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容(3 / 3)

《圓覺經》“雲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釋經】什麼叫"眾生相"呢?那就是在眾緣所生的種種現象中,屬於當時的心所體證以及所體悟都達不到的現象。這些就屬於“眾生相”。

我們現在再來看看佛陀在《圓覺經》中是如何來說明的。

《圓覺經》“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雲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雲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

【釋經】當有一個人說:“我是眾生”。我們就知道這個人所說的“眾生”,也不是我(說者),也不是彼(聽者)。為什麼說這個人所說的“眾生”,也不是指我(說者)呢?因為當一個人說:“我是眾生”。則知"眾生"一詞,指的不是我。所以才需要說明,我是眾生。又為什麼這個所說的“眾生”,也不是指彼(聽者)呢?因為當這個人說:“我是眾生”時。則知"眾生"一詞,也不是指我(說者),也不是指彼(聽者)。肯上進的男士!隻是在眾緣所生的種種現象中,屬於能照了而體證,或屬於能照了而體悟,都屬於我相及人相的範圍內的現象。而屬於我相能體證及人相能體悟所達不到的範圍者,而又同時存在著的現象中,能被照了到的現象,就稱為"眾生相"。

眾佛友!現在我再舉例而深入說明,這我相、人相、眾生相三者的差別。

例如:在現在眾緣所生的種種現象中,我的心,能體證到身體的感覺!也能體證心中所起的影音!這些都是屬於“心所證者”,所以都是屬於“我相”的範圍。

我的心也能體悟到目前所體證到的。這些都是屬於“心悟證者”。所以都是屬於“人相”的範圍。

又我的心能體證及體悟到的現象外的種種現象,而目前還未能體證到,也還未體悟到,但是我的心能照了到我未體證到及未體悟到的這些現象。就是屬於“心自證悟所不及者”的“眾生相”。

好!接著說明“壽命相(壽者相)”。

《圓覺經》“雲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釋經】什麼是"壽命相"呢?就是指在眾緣所生的種種現象中,屬於心所能照見的現象中,清淨覺照覺了者,乃至一切造作一切智慧,都不能自己照見的現象。就像命根這種現象。

眾佛友!我再舉例說明。將鏡子,比喻為心。

一、心鏡中已經呈現的物相,稱為我相。

二、心鏡中能自悟自心已呈現什麼物相,稱為人相。

三、心鏡中所呈現的物相及自悟中呈現什麼物相所不及的心相。稱為眾生相。

例如:八識中未呈現出來過的種子。

說明:八識中已呈現的,可以現證的相,就是我相。

八識中現在正呈現,或曾呈現,所以我們都是可悟到的相。就是人相。

八識中未曾呈現過,所以也還不能體證,也還不能體悟到的種子相,就是眾生相。

四、心鏡中照映不到的,就是壽命相。

例如:大圓鏡不會自見大圓鏡。

這也就是《般舟三昧經》“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所說的這部份的現象。

各位佛友!如《圓覺經》中佛陀提醒我們“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

為什麼呢?因為很多眾生,以為無上菩提,一定是屬於“能親證者”而已。其實不然。

又很多眾生以為無上菩提,一定是屬於“能親自體悟、體證者”而已。其實不然。

又很多眾生以為無上菩提,一定屬於“能親自照了者”而已。其實不然。

又很多眾生以為無上菩提,一定屬於“不能照了者”而已。其實不然。

各位佛友!如《圓覺經》提醒我們的:

“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複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眾佛友!正因為眾生未能如實認識四相,而執著所證所悟以為究竟,而自高慢。因此,才說要去除彼眾生四相。又有眾生除我相人相,而又未能究竟眾生相、壽者相。所以還是會起障礙聖道之行。這時,就會引發“作、任、止、滅”四種禪病。

因此,《金剛經》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也就是說:“若一個人想要行菩薩道,而卡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障礙聖道,則非是正確的行菩薩道。”

因此,我們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也就是說:我們要以不會被我相障礙住聖道,不會被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障礙住聖道,來修一切善法,就能成就無上菩提。換句話來說就是:不論我們自證多少(我相),自悟多少(人相),自了多少(眾生相),不能照了多少(壽者相),都不要被這些現象給障礙住聖道。

好了!下課。祝進步!人多,我就不一一回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