋼管。扛著五六十斤重的鋼管,56歲的吳如仍健步如飛。
1998年以後,老吳攢下來一大包物資回收單據。除個別單據上有“提獎單價”和“獎勵金額”外,其他都沒有這兩欄。這是因為1987年礦上出台規定:回收廢舊物資按比例給獎勵。但吳如從沒提取過獎勵,時間長了,回收站的同誌給他開的單據上便沒了這兩項內容。20多年來,吳如義務回收物資折價110萬餘元,應得獎勵20多萬元,可他一分也沒要。“煤礦就是咱的家,回收點東西還能再要報酬?”吳如說。
吳如在井下還經常清浮煤。他說:“黑煤,在我眼裏就是細白麵粉,把煤攉到溜子上,就等於糧食進了倉。”
在工作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管理者難免會對這些小問題疏忽,而作為我們工作在一線的員工,卻不能對工作中的跑冒滴漏視而不見,不能任由企業的資源在我們責任心的冷漠下白白流失。作為一名有責任心的員工,我們不能放過工作中任何一個小細節,並要主動去摳細節背後可能潛在的問題,這樣才會讓自己比過去做得更好,比別人做得更好。
工作中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疏忽,有時候疏忽了一個小小的環節,也有可能會給公司帶來不小的損失。
當寶潔公司剛開始推出汰漬洗衣粉時,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以驚人的速度飆升,可是沒過多久,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就逐漸放緩了。寶潔公司的銷售人員非常納悶,雖然進行過大量的市場調查,但一直都找不到銷量停滯不前的原因。
於是,寶潔公司召集了很多消費者開了一次產品座談會。會上,有一位消費者說出了汰漬洗衣粉銷量下滑的關鍵,他抱怨說:“汰漬洗衣粉的用量太大。”
寶潔的領導們忙追問其中的緣由,這位消費者說:“你看看你們的廣告,倒洗衣粉要倒那麼長時間,衣服是洗得幹淨,但要用那麼多洗衣粉,反而不劃算了。”
聽到這番話,銷售經理趕快把廣告找來,算了一下展示產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時間,一共3秒鍾,而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廣告中倒洗衣粉的時間僅為15秒。
就是廣告上的這點疏忽,對汰漬洗衣粉的銷售和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在對工作的執行過程中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由於每個企業的性質不同,工作中值得關注的細節也不同,但是隻要能在執行的過程中,把這些細節好好地把握住,讓它們發揮最有價值的一麵,就可以為企業節約成本並創造出可觀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