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學校科技課的創新教學

通過實驗研究出了適合新授課教學,科技活動方麵對於全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注意讓低年級學生在“玩中學”,高年級學生提倡在“想中學”,啟發學生在“做中學”,引導學生在“用中學”,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就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接觸各種問題的新奇現象,去尋找問題的因果關係,從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采用各種方法去做探究性的實驗活動,從中得出結論。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上課,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的指導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獨立創造,這不僅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獨創精神的發展。如:教學《穩不穩》一課“不倒翁”為什麼總是搖搖晃晃不倒呢?這裏麵有什麼秘密嗎?出於好奇,學生很想知道這個秘密,為解開這個謎,我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去研究,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去獲取知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自己探索不隻是學生學會了,更主要的是學生會學了。在此基礎上,啟發、引導學生設計形式各樣的不倒翁。通過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不但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還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和提高。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用演出的方法來組織開展教學。要運用小品、短劇或實況模擬等形式,寓科技教育於表演過程中,把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巧妙地結合起來,使教學過程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學習科學知識,激發科學興趣。角色扮演法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因此,對他們將要扮演的角色,師生需要共同策劃,從學生個性、能力、表現才能等方麵加以仔細選擇,啟發、引導學生對承擔的角色作一番研究,領會角色位置,角色所起的作用,角色反映的科學意義等,讓扮演者十分投入自己所承擔的角色。教師要及時提醒並靈活解決角色扮演中出現的問題,但必須注意避免對學生起支配作用,要放手讓他們去體驗角色,創造氛圍。例如在教學“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一活動中,我們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學,課前把活動室布置成“地球——人類樂園”形式,在黑板上貼上世界地圖,在牆的四周掛上美麗的自然環境教學掛圖,教室裏放上地球儀,學生們戴上自製頭飾,扮演成農民、工人、博士、市長、漁民模樣,拿著自製道具組織科技活動;“漁民”講“魚兒離不開水,有水才能捕到魚”;“市長”說城市建設需要地球提供資源,“博士”則一臉學生地告訴大家“人類隻有一個地球”。通過運用角色扮演法組織有趣的科技活動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激發了他們的思維,使他們認識了他們的地球,知道了地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愛護地球、關心地球這是全世界人類的義務和責任,讓學生們為愛護地球獻計獻策。運用角色扮演法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和發展。

合作討論法

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協作、相互交流而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學過程如果沒有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其過程往往流於形式,教學目的也無法落實,組織有效的“合作研討”能較好地解決教學效益問題。對於科技課上的科技討論,某此有爭議的問題,教師不要爭於下結論,而應當組織學生研討,給每個演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你一言,我一語,在研討爭論中獲得了知識。“合作研討法”不僅有助於促進學生的進步發展,而且使學生間的合作與競爭成為可能,使及時的反饋成為可能,使課堂呈現出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合作場麵,而這種合作(其中也有競爭)正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動力,引導著學生積極地思維。一般在以下幾種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合作研討;在得出規律性結論之前;在理解知識的關鍵處;在教材出現難點,學生理解受阻時;某些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或有多種解簽時都可以引導學生分組研討。教學實踐證明,合作研討法能使學生在多向交流中進行參與,喚起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