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德育管理的評估
德育評估的指標體係
德育評估是學校德育管理過程的最後一個階段,它是在目標實施的基礎上,對其成果作出客觀評估的管理活動。德育評估包括對學校整體德育工作的評估和學生個體思想品德的評估。因為隻有既考評了學校的德育工作,又考評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才能全麵總結德育管理的經驗教訓,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和學生品德的成長。
學校德育是在教學工作和校內外活動中進行的,是通過各種形式來完成的。沒有一定的德育工作過程,也就沒有德育工作效果。因此,評價學校德育工作,應采取過程評價的方法。首先要考察分析德育工作狀況,並確定評價指標。比如:黨組織是否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領導,學校行政領導是否像關心教學工作那樣關心德育工作,教師是否自覺地做好教書育人工作,課外、校外德育活動是否符合教育目的總要求,是否形成社會、家庭、學校立體教育網等。在考慮評估德育工作狀況的基礎上,然後評估德育工作效果,並把兩者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評價結論。對德育效果的評估,從定性與定量的結合上,可建立如下指標:通過一個階段的教育,是否使學生的政治思想水平、道德認識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大多數學生政治、品德課的考核成績達到優良以上;通過德育工作能否使95%以上的學生政治覺悟不斷提高,初步形成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整個學校是否形成了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進步風尚,學生中的團員、隊員的比例是否逐年增加,優秀班級和優秀學生的數量和質量是否不斷上升;學校各項規章製度是否健全,學生是否自覺遵守,整個學校的學習風氣是否濃厚,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普遍上升,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是否有明顯的提高;90%以上的學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具有勤奮學習、熱愛勞動、遵紀守法、愛護公物、勤儉樸素、尊老愛幼、待人誠懇、助人為樂的精神,違犯校紀校規受到各種處分的學生是否降到l%以下等等。在評價項目指標設定之後還要確定每項指標的權重。
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評估指標的設定,應以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學校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學校德育大綱、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學生守則等為主要依據,借鑒國內外品德測評的有關內容和指標體係,根據中小學生的特點,概括、歸納出最能反映學生道德麵貌的、基本的、具體的行為,建立科學、可操作的測評指標體係。
德育評估的定性與定量
在德育評估活動中,究竟應當采用定性的方法還是定量的方法,常常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下麵的案例就反映了兩位校長對德育量化評估的不同看法。
某區教育局召開德育工作研討會,就德育的量化評估問題進行了認真而熱烈的討論。會上,A校長介紹了本校實行學生品行量化評分管理的大體做法:我校自1996年9月以來,把量化作為一項德育管理措施,對學生的品德進行檢查記分。評定一個學生的操行,一方麵看他是否遵規守紀,另一方麵看他參加了多少次活動,做了多少件好事。在評分過程中,我們采取了自評與互評,校內評與校外評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測評,學生不僅知道了“該怎麼做”,而且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的道理。自評、互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也增強了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通過家長、社會的評分和學校最後定分的反饋,促進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的配合。我校堅持兩年多來,學校的各項德育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上個學期全校大小活動開展了100多次,好人好事有700多件。通過評分活動,違紀現象大為減少,嚴重事件得以杜絕,校風、班風大為改善。事實證明,進行量化管理對學校德育工作開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B校長就A校長的介紹發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從效能來說,實行量化管理,並與獎罰、升學掛起鉤來,這對於刺激學生遵規守紀和使學校風氣好轉等方麵的作用特別靈,而且操作簡單,省時省力。但是學校是育人的場所,考察一項教育措施的效果不僅要看它在某一具體問題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看它對於實現培養全麵發展的“四有”新人這一最終目標有多大的促進作用。大量事實表明,由於“量化”實際上隻重視行為結果的評分,並不注意學生的行為過程,因而導致了一些學生投管理者所好,不擇手段地爭取高分,想盡辦法躲避低分,而德育評價的教育作用並沒有真正得到發揮。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有悖於學校整體培養目標的短期行為,作為一項德育管理措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