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行為文化是提高教育的有效途徑(2 / 2)

思考並不能使我們養成一種新的實踐方式,而具體的實踐卻可以幫助我們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理念一旦轉變為實際行動,理念就直接表現成了行為,而行為又會導致具體的結果。從這一角度來說,行為又可以被看成是思想與實際的具體連接點。據此,我們所提的學校行為文化建設是指運用行為科學的原理來指導學校管理文化建設的過程。因而學校行為文化是指學校在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實踐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文化行為方式,是運用行為科學的有關科學理論包括管理機製的建設、學校辦學規範、師生行為規範、課程實施與建設、資源開發與整合、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校園管理的運行實施,從而有效改變師生生命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行為文化”涵蓋了學校工作的方方麵麵的一種文化行為。學校行為文化建設,是致力於研究提高其效率的途徑和方法,並內化為師生的理念信仰和行為準則,達到文化層麵的沉澱的過程。

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告訴我們,作為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應當將教育上升到生命的高度,讓教育充滿生命情懷,用教育不斷潤澤師生生命。這也許應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由此,我們加入了張文質的生命化教育團隊,明確了以生命化教育統領“學校行為文化”建設的思路。這一理念也源於張文質先生的生命化教育思想。先生六次親臨二甲中學,每次帶來的東西都不一樣:形式不一樣,內容不一樣。老師們的收獲也不一樣。另一個就是先生的著作,每一個認真讀過的人都有各自欣喜的發現。就這樣,生命化教育的思想走進了老師們的心中,走進了學校的課堂。廣大老師開始把“讓每一個生命都綻放他應有的光彩”作為自己教育教學的基本準則!學校的行為文化建設就是圍繞著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教師、每一個領導的生命成長而展開的。

學校的行為文化建設,概括起來講,是“在生命化教育思想引領下的學校行為文化建設”。其內涵可以理解為:確立適應師生生命成長的教育理念,搭建豐富師生生命內涵的教育平台。行為文化建設,就是要用理念點亮師生心靈之燈,給教師一個詩意的棲居,擁有幸福愉悅的精神生活;要用理念給師生一對進取的翅膀,樹立幹一番事業、成就一片聲譽的雄心壯誌;要用理念給學校醞釀一種大氣,有氣則有魂,有魂則心往一處走,勁往一處使,同心同德,盎然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