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蛙泳技術流派
傳統型
(1)技術流派
現代蛙泳技術流派之一。
(2)正規蛙泳
又稱為正規蛙泳,泛指身體姿勢平穩,劃臂動作平而寬,臂與呼吸動作的配合和臂與腿動作的配合時機比較早,臂腿作用並重,配合協調緊湊,遊速均勻的蛙泳姿勢。它在海豚式蛙泳姿勢問世以前,在國際上流傳時間最長的水麵蛙泳姿勢的總稱,故名傳統型蛙泳。
(3)中國蛙泳
在中國,比較典型的傳統蛙泳為“平航式蛙泳”。
美澳型
(1)基本概念
現代蛙泳技術流派之一。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初,以美國運動員亞斯特列姆斯基的技術動作為代表,並且在美、澳相繼盛行,成為當時世界蛙泳技術新潮流,故名。
(2)基本動作
它采用寬劃臂和窄蹬腿,動作周期短,頻率快,配合緊湊,打破了傳統蛙泳以腿部動作為主要推進力來源的舊格局,而使世界紀錄大幅度提高。
(3)主要特點
①劃水效果明顯劃水時采用屈臂高肘技術,使前臂和手掌盡早向下,向後劃水,對水麵增長,劃水效果明顯改善;
②特殊蹬腿技術采用跪式鞭狀收蹬腿技術,動作幅度小,頻率快,運動員蹬腿時猶如在一根管子中遊過,故又稱“筒式蹬腿”;
③特殊技術結構采取“晚呼吸”、“晚配合”的技術結構,遊進時身體姿勢較平穩,有利於加大劃臂動作的牽引力;
④動作循環特色臂腿動作緊湊,每個動作循環具有周期短,頻率快,配合連貫的特點;
⑤技術意義重大該技術的出現使現代蛙泳技術從強調腿的作用轉向發揮臂的作用,可以說是現代蛙泳技術發展史的轉折點。
田口型
(1)基本概念
現代蛙泳技術流派之一。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初,以日本運動員田口信教的技術動作為代表。
(2)主要優點
①擺動采用高肘寬劃臂結合窄蹬腿和鞭狀動作,蹬夾結束時腰部略有擺動;
②推進采用晚呼吸和晚配合,既發揚了美澳型蛙泳所具有的窄蹬腿,快頻率的長處,又加強了臂的推進作用。
(3)主要缺點
①犯規田口本人於1972年第二十屆奧運會以此技術在男子100米蛙泳中奪得金牌,並把世界紀錄改寫為1分4秒94。但由於在蹬腿時腰部略有擺動,易造成犯規;
②爭議此種遊法當時曾經引起國際泳壇的爭議,故流傳不廣。
歐洲型
(1)基本概念
現代蛙泳技術流派之一。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在歐洲各國盛行,尤以前蘇聯,原民主德國和英國選手取得的成績最佳,故名。
(2)主要特點
此姿勢既保持了傳統蛙泳身體平穩和強調腿作用的特點,又有如下變化:
①蹬水效果好腿部的蹬水效果優於傳統蛙泳。由於它強調充分收小腿,使腳跟緊靠臀部,並以此帶動屈髖收大腿,形成了髖角約為140度至150度,兩膝分開比腳稍寬,兩腳外翻與身體呈直角的收腿姿勢,使半弧形的蹬夾動作具有良好的對水麵和彈簧式的作用,因而產生了強有力的推進效果;
②更具流線型采用高肘抱水和不超過肩平線的小劃臂動作,使上體位置比傳統蛙泳略高,便於在平穩遊進中自然換氣,使身體姿勢更具流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