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腳的保健與養生

腳的保健概述

中醫學認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髒”,健身先健足,足健體自壯。足,是反映人體健康的晴雨表。足部與人體的健康關係密切。足是人體各組織器官相對的反射區,足部的每一個反射區都與其相同名的器官有相似的生物學特性。器官有病變在反射區可有所表現,根據反射區變化可以判斷相應器官的病痛。

此外,推拿相應器官的反射區,也可起到治療作用。通過按摩反射區後,足部的溫度會升高,血液流速也會加快,同時足部的沉積物通過按摩,會隨著血液循環的加快重新參加體內循環,廢棄物會通過排泄係統排出體外。所以,足部反射區的按摩和藥浴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減輕心髒負擔,促使新陳代謝功能的提高。

雙腳在人的一生中起若非同尋常的作用,足底保健屬於民間療法,不用打針吃藥就可以促進健康,雖然它不是體育運動,但足可以替代運動的不足。在促進健康的傳統療法中,足部保健是最簡單、最安全、最具效果的保健方法。

腳部經絡與人體健康

中醫學認為,在人體內存在一個經絡係統,它可將人體髒腑組織器官聯係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並借以運行氣血,使人體各部位的功能活動充分協調,維持相對平衡。人體最重要的經絡是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其中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陰維脈、陽蹺脈則終止於腳部。這些經絡都通往人體特定的髒器,或司轄特定的功能。通過腳部保健能疏通循環於腳部的經絡,使氣血運行流暢,從而促進正常生理功能活動。另外,中醫學認為,人體的五髒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底是十二經脈起止的彙聚處,腳背、腳底、腳趾間彙集了很多穴位,刺激這些穴位能疏通經絡,強身健體,防病治病。

總之,日常生活之所以強調加強腳部保健,主要是由於刺激腳部可激發神經、經絡的調控作用,使髒腑陰陽平衡,促進氣血運行通暢,達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因此,充分開發腳部“特區”的保健潛能,對預防某些疾病有一定益處。

腳部血液循環與健康

人體通過血液循環,將氧氣和營養物質運輸到全身的各組織器官,並把各組織的代謝產物,如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心髒是血液循環的動力,血液通過心髒跳動流向身體的各個部位。腳是人體離心髒最遠的部位,即使血液本身的壓力很大,讓血液循環到腳,也較其他部位相對困難。因此,距離心髒越遠的組織,越會出現供血不足的症狀,病象出現的可能性越早,長此以往,不僅影響血液的正常回流,而且還會影響其他器官的功能,這時如欲增加“搏動”,“促進”血液回流,在人體中完成“第二次啟動”,非腳莫屬。通過對腳部的按摩刺激,可增加血液回流速度,使血液循環暢通,從而改善相關髒器的功能。

腳部反射學說與健康

現代醫學認為:腳部反射區是腳部神經聚集點、當人體器官或某部位發生病變時,其相應的反射區亦產生變化,同理,反射區發生病變時,亦會影響相關器官的功能。而按摩腳部反射區,可引起皮膚中大量的神經末梢興奮並傳遞至神經中樞,同時阻斷了其他病理衝動傳入神經中樞,將病理的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從而起到保健治病的作用。另外,對腳部的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反射活動,能夠啟動人體機體內部的調節機製,增進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腳部穴位保健與健康

人體的雙腳與內髒及其他器官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腳是全身上下內外器官組織的縮影,無論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人體所有器官組織係統,在腳上都可以找到相應的點,即所謂腳穴。我們可以通過對腳穴的周密細致地觀察,來了解人體內髒腑的病理變化。同樣,我們亦可以通過經常或定時按摩刺激腳穴,有效地調整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內分泌平衡,從而達到防病健身的作用。

首先,刺激腳穴能促進血液循環,不僅促進了局部的循環,而且促進了全身循環,增強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力。通過刺激腳穴,也可排除堵塞物,使血液循環暢通,同時可以緩解肌肉的緊張收縮狀態,使肌肉放鬆。其次,通過刺激腳穴可產生強烈的神經衝動,阻斷其他病理衝動傳入神經中樞,將病理的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同時,刺激腳穴,通過神經反射活動,啟動機體內部的調節機製,活化各器官組織的功能,釋放各種治療因子,從而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腳部按摩養生保健

腳部按摩的作用

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認識到刺激腳部能起到增強血脈運行,調理髒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病除疾的目的。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明顯加快,隨之而來的是焦慮、孤僻、冷漠,以及頭暈、頭痛、厭食、失眠等現代都市病。而這些疾病應用腳部按摩,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論是由別人來按摩或者自我按摩,至少在幾十分鍾的按摩過程中,患者必須安靜地坐下來,把各種負擔放到一邊,而全身心地感受著腳部按摩所引起的反應,這樣可使緊張的心情平靜、放鬆,節奏放慢,使機體在生理上和身心上都得到一個休整的機會。這與練太極拳、打坐、靜養等有異曲同工之妙。腳部按摩後,一般能有一個良好的睡眠,這更有助於放鬆身心,煥發精神。

腳部按摩往往能有比較明顯的療效,即使不是立竿見影,也可以覺察到某種進步。如腳部的壓痛敏感度降低,某些病理症狀減輕等,能使患者,特別是長期重病的患者增強信心,燃起希望,增加樂觀情緒,消除焦慮不安、悲觀失望等病理心態。

患病的人最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懷和同情,如果在受病痛煎熬時,沒有人來關心幫助,患者會感到自己處於一種孤立無援的境地,會產生被遺棄的絕望之感。而腳部按摩是一種直接的愛撫,很有力度的關懷,當施術者將患者的雙腳放在自己的腿上,盡力盡心地按摩幾十分鍾,會引起患者一種很親切的情感,使其確確實實感受到有人在關心他。如果施術者是患者的親人或朋友,這種感情就會更為強烈,這種愉快的心態會成為良性的心理治病因素。

人體的各個器官在腳底部都有自己的“壓覺點”和“投射區”。傳統醫學認為,人體的生理功能正常與否、器官的健康與否,取決於氣血運動是否暢通。當某個器官受到病毒的侵入,或由於其他因素得病時,會產生一種叫尿晶酸的物質,這種物質散發在血液中,並隨著人體由上而下沉積在腳底慢慢變成硬結,發生滯淤堵塞,使該器官的氣血循環不暢。

腳部按摩的主要手法

腳部按摩不需要任何醫療器械,也不需他人幫助,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用雙手按摩自己的雙腳,就能夠取得顯著療效,因此深受人們的歡迎。但是,腳部按摩能否取效,首先決定於穴位的選擇是否正確;其次是手法的正確與否。腳部按摩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點法食指彎曲,拇指輕靠於食指末節。食指指骨同手掌、前臂、上臂保持一條直線,按壓時,壓1次提起1次,用力要均勻,有滲透力。適用於腳部、腳內側麵和腳背的穴位。

2.按法拇指關節彎曲成直角,著力點在偏離指甲尖端中央2~3毫米處,用力要由輕而重,穩而持續,使刺激充分滲透到組織深部,切忌用迅猛的爆發力,以免產生反作用。但需注意,久用此法,拇指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易患腱鞘炎,所以要與其他手法交替施用。

3.推法用多指,也可單用拇指,著力於腳的一定部位行單向直線移動。操作時要緊貼體表,用力需穩健,速度緩慢均勻,應沿骨骼走向施行,且在同一層次上推動。整個動作要貫穿一個“鬆”字,即將肩、肘、腕、掌各部都放鬆,才能使功力集中於手指。

4.擦法用單指或手掌大小魚際及掌根部附著於腳部,緊貼皮膚進行反複、快速直線運動。腕關節應自然伸直,前臂與手近似水平,指擦的指端可微微下按,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主動帶動指掌作往返直線移動,亦可視部位不同,分別以腕部、指掌關節及指間關節為軸施行,以出現溫熱感為佳。

5.掐法用拇指頂端及橈側甲緣施力,也有以拇指與其餘各指頂端甲緣相對夾持穴位施力的,有時變形為雙手拇指頂端對應夾持穴位。本法為強刺激手法,但注意不要掐破皮膚,掐後常以揉法揉之,以緩和刺激。多適用於腳部肌肉少的穴位。

6.捏法拇、食兩指或拇、食、中三指捏壓在兩個對應的穴位上壓揉,或者拇指在一個穴位上點壓,而食指在另一麵起固定作用,該法用力可輕可重。

腳部按摩拔伸法操作

施術者一般是固定受術者腳部關節一端,牽拉腳部另一端,達到使關節間隙加大的目的,稱為拔伸法。常用手法如下。

1.踝關節拔伸法

手法一:操作者一手托起受術者腳跟部,另一手握住腳趾部位,雙手合力向外牽拉(遠離受術者方向)。

手法二:操作者一手按住受術者腿部,另一手握住腳趾部向下壓(以受術者能夠耐受且正常生理範圍內為度)。

2.腳指拔伸法施術者用一手固定受術者腳踝部,一手用拇指指腹和示指指腹或示指外側緣相對捏住受術者腳趾趾甲部同時向外(遠離受術者方向)做拉伸、牽引動作。拔伸時用力應由輕逐漸加重,達到最大值時應保持10~30秒鍾,力量大小以受術者能耐受為度,決不能用暴力。

本手法可使粘連的關節與關節周圍的組織鬆解開,使關節腔的潤滑液回流加強,同時使關節周圍的血液流通加強。

腳部按摩的力度要求

腳部按摩的力度要適當,在找準敏感點或得氣點後,受術者局部會有酸、麻、脹、痛的感覺。力度因人因病而異,並要保持均勻、流暢和有節奏,即按摩時慢慢按壓、緩緩抬起,忌忽快忽慢、忽輕忽重。同時還應掌握補瀉手法,按照傳統醫學“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治療原則,對病情屬實證、體質較好的受術者可采用較強力度的手法,對病情屬虛證、體質較弱的受術者則采用較輕柔的手法。

科學家發現刺激腳部而產生的觸壓和痛覺衝動會在大腦形成一個興奮灶,隨著刺激時間的延長,這個興奮灶在疊加作用下會逐漸加強,並超過病理興奮灶,使之受到壓抑乃至完全消失。同時,機體內會產生大量的特殊物質,如紅外線輻射、電和磁以及多種“內源性藥物因子”,這些特殊的“特質因子”是對人體最有益、最有效的治療因子。所以刺激腳部反射區3~5日後,人們大都會感覺全身輕鬆,精力充沛,而且排出的尿液非常渾濁,氣味很濃。這是因為體內雜質經泌尿係統或其他途徑排出體外的緣故。

平常1次按摩1個人,需要花30~40分鍾的時間,若是身體較虛弱者或是疼痛較敏感不能忍受疼痛者,就應該減少按摩的時間。如果是嚴重心髒病或是腎髒病患者,按摩至該器官反射區時,最好按摩3~5分鍾。此外,為嚴重心髒病患者按摩時,要控製好力量。能否長期堅持也是決定施術成敗的因素,有些疾病按摩數次即可取效,而有的慢性病則決非一朝一夕就能治愈的,所以必須具備信心、決心與恒心。

腳部按摩並不適合所有的人。如果按摩不當,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使病情惡化。對於心髒不好的人,如果在心髒的反射區按摩,就會導致血壓升高。對於有潰瘍的患者,如果用力過大,會使潰瘍不斷擴大。此外,身體虛弱的患者、有皮膚病或患有骨質疏鬆的人,也不要去做腳療或腳部按摩。

人的一隻腳上就有60多個反射區,人體的主要器官,如心髒、肝髒、腎髒、胃、脾,以及眼睛、耳朵、鼻子等,在腳上都有相應的反射區,如果是手法力度都適當的按摩,可以通過刺激反射區來緩解身體對應器官的不適,但若是按摩手法不當,還會影響這些器官的健康。

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生通過對腳部的肉眼觀察、觸摸等,就可以掌握哪些器官有何不適,就會在按摩中有意識地改善這些不適。比如通過觀察腳部的色澤,觸摸皮膚下組織的軟硬程度,以及按壓時疼痛的程度,就可以判斷相應的反射區是否正常。但是沒有專門的醫學知識,沒有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相應的臨床經驗,就很難通過腳部的變化來判斷出身體對應器官是否健康,出現了什麼問題,就會在按摩時進行有意識的調整。

腳部按摩注意事項

1.一般每日按摩1~3次,如長期堅持,可每天按摩1次,應在飯後1小時進行,每次以30~40分鍾為宜,早上、中午、睡前均可按摩,嚴重心髒病、糖尿病、腎髒病患者,按摩時間不得超過10分鍾,力度也應稍輕,隻要有明顯感覺即可,痛感敏感者施力也不宜過重。

2.飯後、洗澡後1小時內及空腹等,都不宜按摩。施術者術後要用溫水洗手,禁用冷水,患者雙腳應保暖,切忌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