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中,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思維能力,造就具有創新精神的人,這是當前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

(1)介紹科學家的生平和科學發展史。

讓學生明白:隻有勤奮的人,頑強的人,不怕失敗的人,敢於獻身的人才可能有所創新。讓學生知道創新並不神秘,從而樹立創新的自信心。

(2)加強課堂教學,特別是實驗教學。

如: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實驗室製取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順序,必須嚴格按操作順序進行。從而培養學生自覺、勤奮、實事求是的精神。

(3)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許多偉大的發明,驚世的創造常常都是從那些平常的、一閃念的好奇心開始的,沒有好奇心,通向真理的跋涉就無法啟步。自信心是質疑精神的心理依據,隻有有了自信心,學生才敢於獨立思考,把思維的觸角伸向未知,才敢於捕捉疑問並確定為進攻的目標,並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實現。

學生有了自信後就鼓勵學生要勇於做要求高、難度大、易燃、易爆的、有毒的實驗,如:氫氣的爆炸性實驗;硫化氫氣體的製取及收集等,並鼓勵失敗者繼續努力,培養學生頑強的、百折不撓的勇敢精神。

(4)克服思維定勢,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精神。

如:做磷的燃燒實驗時,水下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紅磷如何才能燃燒?對銅片上的紅磷,學生很快就會回答,而對於水中的白磷,學生因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隻會回答將其拿出水麵。老師在加以肯定後再問:“如果說不拿出水麵能否燃燒?”讓學生積極思考,踴躍討論後,教師再用實驗加以驗證。

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去解決新問題,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創新觀察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以下幾方麵培養學生的這三種能力。

(1)加強雙基教學。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好堅實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備條件,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忽視了雙基教學,要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加強課堂演示實驗。

增加一定數量的學生實驗,要求學生從不同方麵,不同視角觀察實驗現象,並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不僅善於發現共同現象,而且更善於發現不同現象。演示實驗中可增加氧化汞分解的實驗,學生實驗中可增加一氧化碳的製取及性質的實驗,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全麵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3)做有利於學生的實驗。

實驗前明確目的要求,讓學生先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後相互討論,取長補短,相互提高。實驗過程中教師加強個別指導,糾正錯誤操作方法。如:硫、磷等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在現有儀器條件下,如何加工製成具有防毒氣逸出的裝置,使實驗更安全。從而培養學生設計實驗並進行實踐的能力。

(4)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想象為學生的創造想象打好基礎。如:對附近工廠排放的汙水進行檢測、分析?並提出對汙水的處理方案。

(5)運用科學有趣的方法。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幻想,善於幻想,並運用各種思維方法積極思考,讓幻想同創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6)積極開辟第二課堂。

組織學生進行家庭小實驗,成立化學興趣小組,組織化學晚會,舉辦化學講座等。如:在家庭小實驗中增設如何用碘酒鑒別牛奶和米湯。

又如:舉辦:“環境與化學”、“食品與化學”專題講座。讓學生在實際鍛煉中鞏固創新動機,鍛煉創新意誌,培養與提高創新的綜合能力。並進行總結、評比,從而使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提高創新素質。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我們隻有把教學看作是啟迪學生的智慧,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才能培養出跨世紀的創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