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觀察象王行  功德廣大猶如海

起害之人猶發慈  此之菩薩心難得

假說我今身是人  了無如是真智覺

但有如斯嗔害毒  身空無有少功德

莊嚴形貌似人身  不如生在傍生趣

汝在傍生有人智  象王為最象中尊

不言形貌即成人  不以傍生非是人

若有人慈功德者  彼乃當知即是人

爾時象王告曰不勞廣說多言語。不用多述巧言辭。汝今雲何箭射我。速說斯事令我知。獵師答曰。我奉王教。須汝身牙。緣此射之。象王告曰。仁所須者。幸時早取。菩薩為懷。無不舍者。任汝拔牙。將所利益。說伽陀曰

利益一切有情等  速離漂流生死海

常證無上菩提智  唯願早入涅槃城

爾時獵師心生羞恥。告象王曰。我須汝牙。象王告曰。任意拔將。答曰。我不能拔。若令我拔。願住慈悲。我方能拔。若其不住慈悲之心。正拔之時。手必墮落。象王告曰。若汝不能拔者。我自拔與象王曰。為我牙根入肉深遠。當拔之時。白血流注。拔已欲與獵師。象王身色鮮白。如優曇缽花。血流遍身。如山雪覆。亦如襇文

爾時象王。自心睹見身相如是。恐有退轉。欲堅其心。不令嬈亂。由彼菩薩多習性故。而行其施。豈有退邪。至於死路。唯歸佛陀。於彼時中。有種種異相。為空中諸天心得滿足。便生喜悅。現希有事。然由象王作是苦行。空中有天。而說頌曰

我等諸天見  象王行苦行

當正拔牙時  受於無量苦

內心猶喜悅  必不退菩提

別有一天。而問彼天曰

如此拔牙身受苦  雲何能發趣菩提

猶如地獄受苦人  必不能發慈悲意

爾時象王拔牙已。默然而住。獵師念曰。雲何拔牙。執持而住。欲生悔耶。不與我耶。於時象王觀知彼意。即持優曇缽花白色六牙。引其前足。而以六牙欲舍與之。告曰。待住少時待住少時我今極痛。象王又作此念。受者現前。何須久住。如何不施。本為此牙欲殺於我。今既無牙。何慮餘事。告獵師曰。汝應善聽。說伽他曰

賢首汝應棄惡事  所持利劍弓箭物

被此袈裟仁者衣  我今見此心歡悅

或有施淨受亦淨  或有施淨受不淨

我今觀汝淨應供  施者受者二俱淨

爾時象王。見彼被離欲衣。心自喜悅。即與六牙。告曰

若實毒箭射我身  不生少許嗔恨意

此實願速證菩提  當救輪回得解脫

佛告大王。於意雲何。彼時六牙大象王者。莫作異見。即我身是。我以慈悲苦行布施故。而由未證菩提。由彼因緣。正見積集善根。而證無上菩提

複次大王。我曾作兔。舍其身肉。布施與彼仙人之時。廣說應知

複次大王。我於往昔。父母二俱無目。常以肩背負擔。將行供養。經無量時。而由未證。廣說應知

複次大王。我為利益諸有情故。大王諦聽。世間邪見。而依俗法。父母將老。或令饑餓。溺在河中。或將入火燒身之事。言得生天。我設方法。並令禁斷此非法事。廣說應知

複次大王。更有無量因緣。並於那迦藥叉經中廣說

大王。菩薩在不定聚。作獼猴王。於五百獼猴中為尊貴。婆羅痆斯。被梵德王怕懼之時。我於爾時。舍自身命。救五百獼猴。廣說應知

複次大王。菩薩在不定聚時。生於雉身。如雉本生經中廣說

複次大王。菩薩在不定聚時。生在象中。如象本生經中廣說

複次大王。菩薩在不定聚時。生在龍趣。名曰矚波龍子。於龍本生經中廣說

複次大王。菩薩在不定聚時。作鵝王身。如鵝本生經中廣說

爾時勝光大王白佛言。大德世尊。於何時初發無上菩提之願。佛告大王。乃往古昔。無量劫時。有王名曰光明。其光明王。有一象寶。身色鮮白。如優缽花。七支圓滿。形貌端嚴。人所喜見。時王即敕調象之人。令調此象。堪乘之時。將來見我。其調象人。受王敕已。即將調教。既成就已。還詣王所。王即乘象。並調象人。王在後坐。出城遊獵種種禽獸。然而象王聞母象氣。尋香而走。王見象走其疾如風。告象師曰

我見虛空轉  四方上下回

山地如陶輪  樹亦空中去

象足不曾移  猶如騰空去

觀前山走來  後山無不動

須勒象令住  極打令其怕

象王既未調  死生今在即

爾時調象師白王曰

我誦大仙所說咒  並以鐵鉤鉤極打

誦咒鉤打唯加急  所用之法皆無益

無索無鉤能禁製  王知無物何能止

貪欲入心無調者  欲在心中如掘釘

此欲發時甚廣大  無有能為止息者

爾時調象師作種種法。不能止息。而令象回。又白王言。其象走困。願王攀取樹枝。放象隨意即逢一樹王及象師。攀枝而住。喻如從死而得再生。王告象師曰。汝不調此象成就。便即將來。與我乘騎。白王曰。我調成就。然為彼象聞雌象氣。貪欲醉故。不受言教。其象雖去。思憶本處。至第七日。必還來到。所以者何。由見母象。共行欲已。思憶象坊。至第七日。其象還還來。時調象人速詣白王。王曰。汝教此象。未好成就。其人白王。我調象已。責曰。雲何調伏。白言。請王驗試。即知虛實。其調象人。即燒大鐵丸。色赤如火。令象取食。象即詣前。欲取吞食。其教象人。複白王言。象若食之。象必不活。時王告象師曰。如斯調伏。當時為迷亂我。先白王。我但調伏其身。不能調心。王曰。汝頗見有能調心者。象師白王言。有。唯佛世尊能調身心。一切有情欲調其心。由不能調。而皆卻退。有諸外道。修行苦行。貪欲叢林在心。而不能拔。亦有舍境。離欲貪處。而不堅持複還退失。阿素落等。及以天人。師子雜獸。龍蛇鳩鴿。乃至飛鵝雜類等。一切含識。皆被欲縛。無始已來。如輪回轉。少年容貌。乃至於老。調伏其心。種種苦行。或有仙人。餐風食果。皆不調心。心雖無相。誰有天人能得自在。言大王者有大威力諸鬥戰中最能殊勝亦不調心。唯佛世尊無有貪欲心得自在。爾時大王聞佛世尊有精進力。廣行惠施。修諸福業。即發無上菩提之願。說伽他曰

修無量福求佛果  得成善逝自在尊

若未能度彼岸者  我當誓度令至岸

聞佛離欲發菩提  複行惠施正法化

願我當來得成佛  利益有情貪欲滅

佛告大王於意雲何。彼時名光明王者。豈異人乎。即我身是。我於爾時。初發無上菩提之意

爾時勝光王複白世尊曰。最初於誰行施得證無上菩提。佛告大王。乃往古昔無量劫時。有城名曰毗訶彼地。其城有一陶輪工師。有佛出世。號曰釋迦牟尼。證無上正真等正覺。十號具足。亦有聲聞弟子。名舍利弗。大目幹連。及侍者阿難陀。時釋迦牟尼佛正真等正覺。共無量苾芻眾。俱遊行人間。至彼城中。爾時彼佛忽有風患。即告阿難陀曰。汝可往彼陶輪家乞酥油蜜漿。爾時阿難陀聞佛教敕。即往詣陶輪家。在門外立。白言長者。世尊患風強病。今須酥油蜜漿。時陶輪師。聞具壽阿難陀所說。即將酥油蜜等。長者共兒相隨。俱往佛所。以酥蜜等遍塗佛身。溫水沐浴。持沙糖水。奉上世尊。為療病故。即得痊愈。爾時陶師長跪發願。說伽他曰

我以蘇蜜施如來  願獲廣大功德利

種族名號聲聞眾  悉如今日釋迦尊

善能調伏有情類  遠離眾苦歸圓寂

其陶輪子。亦發是言。願我當來如佛侍者。佛告大王。我於爾時。初施釋迦如來。得證無上菩提。其子者。即阿難陀是。王複問世尊曰。從初乃至成佛供養幾許諸佛而證無上菩提。佛告大王。我從釋迦如來最初阿僧企耶。乃至護世佛時以清淨心。如是供養七萬五千佛於爾許時供養不曾心異。唯求無上正等菩提。大王。第二僧企耶。我初供養燃燈佛乃至寶髻佛以清淨心。如是供養七萬六千佛。我雖經曆多生。心無有異。常以清信供養諸佛。大王。第三阿僧企耶。初供養寶髻佛。乃至安隱佛。如是供養七萬七千佛。如是又至迦攝波佛。我雖供養無有異心。常以淨信。供養諸佛。為菩薩時如是供養。皆蒙諸佛為我受記。當證無上正等菩提。滿我所願。思求正覺。堅固釋持。慈攝一切有情故。爾時勝光王聞佛說已。心大歡喜。頂禮雙足。奉辭而去

時具壽阿難陀即以伽陀。請世尊曰

唯願世間尊  為我分別說

何處初發意  為求大菩提

更願無上士  為說本事緣

曾供養幾佛  複經幾許時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

無上兩足尊  慈湣有情者

於彼發菩提  誓度三有海

聞佛心離欲  廣說醉象緣

厭離貪欲習  因發菩提心

堅固發誓願  惠施如河沙

光明王世時  專求正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