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3 / 3)

【功效】燥濕斂汗,緩解腳臭。

4.牛白礬葛根湯

【組方】白礬、葛根各25克。

【用法】將上藥研碎,水煎取汁,煎兩次約1500ml置盆中浴腳,每日3次,每次30分鍾(洗浴之前,可將藥液加溫,效果更佳),2日1劑,6天為1療程,連續2個療程,或以上二味共為末置襪內連用3~5天。

【功效】收斂止汗。用藥時禁食生蔥、蒜、薑等辛辣之品。

5.二子草礬湯

【組方】蒼耳子、蛇床子、甘草、枯帆各15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取汁搓敷雙足,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鍾,連續5~7天。

【功效】清熱除濕。

6.白蘿卜湯

【組方】白蘿卜500克。

【用法】將白蘿卜洗淨,切片,水煎取汁如上法足浴,或為泥敷於足部。

【功效】收斂止汗。

皸裂瘡

本病是手掌足底的皮膚發生線形裂隙,是勞動人民中常見的皮膚病,多見於冬季。《諸病源候論》雲:“皸裂者,肌肉破也,寒冬時觸冒風寒,手足破,故謂之皸裂。”本病是由於驟一受風燥寒冷,經常受壓、摩擦、浸漬,以致血脈阻滯,膚失濟養,皮膚幹燥粗糙而成。

本病好發於掌麵,手指、足根、足底等處,發病緩慢。初起時,皮膚幹燥,微覺發緊、發硬,觸之彈性減低,出現淺在裂紋,急則皮膚變得粗糙和增厚,頗似樹皮,同時使皺裂加深,甚則出血、疼痛。入冬前常用溫水浸泡,再塗防裂膏或甘油(甘油與水各半)、凡士林,少用堿性的肥皂或藥皂,積極治療其他皮膚病如癬病等,可有效地防止手足皸裂。可選用下列治療。

1.甘草酒精浸劑

【組方】甘草50克,75%酒精200ml,甘油200ml。

【用法】將甘草浸泡於酒精內24小時去渣取汁,對入甘油,混勻即成。使用時將患處藥液塗抹,一日數次。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生肌。

2.白冰五味膏

【組方】白及80克,冰片12克,五味子12克,凡士林400克。

【用法】將白及、冰片、五味子共研細末,調入凡士林中調勻成膏,塗敷患處,紗布包紮,每3天換藥1次,直至痊愈。

【功效】活血化淤,潤膚生肌。

3.二白大黃散

【組方】白蘞30克,白及30克,大黃50克,冰片30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過120目篩,貯瓶加蜂蜜適量調成糊狀備用,局部洗淨拭幹,取上藥塗抹患處,每天3~5次,必要時包紮,直至痊愈。

【功效】活血化淤,潤膚生肌。

4.黃豆膏

【組方】黃豆、凡士林各適量。

【用法】將黃豆研末過篩,與2倍凡士林混合調膏,裝瓶備用。治療時先洗淨患處,然後用本藥外敷患處,以填平裂口為度,用紗布包紮,每3日換藥1次,直至痊愈。

【功效】滋補氣血,潤膚生肌。

5.糯米膏

【組方】糯米1500克,明礬60克,樟腦15克,青黛30克。

【用法】先將糯米洗淨,濾幹,入石碓中衝成細粉,篩去粗糙雜質,置盛1000~1500ml的沸水鍋中,像熬漿糊樣,文火熬成糊狀,再入明礬末、樟腦、青黛和勻而成,貯入藥罐備用。使用時將藥膏塗抹於布條上,貼皸裂處,1日1換,以愈為度。

【功效】養血利濕,潤膚生肌。

6.皸裂膏

【組方】豬油70克,蜂蜜130克,硫磺20克。

【用法】將豬油放入鍋內煮沸,待冷後下蜂蜜、硫磺(研細,過120目篩)拌勻備用。上藥膏前,先用溫水將患處浸泡10~20分鍾,去掉汙垢後每天3次塗搽此膏,如在晚上臨睡前塗一次,能使皮膚充分吸收則療效更好,一般10天左右可愈。

【功效】潤膚生肌,收斂止痛。治療期間,勿使用肥皂、洗衣粉等堿性物質。

雞眼

本病多生於足部,因其深陷肉裏,狀如雞眼故名,又名肉刺。本病是由於足底部或趾間長期擠壓或摩擦所致。其好發於足趾突出處、趾間成小趾外側,損害是表皮角質過度肥厚所形成的圓錐形角質栓,常為1~2個,如豌豆大,狀如雞眼,呈淺黃或灰黃色,堅硬,其尖端向內,抵壓其皮的乳頭,壓迫神經末梢,故受壓時疼痛強烈,行走不便,損傷後亦可因感染而化膿。若使患處不受壓迫和摩擦,亦可以自愈。可選用下列足療方。

1.鴉膽子貼敷法

【組方】鴉膽子仁適量。

【用法】先將雞眼上之硬皮剪去少許,在膠布中央剪一孔,貼在患處,露出雞眼,將鴉膽子仁搗爛敷在雞眼上,膠布固定,5~7日換藥1次,一般2~3次後剝離。

【功效】活血消腫,清熱利濕。

2.紫皮大蒜貼敷法

【組方】紫皮大蒜1枚,蔥頭1個,食醋適量。

【用法】將大蒜、蔥頭碾壓成泥,再加上食醋適量調勻,用藥前,先將患處常規消毒,用利刀割除雞眼表麵粗糙角質層,以不出血或剛出血為度,接著用鹽水(溫開水200ml加食鹽5克)浸泡20分鍾,使真皮軟化,以發揮藥物的更大作用,而後拭幹,取蔥蒜泥塞滿切口,用消毒紗布、繃帶和膠布包好即可,每天或隔天換藥1次,一般5~7天即愈。

【功效】溫通經絡,活血消腫。

3.蜂膠貼敷法

【組方】蜂膠適量。

【用法】先將患處用熱水浸泡,並以刀削去表層病變組織,然後將一塊稍大於患處的小餅狀蜂膠緊貼患處,膠布固定,隔6~7,天雞眼自行脫落,脫落後還需再貼藥6~7天,待患處皮膚長好為止,貼藥後要避水,蜂膠以新鮮者療效為佳。此法對胼胝、蹠疣及尋常疣亦效。

【功效】活血通絡,軟堅散結。

4.蓖麻子貼敷法

【組方】蓖麻子1粒。

【用法】先取熱水浴腳,泡軟患處,而後將蓖麻子用鑷子夾起,置火上燒烤其外殼出油,直接放在泡軟的雞眼上,膠布固定,一般5~6日後雞眼軟化,脫落而愈。

【功效】活血消腫,清熱利濕。

5.生薑貼敷法

【組方】生薑適量,生石灰、堿囪各等份。

【用法】生薑搗爛取汁,與其他二味藥共搗如泥,裝瓶備用。使用時,患處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然後取1塊大小適當之膠布,中心剪一個與雞眼大小相同的孔,將此膠布,覆蓋在雞眼上,使雞眼從孔洞處暴露於外,而後將生薑藥膏塗在雞眼上,最後用1塊膠布將其覆蓋,去其腐肉,經常規消毒,局部敷少許磺胺或紅黴素軟膏,以滅菌敷料包紮數日即可。

【功效】溫通經絡,活血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