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時六眾苾芻覆頭入白衣舍。淨信婆羅門等見覆頭時作如是語。同無恥人及新嫁女。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覆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六眾苾芻偏抄衣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偏抄衣。應當學
六眾苾芻雙抄衣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雙抄衣入白衣舍。應當學
六眾苾芻叉腰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叉腰入白衣舍。應當學
六眾苾芻拊肩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拊肩入白衣舍。應當學。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廣說乃至為諸苾芻製其學處。應如是說。不覆頭不偏抄衣不雙抄衣。不叉腰不拊肩。入白衣舍。應當學
佛在逝多林。時六眾苾芻蹲行入白衣舍。淨信婆羅門等。見蹲行時作如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蹲行入白衣舍。應當學。乃至苾芻足指行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足指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跳行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跳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庂足行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庂足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努身行入白衣舍。佛言。廣說乃至為諸苾芻製其學處。應如是說
不蹲行不足指行。不跳行不庂足行不努身行。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佛在逝多林。時六眾苾芻搖身入白衣舍。淨信婆羅門等。見搖身時作如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搖身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掉臂入白衣舍。佛言。不應掉臂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搖頭入白衣舍。佛言。不應搖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肩相排入白衣舍。佛言。不應肩相排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連手入白衣舍。佛言。不應連手入白衣舍。應當學
佛言。廣說乃至為諸苾芻製其學處。應如是說。不搖身。不掉臂。不搖頭。不肩排。不連手。入白衣舍。應當學
佛在逝多林。時六眾苾芻在白衣舍。他未請坐輒便自坐。淨信婆羅門等。見自輒坐作如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廣說乃至為諸苾芻製其學處。應如是說。在白衣舍他未請坐。不應輒坐。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時六眾苾芻在白衣舍不善觀察。輒爾便坐。淨信婆羅門等。見在白衣舍不善觀察輒坐。作如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廣說乃至為諸苾芻製其學處。應如是說。在白衣舍不善觀察不應坐。應當學
爾時世尊。過十二年方至劫比羅伐窣睹城。於第一日在王宮中食。至第二日在自宮中受其供養。佛眾食時瞿卑夫人自手行食。時具壽鄔陀夷不善斂身。令瞿卑夫人怪其非法。後於異時獨至宮中。夫人令坐朽床。放身而坐。床破倒地。因致譏醜。廣說乃至。佛言。苾芻若於俗家坐時。不應放身而坐。可善觀察。應當學。或於俗舍壘足而坐。或重內外踝而坐。或急斂足或長舒足。或露身坐。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如是。當製學處
在白衣舍不壘足。不重內踝。不重外踝。不急斂足不長舒足。不露身。應當學
佛在江豬山。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舍而食。其行食者不善用心。摋放美團。苾芻於缽不恭敬護。遂多損破。佛言。恭敬受食。應當學
佛在江豬山。時六眾苾芻入菩提長者舍乞食。長者與食滿缽受飯複受羹臛。缽便溢滿流落汙地。因生譏恥。以事白佛。佛言。為製學處。應如是說
不得滿缽受飯。更安羹菜令食流溢。於缽緣邊應留屈指。用意受食。應當學
或食未至預申其缽。如乞索人現饕餮相。因生譏恥。以事白佛。佛言。為製學處。應如是說。行食未至勿預申缽。應當學
不安缽在食上。應當學
或複食時現憍慢相。猶如小兒及諸淫女。佛言。不應如是憍慢而食。恭敬而食。應當學
或複食時極小入口極大入口。如貧乞入。佛言。不應如是不極小摶不極大摶。圓整而食。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舍而食。時鄔波難陀苾芻與摩訶羅苾芻鄰次而坐。時摩訶羅大開其口向上而望。時鄔波難陀便以土塊遙擲口中。報雲。且食此物。佛言。不應如是預張其口
若食未至不張口待。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舍而食。時六眾苾芻含食言話。諸俗譏嫌。沙門釋子不知慚愧。與俗不殊。共生譏醜。以事白佛。佛言。不應如是含食語。應當學
或複至施主家。見羹菜少恐不充足。先請得羹以飯蓋覆更望得。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如是。不得以飯覆羹菜。不將羹菜覆飯更望多得。應當學。時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甜。六眾即便彈舌相告。謂食大醋。或複其食過醋。六眾即便[口*專][口*集]相告。謂食大甜。或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熱。六眾即便嗬氣相告。雲食大冷嗬熱方食。或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冷。六眾即便吹氣相告。雲食大熱吹氣方食。此等皆是倒說其事故惱施主。佛言。不應爾。應製學處
不彈舌食。不[口*專][口*集]食。不嗬氣食。不吹氣食。應當學
或時六眾受請食時。以手爬散飯食。猶如雞鳥。或雲食惡。共相毀訾或複以食填頰細細取食。或複食時齧半留半。或複舒舌舐掠唇口。佛言。應製學處
不手散食。不毀訾食。不填頰食。不齧半食。不舒舌食。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先曾歸依露形外道。近生信敬歸佛法僧。遂請佛僧就舍而食。時彼施主行諸飲食。及以糗團薄餅蘿卜。是時六眾欲譏施主。便以糗團作窣睹波像。上置蘿卜覆以薄餅。遂相告曰。此是惡趣中露形外道晡刺拏塔。漸取食之。蘿卜便倒。更相告曰。此是露形外道作窣睹波。今便崩倒。施主見已息歸敬心。佛言。應製學處。不作窣睹波形食。應當學
或時六眾受他請食。其美好者有餘著手。即便以舌重舐其手。缽亦如是。或時振手或複振缽。謂以缽水振灑餘人汙彼衣服。見他好衣生嫉妒故。佛言。如是等皆不應作。應當學。
時有施主飯食眾僧。報言。聖者多有好食。莫多請糗。六眾不信便多受糗。後見好食欲棄其糗。比坐有一摩訶羅苾芻。四顧而望。於時六眾便持糗團置彼缽內。遂令溢滿不暇受餘。佛言。常看缽食。應當學
時有苾芻。食持缽滿。六眾傍觀共生輕慢。雲此摩訶羅大能啖食。佛言。不輕慢心觀比坐缽中食。應當學
六眾苾芻以不淨手捉淨水瓶。遂令諸蠅競來附近。招致譏醜。佛言。不以汙手捉淨水瓶。應當學
六眾苾芻在江豬山。於菩提長者高樓上食。以洗缽水棄在好地。施主生嫌。佛言。應製學處。在白衣舍不棄洗缽水除問主人。應當學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婆羅門孩兒遇病。有鄔波索迦是彼知識。來告之曰。孩子若病宜往逝多林中。從諸苾芻乞缽中水。令其洗沐必得平善。時婆羅門即往求水。見鄔波難陀從乞缽水。鄔波難陀便以殘糗飯。內置缽水中而授與彼。彼見雜水起穢惡心。作如是語。我兒寧死誰能用此鄙惡之物而洗浴耶。以事白佛。佛言。不應以此穢水持施於人。若有人來乞缽水時。應淨洗缽置清淨水。誦阿利沙伽他咒之三遍。授與彼人。或洗或飲。能除萬病(阿利沙伽他者謂是佛所說頌出聖教中若讀誦時有大威力但是餘處令誦伽他者皆此類也即如河池井處洗浴飲水之時或暫於樹下偃息取涼而去或止客舍或入神堂蹈曼荼羅踐佛塔影或時己影障蔽尊容或大眾散時或入城聚落或晨朝日暮禮拜尊儀或每食罷時或灑掃塔廟諸如此事其類寔繁皆須口誦伽他奉行獲福若故心違慢鹹得惡作之罪但以東川法眾此先不行故因注言知聖教之有在其伽他者如有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