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父王。知其威力第一超越。即與灌頂。建立王位。時善財便作是念。我共悅意。為夫妻故。今得紹灌頂王位。自知過去因緣。得如是福報我今須更勝於昔時。行於布施。作諸福業。作是念已象閣城中。十二年內。依彼俗法。置祭祀堂。佛告大王。我於爾時名善財童子者。莫作異見。即我是身。當於爾時行菩薩行。名善財王。我為悅意故。精勤威力。第一超越。既得見已。於十二年中。置祭堂。依法祭祀。豈我唯此舍施福業。而證無上菩提。而更修餘福業。積集善根故。正信因緣故。而證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複次大王。我為求無上菩提故。而行慧施。作諸福業。大王諦聽。乃往古昔。於尾施縛城有王。名曰尾施婆蜜多。正紹王位。以法化世。其國人民。豐樂安隱。無諸詐偽。賊盜疾疫。牛羊稻蔗。在處充滿。其王正信。能利自他。愛念國人。慈心相向。後於異時。共妃遊戲。歡娛未久。遂即有娠。十月滿已。誕生一子。形貌端嚴。眾相具足。人所喜見。作生日會。為立名號。共相議曰。此是尾施縛蜜多王子。應與名曰尾施縛多羅。授八乳母。廣如餘說。如蓮在水。速時長大。即令入學。曆數算計。工巧伎藝。王法之事。及以調馬。種種相法等。悉皆成就。廣如餘說。爾時王子性懷賢善。真實淨心。自利利他。心常慈湣。愛念世人。能行一切無餘之施。既聞常施。心無間斷。不問遠近。貧乏之人。皆來求乞。索者施與。皆令心足。然而菩薩複於後時。欲出觀望遊戲園林。七寶瓔珞莊嚴其體。又身被鹿皮。乘騎輦輿。擊大鼓樂。速趁而行。欲入苑中。時有一婆羅門。讚王子曰。刹利童子。大勝威力。即說頌曰
無量人眾集 仁有大名聞
此輦應行施 施與堪施人
爾時王子。心生歡喜。速疾而下。以此寶輦。施彼婆羅門。而說頌曰
我本舍此輦 歡喜而能施
願我舍三界 速證妙菩提
複於異時。王子出城。遊行園苑。以寶莊嚴白象。如白蓮華。亦如雪山象。有種上相。亦如帝釋之象。以自相好而嚴其質。功德顯現。其象日日增長。於諸象中。而為最勝。太子共諸親友眷屬圍繞。亦如眾星而圓明月。三春屆節。百卉敷榮。茂林清池。花鳥交映。孔雀鸚鵡。鵝雁鴛鴦。雜類哀鳴。群飛合響。太子於時有邊境國王。知王子遊時。與諸婇女於芳園所。隨處周旋。歡喜嬉戲。樂行布施。令婆羅門速來乞象。其婆羅門至王子所。作美妙言詞。說伽他曰
天人聞好施 美妙遍諸方
施我所乘象 今正是其時
爾時王子聞斯語已。心即歡喜。速從象下。而為奉施。複以伽他。而發願曰
願我舍此象 喜施婆羅門
如是舍三界 速證妙菩提
爾時群臣來奏王曰。外境怨國遣婆羅門。來乞王子所乘最勝之象。今已施彼。大王聞已。極生嗔恚。即喚王子。種種嗬責。令其出國。其王子聞父責已。作是思惟。即說伽他曰
我修菩薩行 慈攝苦眾生
已著堅固甲 舍斯最勝象
家中一切物 隨力皆行施
要心練行林 決定當須作
舍家修苦行 當詣練行林
不作如斯語 豈有施於人
菩薩作是語已。即到妃邊。告言。賢首。所有財物。皆須布施。可入山林。修其苦行。具如前說。其婦聞已。恐於太子。有別離憂。合掌白言。賢子。我身男女。願亦相隨。山林中住為修道。我亦不忍一念之中。而能相離。以妙伽他。答太子曰
如雪無有月 大地無苗稼
如林涸無水 妻無夫亦然
菩薩告曰。我等必有相離。一切世間。必有離別。況汝女性。報身柔軟。食飲臥具。皆須細美。在苦林中。唯敷草地。每餐根果。以達彼草。披掩其身。妻曰賢子。雖聞此苦。心亦不退。菩薩答曰。此之誓願。常念莫忘。爾時王子即詣父王。頂禮合掌。以伽他白言
願父懺摩我過失 施象與彼婆羅門
緣此責我往山林 當願庫藏常增長
爾時大王聞此語已。聲嘶哽咽。不忍離苦。抱王子頸。愛言告曰。願子回住。更勿廣施。菩薩以伽他答曰
我若複回住 大地及諸山
身及妻奴施 此心終不改
爾時王子說此語已。跪辭父王。共諸妻子眷屬。前後圍繞。城中之人。皆大煩惱。鹹送太子出城。百千眷屬。皆乘輦輿。隨逐太子。送出城外。詣苦行林。時有一人。聞城中人眾一時大哭。怪而問曰。是何啼哭之聲。眾人告曰。汝可不知。此城王子蘇達那。被流出境。然而王子立性。愛樂布施。大王治責。今欲入山林中。緣此城內人民啼泣
爾時太子依法言別。以頌告諸人曰
一切恩愛久共處 時至命盡會別離
路宿樹下且隨飛 妻子眷屬皆如是
汝等當知法如是 世間皆有別離憂
當複專趣所作事 安住不動喻須彌
爾時王子漸行去城。三十餘裏。有一婆羅門。來告王子。刹帝利。我故從城出已。行三十餘裏。複以伽他。告王子曰
我聞好施名故來 於此道路極疲勞
欲令成就施本願 願汝速證妙菩提
爾時王子妃聞斯語已。出不忍言。以頌答曰
汝婆羅門極惡人 被出山林由不放
可無少慈於我等 王子失位並由斯
爾時菩薩告妃言。賢首。汝莫於婆羅門作粗惡言。頌曰
若無此等求財者 何處更有證菩提
於六波羅施最勝 從斯行六證菩提
爾時菩薩心生歡喜。即以車輅。施婆羅門。而說頌曰
破我慳恚流 施輅婆羅門
猶如大仙轉 得成無漏法
爾時王子施車輅已。心生歡喜。攜抱男女。漸進而行。遠至苦行林中。既到林已。身心歡喜。而修苦行。後於異時。夫人於山穀中。采覓花果去後。爾時天帝釋。觀見菩薩在苦行林中。為欲試菩薩故。化作一婆羅門。於王子所讚言。大勝刹帝利童子。願聽我言。即以伽他。而說讚曰
端嚴族姓子 獨在山林中
汝愛之男女 速持施我來
是時婆羅門說此語已。爾時王子愛念子故。一念思惟而住。其婆羅門又複告曰。刹帝利。我聞汝名。能施一切。求者皆與。願以二子施與我來。何假思惟。而說頌曰
地上及虛空 皆聞好行施
汝今應速舍 滿我所求心
爾時菩薩答曰。縱舍自身。由故不吝。況舍男女。我今思惟。別有私念。即持兒女。施與婆羅門。而說頌曰
我今舍此子 快樂住山林
不共母籌議 怨恨生憂苦
莫令人有語 童子堅固心
舍子不舍身 恐人生謗議
婆羅門曰。刹帝利童子。此亦不然。汝生於王族。大地普聞。哀湣眾生。常行慈施。尚以香象。施沙門婆羅門。於諸貧乏下賤之人。常能攝受。求者滿足。不令空過。我既遠來。勿令無益。速調心馬。幸無退轉興別異心。使我所求。不令空度
爾時菩薩聞婆羅門語已。而複思惟。為愛子故。迷亂其心。而說頌曰
我今持愛子 施與婆羅門
彼生於苦惱 皆由愛別離
我今若不與 苦行無由成
寧遭此別離 必令求滿足
爾時菩薩專於一心。決定當舍。即說頌曰
人中大苦海 有情皆被溺
能渡甚為難 誓作於舟筏
菩薩說已。顏容怡悅。以右手攜兒。左手持女。施與婆羅門。是時男女。舉目盈流。悲啼哽咽。菩薩施已。複發誓言
願我施男女 直趣菩提路
誓救諸眾生 速超生死海
爾時菩薩施此兒女。作是言已。於時大地。六種震動。為地動故。於山林中。所有修寂之人。皆生驚愕。互相謂言。今此地動。有何因緣。時有仙人。是婆悉吒種族。善能占相。告諸仙曰
林中小兒食果水 見令眾人心喜悅
在苦海中求出離 菩薩舍子大地動
爾時二子。知父施與婆羅門已。悲咽泣淚。禮父雙足。合掌白言
我等不見母 今將施與彼
願暫別慈母 隨父施他將
爾時菩薩為愛念故。流淚滿目。抱兒女頸。以頌告言
我心於汝甚憐愛 不是無慈堅固心
當為利益於人天 舍施汝等善喜見
我為無上菩提故 求證涅槃安樂處
為拔苦海諸有情 願救當離輪回苦
是時二子。知父決定施已。作悲噎聲。合掌白言。父今決定舍施與他。阿娘來至。唯願白言。於父母處。並乞懺摩我等幼小。愚癡無識。多有愆犯。或時出語。不順恭敬。斯多過失。願見容恕。語已禮足。右繞三匝。逐彼漸行。思父所言。頻見回顧
爾時菩薩思戀兒子。出言慈愛。回入草室。即發無上菩提大願。又子出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空中諸天。皆發大聲。說伽他曰
大士要心施 決成無上事
施男並舍女 堅心無退屈
爾時諸天說是語已。其母持根果欲歸。又見地動。更加匆速。時有一天。變作母師子。守捉要路。不令得過。恐障菩薩利益之事。為一切有情。而行布施。妃告母師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