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2 / 3)

3.患者腳部按摩後要喝水,因為人在接受腳底按摩治療後,反射區經過刺激,使得反射區及血液內所集結之沉澱物、毒素等,經過腎髒、輸尿管、膀胱等排泄器官排出體外。因此,每次腳底按摩後,都必須喝300~500毫升的水,才能將體內的毒素及沉澱物排出體外,若是沒有喝水,效果可能降低許多。

4.腳部按摩不能喝茶水,因為茶水中含有幾茶酚氮,具有明顯提神作用,而腳部按摩要在安靜狀態下才能得到保健效果。

5.腳部按摩時不能吃食物,因為按摩使血液在全身加速循環,如這時吃東西會使血液集中流向胃部,加重胃負擔易引起胃病。

6.腳部按摩不可以吸煙。因為按摩後血液循環速度增加,這時如吸煙會使煙中有害物質成倍吸收進人體。

腳部按摩的保健作用

足部反射區按摩能消除疲勞,調節或改善人體功能狀態,具有健身和防治疾病的作用。

(一)陰陽平衡理論

人體的組織結構、功能活動及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陰陽是代表互相對立而又統一的兩個方麵,是一切事物和現象矛盾雙方的概括。人體內的一切生命活動也離不開瞬息萬變的陰陽變換。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陰陽平衡遭到破壞就會引起疾病。

人體是由眾多陰陽平衡的器官構成係統而組成,每個器官是由許多陰陽平衡的組織和細胞所組成的。每個細胞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發生帶有陰電和陽電的離子運動,離子運動又引起細胞陰陽極性的不斷變化,在此種變化中造成了細胞、組織、器官和係統的相對平衡。這種器官和係統的平衡,決定了整個機體的平衡。

足部眾多的反射區與全身各器官保持著密切的聯係,對於機體出現的各種陰陽失衡都可以起到協調平衡的作用。足部反射區按摩刺激造成的生物電傳導過程,也是通過每個有關細胞的陰陽生物電的化學變化完成的。足部反射區按摩對有關器官的功能活動有著雙向調節的作用,使功能減低者得以提高,功能亢進者得以抑製,使之逐漸恢複正常。尤其是對足部有關內分泌腺反射區的按摩,能調整內分泌腺的分泌功能,而體內各種激素的正常水平是保持與調整機體各器官係統功能協調平衡的重要因素。

(二)中醫經絡學說

中醫學認為,足與內髒之間是依靠經絡溝通的,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道。氣血貴於流通,若經絡不通,氣血循行受阻,則百病叢生。貫穿足部的有6條經脈,足上有38個腧穴,其中許多穴位的位置及主治功效與同一解剖位置的反射區基本一致。例如,湧泉穴位於腎髒、腎上腺反射區,丘墟穴在肋骨反射區,然穀穴位在膀胱反射區等。因此,按摩足部能通過經脈、穴位的作用起到舒筋活血、調和氣血、協調髒腑、平衡陰陽的作用,從而具有健身、防治疾病的功效。

(三)神經反射作用

人體是一個複雜、統一的有機體,全身各器官(或部位)在足部都有相應的反射區。按摩某個反射區時,通過神經反射作用與相應的器官(或部位)發生聯係,對相應器官的功能起到調整作用。若該器官或部位有疾病時,可使有病的器官逐漸恢複正常或減緩病情。

當某個器官有疾病時,也會反應在同名反射區上。例如,心髒缺氧時,足部心髒反射區會有疼痛感;子宮切除術後,在子宮反射區會有空虛感;乳腺腫塊時,在乳腺反射區可觸及結節等。在有異常反應的足部反射區進行按摩,可以防治相應器官的疾病,使慢性病得到治療和康複。這是因為足部反射區按摩時所產生的強烈刺激傳入中樞,可阻斷相應器官原有的病理性衝動,使病理興奮灶得以抑製,從而起到調整功能和扶正祛邪的作用。

(四)改善血液循環

血液循環擔負著把營養物質和氧輸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以及把代謝廢物、二氧化碳輸送到腎、肺、皮膚等排出體外的任務。足部處於全身最低的位置,離心髒最遠,血流速度最慢,再加上地心引力作用,使血液中的酸性代謝產物和礦物質容易在此積聚或沉積,日積月累,使足部反射區受到異常刺激,可誘發相關的病症。足部按摩能改善足部及反射區的血液循環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大。足部反射區按摩首先改善了腎、輸尿管和膀胱等排泄器官的血液循環,刺激相應的器官,增強排泄功能,同時又改善了肺和支氣管反射區的血液循環,增強呼吸功能。因此,足部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體交換及器官的新陳代謝,加速代謝廢物的排出。

(五)足全息胚胎學說

從胚胎學的角度看,在受精卵內包含有父母賦於的全部生物信息。在發育中細胞不斷分裂,每個細胞中都含有與受精卵細胞相同的生物信息。最後發育成複雜的機體後,每個局部依然包含著整個機體的全部生物信息。足就是這樣的局部,可把它看成是全身的縮影。足部的每個反射區都與其同名的器官有著相似的生物學特征。因此,某個器官若有疾病時,必然在同名反射區有所反應,可根據反射區的變化,來判斷相應器官的病症。例如,心髒反射區蒼白凹陷,提示心肌缺血或冠狀動脈功能不全。在正常情況下,按摩足部反射區,可以調節或改善各器官的功能,起到增強體質、健美益智、抗衰老和延年益壽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協助查出病症。按摩足部反射區的病理反應點及相關部位,可以收到神奇的治療效果。

(六)調節免疫功能

研究證明,中樞神經係統對免疫功能具有調節作用,足部按摩可以引起一係列的神經反應,活躍網狀內皮細胞,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同時,還可調節內分泌腺的激素分泌。尤其是對脾和淋巴腺等反射區的按摩,可增加血液中白細胞總數,並提高吞噬細胞的活性,激活T淋巴細胞及B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

(七)心理作用

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中,人們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長期心理壓力過大或精神緊張,可引起機體功能失調和抵抗力降低,影響健康,甚至發生嚴重的疾病。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預防上都具有重要作用。中醫學十分重視“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太過的致病作用。有人把高血壓病、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結腸炎等與精神因素特別有關的疾病稱為“身心疾病”。

足部按摩對受術者是一種良好的心理治療,因為足部按摩是一種高尚的享受,使身體充分放鬆,緩解精神緊張或心理壓力。

腳底日常保健法

腳底保健的基礎手法是按壓、揉搓和敲擊,這很容易掌握,而且進行保健鍛煉費事不多,場所不限。

敲擊腳底

每晚臨睡時隻要用拳頭“咚咚”敲擊腳底,就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勞。

腳底與人體器官有密切的關係,通過敲擊而對腳底給予適度的刺激,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內髒的功能得到增強,全身精力也恢複了。正確的腳底敲擊法,是以腳掌心為中心,有節奏地進行敲擊,以稍有疼痛感為度。可以盤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一隻腳放在另一腿的膝蓋上,就容易進行敲擊。每隻腳分別敲擊100次。但是不可用力過度,以免引起出血。

雙腳晃動

如果全身的血液循環不佳,內髒失調的現象就會表現出來。肩周炎、頭痛、食欲不振等症狀就是由於全身的血液循環不佳的緣故。可以通過簡單的腳部刺激法來促進血液暢通。仰臥在床上,先讓雙腳在空中晃動,然後像踏自行車那樣,讓雙腳旋轉。

隻要持續實行這種刺激法5~6分鍾,全身的血液循環就得到改善。這種刺激法的優點並不局限於促進血液循環,它也可以使腿肚和膝蓋內側等肌肉得到伸展,消除腳部疲勞,使全身輕鬆愉快,因此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保健法。有人到了冬天容易怕冷,如果在就寢前實行這種刺激法,就會感到全身溫暖,能改善睡眠。

赤腳行走

赤腳行走的最大優點在於使腳掌心獲得鍛煉的機會。腳掌心是支持人體平衡的最重要部位。如果人體失去平衡,就會給人體的各部位增加負擔,使內髒功能降低,導致不健康。換句話說,身體健康的人都具有結實的腳掌心。

其次,讓五隻腳趾不粘在一起而能夠自由地分離並運動,也是赤腳行走的優點。特別是,在大趾與二趾之間留有空隙,使這兩隻腳趾能夠分別地活動,步履也得變輕快,不正確的步行姿勢自然也得到了矯正。

因此,為了增進身體健康,在家裏應該盡可能讓雙腳從鞋襪中解放出來,實行赤腳行走的鍛煉方法。

穿人字型拖鞋

從赤腳行走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意義上來說,也應該認識穿人字型夾趾拖鞋的優點。

在穿人字型夾趾拖鞋走路時,必須使大趾和二趾緊緊地夾住拖鞋的帶子。因此大趾和二趾必然要受到刺激。由於這兩隻腳趾與肝髒、胃和胰髒有直接聯係,所以對它們的刺激會有利於增強內髒器官的功能。

像這樣通過穿人字型夾趾拖鞋來增進健康,應該成為促進兒童發育的重要方法。國外有些托兒所和幼兒園采取這種人字型夾趾拖鞋的保育方法,獲得了很大的效果。由於它使從腳底到腰背方麵的肌肉緊張,所以使肌肉和骨骼結實了,同時,平衡的感覺也發達了。扁平足的兒童,由於腰和腳比較衰弱,所以失去平衡的感覺,缺乏持久力,也容易跌倒。因此,隻有鍛煉腳底和腳趾,才能鍛煉腰和腳的功能。某幼兒園實行這種鍛煉法以後,所有幼兒都沒有患扁平足。

腳底日光浴

日光浴是增進身體健康的自然方法。如果積極地讓有“第二心髒”之稱的腳底進行日光浴,那麼就可以獲得很大的保健效果。

腳底日光浴之所以有利於增進健康,不外乎通過太陽光的紫外線刺激腳底,從而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如果全身的新陳代謝活躍起來,就會增強內髒器官的功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使身體更加結實。凡是實行腳底日光浴的人,夏天就不會中暑,一年到頭都很少感冒。

腳底日光浴的方法是:天氣晴朗時,每天可以在室外讓太陽光直接照射腳底20~30分鍾。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因為紫外線的大部分會被玻璃所吸收。

腳底摩擦

有不少患者向醫生抱怨夜裏睡不著,他們由於心事重重或煩躁不安,因此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睜著眼睛直到天亮。同時,如果末梢血液不暢通,離開心髒最遠的腳底受到影響,雙腳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

失眠時可以讓雙腳合攏起來互相摩擦,使血液暢通,腳部就會感到溫暖,於是馬上可以酣然入睡。方法是仰臥在床上,舉起雙腳,然後用勁地互相摩擦。如果使雙手也同樣進行摩擦,效果會更佳。隻要摩擦20次,腳部就會感到溫暖,睡意也就來臨了。

揉搓大趾和小趾

許多學生都希望有提高智力和記憶力的捷徑,以使他們能夠順利地進行學習和考試。

為了提高記憶力,可以用手抓住雙腳的大趾做圓形運動,每天揉搓幾次,每次2~3分鍾,其效果相當好。腳的大趾是與胰髒相聯結的,胰髒與人的記憶力有密切的關係。因此,隻要通過刺激大趾來鍛煉胰髒,記憶力自然得到提高。

為了提高記算能力,可以用手做圓形運動來揉搓小趾外側,隻要在下課時揉搓5分鍾就行。由於計算能力是與小腦相聯係的,所以,對與小腦相聯結的小趾進行刺激,小腦的功能就得到增強,計算能力也可以提高了。

下蹲保健

每天擠公交車上班的人,等到抵達工作單位時,已是筋疲力盡,這樣就無法精神飽滿地工作。對這些人,這裏介紹一種簡單易行的下蹲保健法。

采取深深地彎腰的姿勢,踮著腳尖下蹲,過二三秒鍾後站起,反複進行多次。由於伸展背肌,並且腳底,尤其是大趾受到刺激,因此會增加大腦和內髒功能,消除精神緊張,恢複疲勞,產生出十足的幹勁,就可以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

踏腳趾

踏腳趾是為了消除精神緊張。方法是:先脫去鞋襪,用右腳的腳後跟,稍為用勁地輪流踏左腳大趾到小趾5~6次,然後用左腳的腳後跟去踏右腳的腳趾。這樣反複地進行多次。由於腳趾是與大腦和內髒相聯結的,所以,通過對腳趾進行刺激,就可以增強內髒的功能,加強全身血液循環。這樣一來,大腦的氣血可以暢通,身體的疲勞與精神的緊張都可以消除。

雙腳摩擦地板

雙腳摩擦地板的方法很簡單,隻要赤腳讓雙腳一起活動,然後輪流讓一隻腳活動即可。關鍵在於雙腳不要離開地板抬起來。摩擦的次數以感到腳底有點溫暖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