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先生越來越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仿佛看到前任經理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感到自己力不從心,重壓之下,幹脆選擇逃避,竟然三天沒上班,手機也關掉,在家什麼事情也做不了,約朋友出來聊天也顯得心事重重。到了第四天,垂頭喪氣的於先生找到心理醫生“現在的我真是累啊,一進公司就感到緊張,自己以前的那種幹勁不知到哪裏去了。現在我隻想找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睡上一覺,再也不想麵對這些煩惱的問題。”
【心理解析】
退縮是一種以情緒表現為主要特征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退縮具體是指個體對將要發生的事件緊張、不安、擔心、惶恐、憂慮等心理表現,常常表現為膽小、怕事、缺乏勇敢、進取精神;有的則表現為孤僻,不願到陌生環境去,不願與人交往,常一人獨處。有退縮行為的人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缺乏對事物的好奇心理,使他們經常處於被動應付的精神狀態中,常常會遇到打擊的困苦。退縮行為發展嚴重時將形成精神障礙。
具有退縮行為的人,經常處於消極躲避、應付的情緒狀態,沒有進取心,比如眼睛不敢長時間與人對視,參加集體活動時經常走神,盡管有上述種種特征,但他們在家裏卻很正常,懂事、有禮貌,有說有笑,並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掃地、收拾屋子,多數不被身邊親人並不在意。
1、個體的遺傳素質。
有些人的退縮行為實屬天生膽子就小,先天適應能力差。這類人從小適應能力就差,平時也不愛活動,對新環境感到特別地拘謹或對新鮮的事情不感興趣,缺乏熱情和好奇心,更不願意接觸不熟悉的人和事物,若勉強去適應、去接觸,則這個適應的過程會很難而且很緩慢。
2、個人的人際交往受挫。
有些人在本來的並不退縮,但在進入一個新環境之後由於自身的缺陷(如口吃、身高矮小等等)或其他原因(如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外地或是到國外,交流、溝通發生障礙)受到周圍人的責備、取笑或者不能得到很公正的對待,從而導致自尊心大受打擊,從而在以後的生活當中一遇到相同的或相類似的情況,便會緊張、不安、惶恐、害怕、心率加快的情緒狀態,並隨之會出現逃避的行為,久而久之便會形成退縮的性格和行為。
3、個性上的差異。比如性格太軟弱,性格內向、膽子小都是退縮行為產生的原因之一。性格過於軟弱、性格內向、膽子小的人,遇事則必然會表現出害怕,緊張、不安、惶恐、不知所措,常顯得遇事很缺乏膽量、沒有魄力。這種人總是在正確的時刻逃避應該做的事,有時候,哪怕這該做的事很小,都不敢去麵對,去做。此外,也不排除壓力過大所致以及抑鬱症患者精神狀態不好的原因。
4、不善於交流,難和他人打成一片。往往容易退縮的這種人很容易就與周圍的環境發生摩擦,不會容忍和團結其他人,難以和其他人和平的相處,融入大集體的大環境中去。所以,當他在遇到壓力和挫折的時候常常是無處宣泄,更無法去獨自麵對。
5、環境的影響,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差。有些人本身的性格就很孤僻、很內向,受此的影響,不善交際,缺乏與外界接觸和交流的機會,慢慢變得膽小、怕事,也不敢去交流。這樣的人,本來性格上就內向,適應能力也差,不知道如何與人正常交往,再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去,經過由對情境的知覺,最初的反應狀態自然就會感到害怕、擔心、惶恐不安,缺乏勇敢和進取的精神,不敢去麵對現實,出現退縮的行為和習慣性退縮的性格。
【心理危害】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人格都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走向成熟的,而人在長大以後,應對事情的方式會變得比較成熟。有退縮行為的人由於經常處於消極躲避、應付的情緒狀態,難與同伴和成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可能變得孤僻、焦慮,沒有表現欲,沒有進取心,如不能及時矯正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與學習進步,也會影響到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因退縮行為而引起的精神障礙會嚴重影響到人的生存狀態、事業的進步。成功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人麵臨某一應激情境,無法以適合該年齡身份的適當行為獨立應付時,轉而以較早階段的幼稚行為方式來求得他人的支持和安慰,或滿足自己的欲望,這種行為稱為“退行”。這是在遭受外部壓力和內心衝突不能處理時,借此回到幼稚行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種心理防禦機製。
我們每個人每個時期都會麵臨著來自各個方麵的壓力,如青少年時期,麵對以學業為主的壓力;到成年時期,有工作、家庭與經濟方麵的壓力;到老年,有健康、孤獨的壓力等。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每個人麵對壓力的態度也是有差別的。於先生在壓力麵前采取了退縮、逃避的態度,是用小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來應對自己出現的問題。在現實的生活中,於先生過於看重工作,或者過於看重業績,而忽略了一些實際運作中的問題,以及對市場的殘酷估計不夠,一旦事與願違,又過分自責,把責任都歸咎在自己的身上,造成心理負擔過重,因此,焦慮與恐懼的情緒隨之而來,壓得他透不過氣來。為了釋放幾乎快崩潰的情緒,緩解內心的壓力,王先生以一種不負責任的方式來逃避。
選擇了退縮或者逃避,雖然可以暫時性的得以解脫,但事情卻並沒有因為逃脫就此了結。許多問題都還客觀存在,等著我們去解決。所以,選擇退縮與逃避是一種不負責任與不成熟的表現。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難免想回到從前以重溫舊夢,隻要無傷大雅,均可用退行作用來進行心理調節。如夫妻談心,父子玩耍,同事交流。這種短時間、暫時性的退行現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極其需要的。但假如一個人遇到困難常常退行,用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應對困難,或是利用自己的退行來獲得別人的同情和照顧,以避免麵對現實的問題和痛苦,就變成了心理問題。因為退縮畢竟是一種逃避的方式,而不是麵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況且不成熟的行為隻會把問題和困難變得越來越糟。
【心理逃脫術】
生活既然選擇了我們,我們就無權選擇生活。在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壓力,我們沒有辦法去選擇承受哪一種壓力,但我們可以決定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麵對壓力,解決壓力。
那麼怎樣才能能夠衝出退縮呢?
1、不輕言放棄,拒絕退縮。
在生活中遇見了解決不了的難題,冷靜不下來的時候,千萬不要退縮,放棄這件事。一件事情如果你不去做,那麼你在這件事情上成功的機會一定是零。退縮隻會使你原有的優勢蕩然無存。 我們不妨學學舉重運動員。他們在嚐試突破自我時,如果試舉重量超過自身承受的杠鈴時,杠鈴在沒有達到規定位置前,大腦接收到警告信號,身體就會停止發力,放棄這次冒險,以求保護肌肉組織不被拉傷。這時教練會去認真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會讓運動員選擇比失敗的重量稍輕的分量再次嚐試,獲取成功的體驗。慢慢積累成功經驗,一點一點的增加重量,直到有足夠的實力和信心,再次衝擊曾經失敗的紀錄,就有可能獲得成功。
2、增強自信心。
電影《英雄本色》中有一句台詞是這樣的“連你自己都沒有信心,別人怎麼去幫你。”很平常,但很精彩。 缺乏自信心的人遇事最容易退縮。你若自信心不強,遇事一定慌亂、手足無措、瞻前顧後、甚至是左右搖擺不定,沒有一個準確的主意,不會果斷的作決定。要相信自己,不斷鼓勵自己“我行,我一定行,我會成功,我一定會做得比別人更優秀!”這樣,你就會精神抖擻,從容不迫地應對一切事情。
3、保持良好的心態,發揮自己的潛能。
一件事情,以積極的心態和消極的心態去麵對,結果是截然相反的。心理學家認為,在人類的天性中,原本就有一種尋求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麵對壓力,如果你選擇的積極的心態 “我能行”,那麼它會讓你少一點失敗,多一點成功。
4、及時修訂目標。
認清自己所麵臨的問題,冷靜地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給自己製定一個更容易實現的目標,能夠產生滿足感,減少心理壓力,變被動為主動,避免更大的損失。
5、學會自我放鬆。
自我放鬆減輕壓力的方法很多,如聽音樂、做運動等。放鬆的人,他的身體是放鬆的,他的頭腦是放鬆的,他的心也是放鬆的。即使是麵臨壓力,我們也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麵對,從容應對。
6、學會宣泄。
內心有了煩惱,不如沏一杯香茗,陪著家人聊聊天,找個朋友侃侃大山、訴訴衷腸,適當宣泄一下自己的心理感受。以便得到他們及時的幫助。
8.摒棄厭倦
【故事鏈接】
“有人說工作中的女人是最美麗的,我曾經就是這樣美麗著。”湯唯晃動著咖啡杯,說著。“業務的職業是我自己選擇的,我喜歡它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性,隻要你夠努力,永遠有空間讓你做得更好。就這樣,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八年了。”在迅猛發展的IT行業做係統集成,八年“抗戰”實屬不易。
“可是不知從哪一天開始,我們早上不再是興衝衝地去上班,而是天天盼著雙休天。即使在辦公室,也懶洋洋地什麼也不願想,不願幹,看見標書就想扔進垃圾筒。電話鈴聲如同咒語——生怕它響起,因為那意味著又一輪的“火警”。我漸漸地感覺到內心深處的厭倦情緒在蔓延——不是業務不順利,也不是老板不賞識。至今,我的業績也沒有大幅下滑,麵對客戶,我依然可以談笑風生。隻有我自己才知道我已經膩煩透了。真的不想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