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反思不僅僅是對化學學習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且是深究化學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思路、策略等,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的性質。反思可以提高溝通新舊知識的聯係,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

反思對學生來說表現為一種積極的探索活動和富有個性化的創新精神,它具有挑戰性,是一種自我超越、自我完善,提高問題意識,優化思維品質。反思是高效的學習方法,最佳的糾錯手段,在優化認知結構,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批判性和發散性、適應性和創新性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讓反思引發課堂生成

當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布滿生命氣息”,就會有許多出色的課堂教學生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引發學生反思,將會有新的生成。請看“矽與二氧化矽”中的兩個教學片段。

案例2:“矽與二氧化矽”中的兩個教學片段

片段1:工業製取矽

教學預設部分

師:矽不能以遊離態的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而高純度矽是信息產業的物質基礎。工業製矽可以利用高溫下碳還原二氧化矽來製取。請你寫出化學方程式。

生:寫出化學方程式。有的把氣體產物寫成一氧化碳,有的寫成二氧化碳。

教學生成部分

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普遍性,便請同學談一下他們的想法。

生:教材提供的方程式的產物是一氧化碳。

生:在初中學習到碳與氧化銅反應時,其產物可以是二氧化碳,也可以是一氧化碳。這裏的產物是不是碳過量?

生:假如碳少量,這個反應能否發生?產物是否還是一氧化碳?

師:我們先把這一問題放一下,大家能否舉出相似的反應?

生:我想到一個:硫跟銅反應生成的是硫化亞銅而不是硫化銅。

生:我也想到一個:氧氣跟鈉反應既可生成氧化鈉,也與可生成過氧化鈉,而跟鋰反應則隻能生成氧化鋰。

生:氯氣跟銅反應生成氯化銅而不是氯化亞銅。

生:……

師:大家能否從中歸納出其中的原因?

生:產物不僅取決於定量關係,與物質本身也有關。

師:氧化產物或還原產物取決的因素很多,其中,氧化性還原性強弱是主要因素。本反應中,碳的還原性、二氧化矽的氧化性相對較弱,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師:碳還能表現出一定的氧化性,碳與二氧化矽反應還能生成碳化矽和一氧化碳。碳化矽俗稱“金剛砂”,用於替代金剛石而廣泛應用。

師:大家還有什麼想法?

生:根據周期律,碳和矽屬同主族,矽比碳的原子半徑大,易失電子,矽的還原性比碳強,置換出碳才行,為何會是顛倒呢?

生:碳和矽的結構相似,為什麼矽在自然界中隻能以化合態存在而碳能以遊離態存在?難道碳比矽性質穩定?

師:從自然界存在的形態來看,碳確實要比矽穩定。其原因目前還難以解釋,看來,需要我們課後及至今後去研究,帶著這個問題繼續學習可能是件好事。

生:我看課後習題中有關粗矽的提純,是先與氯氣反應再用氫氣還原生成矽,為什麼矽既與氯氣反應,產物又與氫氣反應生成矽,這不是瞎忙嗎?

師:有沒有同學能解答這一問題?

生:每次反應都能除去一些不參與反應的雜質,經過這種循環,可提高矽純度。

片段2:鉛的+4價與+2價

教學預設部分:

師:碳族元素+4價普遍比+2價穩定,比如,一氧化碳要比二氧化碳活潑,二氧化矽穩定存在而沒有一氧化矽。但鉛卻不同,已知+4的鉛不穩定,易轉化為+2價。寫出PbO2中加入濃鹽酸的化學方程式。

生:PbO2+4HCl=PbCl2+Cl2+2H2O

生:PbO2+4HCl=PbCl4+2H2O

師:請同學作出解釋。

生:我是根據氧化物與酸反應原理寫出來的。

生:因為+4的鉛不穩定,易轉化為+2價,即PbCl4再分解成PbCl2和Cl2。

師:我們從中可以得出這樣結論:+4價的鉛具有較強的氧化性。

生:這麼怪,+4價的鉛的氧化性比氯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