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6.保齡球的基本技術
握球方法
握球是保齡球運動的開始,它分為插孔指型、貼球指型等幾類。
(1)插孔指型
①指鉤成型中指、無名指插入對應指孔後,指麵貼住孔壁,兩指夾住“孔橋”,指尖球彎曲呈鉤狀,鉤住球體。注意指孔銳角邊一定要與指麵貼服;
②指鎖成型拇指插入指孔,指麵貼住孔壁,指關節伸直不要彎曲。拇指插入深度以整個手掌握球舒適為宜。注意指孔銳角邊一定要與指麵貼服;
③手指力度力度盡可能小,以中指無名指鉤住球體,拇指鎖住球體後能輕鬆自如做出各種球路動作可輕易脫球為宜;
④指位調整手型初步完成後,再調整指位及力度及手掌整體握球舒適為宜;
⑤動作要點先鉤後鎖完成鎖扣指型,指型的力度盡量小些,調整手掌的舒適度。
(2)貼球指型
①動作:食指、小拇指自然貼服球弧麵;
②指型組合:
自然並攏食指、小拇指與鉤指平行貼服球弧麵。較適合掌麵大者或掌力較大的男性;
勻稱分開食指、小拇指與鉤指勻稱分開貼服球弧麵。較適合掌麵小者,多被女性采用;
食指分開小拇指與鉤指平行,食指分開貼服球弧麵。可輔助增加鉤提翻腕的力度;
小指分開食指與鉤指平行,小指分開。可輔助增加翻腕力度;
小指曲墊食指與鉤指即可平行也可分開,小拇指指尖彎曲指背貼服球弧麵可輔助增加球體與地板咬合程度,球體碰瓶後不易改變球體運行方向;
③動作要領:
貼指造型根據不同的指型組合將食指、無名指正麵貼服球弧麵;
手指力度並攏型:兩指與球弧麵貼合力均勻,力度盡可能小,以能貼服托起球體為宜。分開型:分開的手指比平行的手指貼服球弧麵的力度略大。曲墊型:墊指比食指貼服球弧麵力度略大些;
手掌麵:手指根部,拇指除外,與球弧麵貼服呈球弧狀。手掌心至指根部呈球弧狀與球弧麵貼服。手掌心至手腕部與球弧麵有間隙。球體重心置於指根至掌心之間;
④整體感覺所有指根部與指孔銳邊貼服,手掌呈球弧狀托起球體。
(3)手腕造型
①動作:握球後手腕以不同的彎曲度托球;
②腕型組合:
平直式手掌背與前臂呈直線狀。此式腕部柔韌力度良好,被大多數人所采用;
上彎式手掌背與前臂呈上彎狀。此式腕部柔韌力度最好,較適合腕部力度較大人士。曲線球路者多采用,不少飛碟球路者也采用此腕型;
下曲式手掌背與前臂呈下曲狀。此式腕部柔韌力度最差,較適合腕部力度較小的女士,也適合使用低磅人士,很多打飛碟者也采用此腕型;
③要領:
腕部造型握球動作完成後腕部調整為個人習慣腕型;
調整方向小拇指、食指根部及掌心的三點,呈正三角形,左右扭動前臂調整腕部使三角麵的掌心正對假想瞄準線;
腕部力度盡可能小些,以運球時腕型不走樣為宜;
腕部運行腕部參與擺球、翻腕等動作,在任何環節始終保持初始狀態不變。
(4)錯誤對策
①握球太緊;
特征插入孔內手指貼服球壁太緊;
原因害怕球會脫手的心理因素造成刻意握緊球體;
對策將指力適度降低;
②握球太鬆;
特征插入孔內手指貼服球壁太鬆;
原因隨機性握球,不了解撥提球體靠指力;
對策按程序適度做好鉤鎖動作。
③手腕變形;
特征大多數人在球下擺到最低點時,手腕向運行方向彎曲;
原因由於球體慣性迫使手腕變形;
對策手碗施力貼服球弧麵;
④不成鉤狀;
特征中指無名指入孔後,指尖球部未與球壁呈鉤狀貼服;
原因未有鉤的概念;
對策內彎指尖球與球壁形成鉤;
⑤不夾孔橋;
特征中指無名指插入孔後,不夾緊兩孔間隔球壁即孔橋;
原因不曉孔橋它是曲球飛碟球鉤提翻腕動作的動力點;
對策兩指用力夾緊孔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