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祛風通絡。
2.茄根湯
【組方】茄根500克。
【用法】將茄子根擇淨,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次20~30分鍾,每日1次,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效】祛風通絡。
3.米醋足浴方
【組方】米醋1000克。
【用法】將米醋適當加熱後倒入浴盆中,每日浸腳2~3次,每次10~30分鍾,每日1劑,連續30~60天。
【功效】軟堅散結,活血化淤。
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以瘙癢和苔蘚樣病變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治療方法雖多,但複發率高。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濕熱邪毒侵襲所為,當以清熱利濕,活血散結為治,外治法直接作用於局部,可較好地發揮治療作用。可選擇下列足浴方。
1.苦參醋液
【組方】苦參200克,陳醋適量。
【用法】將苦參擇淨,放入醋液中,密封浸泡5~7天即成。使用時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棉簽蘸本品外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同時取苦參醋液適量倒入浴盆中足浴,每晚1次,連續7~10天。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散結。研究發現,高濃度的醋酸有脫水作用,可使患部皮膚萎縮,患處呈現灰白色,隨著角質的剝脫和溶解,患處苔蘚樣鱗屑會逐漸脫落。
2.黃柏醋液
【組方】黃柏50克,食用醋精200毫升。
【用法】將黃柏擇淨,放入醋液中,密封浸泡5~7天即成。使用時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棉簽蘸本品外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同時取黃柏醋液適量倒入浴盆中足浴,每晚1次,連續7~10天。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散結。
3.蒼白蛇床子湯
【組方】蒼耳子、白鮮皮、蛇床子各30克,荊芥、防風、川椒、薄荷、苦參、明礬各1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文火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納入明礬溶化,用消毒紗布蘸藥液外搽患處,待溫度適宜時再將雙足放入足浴,每日2~3次,每劑藥可用2天,連續7~10劑。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現在皮脂腺較為豐富的部位,如頭皮、眶上、鼻唇溝等,表現為油脂狀鱗屑,境界明顯,損害嚴重,重者常形成濕疹樣糜爛麵,頭部可被覆油膩汙穢的痂皮。
本病屬中醫“白屑風”範疇,多為嗜食辛辣厚味,致使脾胃積熱,火毒內蘊所為,當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為治,可選用下列足浴方。
1.首烏止癢湯
【組方】何首烏、焦山楂、白花蛇舌草、蛇床子各1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頭或患處,同時進行足浴。每日1次,每劑可用3天,5劑為1療程,連續2~3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2.刺蒺藜湯
【組方】刺蒺藜、焦山楂、防風、蟲衣、土茯苓、金銀花、菊花、荊芥各1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頭或患處,同時進行足浴。每日1次,每劑可用3天,5劑為1療程,連續2~3個療程。
【功效】祛風除濕止癢。
3.茵陳葉草湯
【組方】茵陳蒿、白花蛇舌草、淡竹葉各2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頭或洗患處,同時進行足浴。每日2次,每日1劑,連續7~10天。
【功效】清熱利濕。
膿皰瘡
膿皰瘡是常見的化膿性傳染性皮膚病,兒童尤為多見,好發於夏秋季節。由於其傳染性強,故易在托兒所、幼兒園及家庭中傳播流行。其致病菌絕大多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極少數由鏈球菌引起,亦可由兩種細菌混合感染而成。
本病屬中醫“黃水瘡”、“膿窩瘡”範疇,多為夏秋季節暑濕邪毒侵襲,氣機不暢,疏泄障礙,熏蒸皮膚所為,當以清熱解毒,驅暑利濕為治。本病無全身症狀者單純外治即可,伴有全身症狀及並發症者,須予全身治療;對反複發作者,應注意增強體質。可配用下列足療方。
1.吳萸地龍散
【組方】吳茱萸、幹地龍各等份,蛋清適量。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每取藥粉20~30克,加雞蛋清調敷於雙足心湧泉穴,翌晨取下,1日1換,連續3~7次。
【功效】清熱解毒。
2.桑葉糊
【組方】鮮桑葉適量。
【用法】將鮮桑葉搗爛取汁外塗患處,藥渣敷於雙足心湧泉穴,每日換藥數次。
【功效】疏風散熱。
3.硫磺大黃液
【組方】硫磺,大黃粉各15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100~200毫升,密封浸泡1天後,取上清液塗擦患處、雙手足心,每日數次,連續3~5天
【功效】清熱解毒,祛濕止癢。
汗腳
足部多汗症較多見,輕者僅見足底微潮,重則浸濕鞋襪,往往伴有足臭。由於長期浸漬,足底趾縫皮膚發白,周圍可有發紅及角化過度,易並發足癬而見有趾間糜爛、裂紋、疼痛等。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脾胃濕困,濕熱下注所為,當以清熱利濕為治,可選用下列足療方。
1.黃柏龍骨散
【組方】黃柏、煆龍骨各30克,白礬10克,槐花、五倍子、鬱金各15克。
【用法】將上藥煎沸25分鍾後,先熏雙足至水溫降時,再浴腳15分鍾,每日早晚各1次,1日1劑。浴後取上藥研末敷於足底,常踏之。
【功效】清熱解毒,收斂除濕,尚可治療足癬。
2.萊菔明礬湯
【組方】鮮萊菔(俗稱白蘿卜)60克,明礬15克。
【用法】將萊菔切片,與明礬同加水2500毫升,煎煮30~40分鍾,去渣取汁,足浴20分鍾,每日2次,1日1劑,連續3~5天。共搗泥敷足亦可。
【功效】收斂除濕。
3.礬杏蘿卜湯
【組方】枯礬10克,苦杏仁30克,白蘿卜10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取汁,先熏雙足,候溫足浴,每次15分鍾,每日1次。亦可將上藥搗爛後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