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1 / 3)

皮外科疾病的足浴療法

粉刺

粉刺即尋常性痤瘡,又稱青春痘,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發於麵部及胸背部,是青少年時期常見的一種損美性皮膚病。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肺熱及血熱鬱滯肌膚,或過食膏粱厚味,致使脾胃積熱,上蘊肌膚,或肌膚不潔,熱毒壅盛所為,當以清熱解毒,涼血行滯為治,可選用下列足浴方。

1.銀翹解毒湯

【組方】金銀花、連翹、黃芩、黃柏、大黃各1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少許,浸泡5~10分鍾,水煎取汁,用消毒藥棉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2~3次,再將餘藥液倒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次10~20分鍾,每日2次,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2.紫丹湯

【組方】紫花地丁、丹參、側柏葉、黃芩各1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少許,浸泡5~10分鍾,水煎取汁,用消毒藥棉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2~3次,再將餘藥液倒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次10~20分鍾,每日2次,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3.苦參首烏湯

【組方】苦參、生何首烏、當歸各50克,白醋500毫升。

【用法】將諸藥分別擇淨,放入白醋中,浸泡5~10分鍾,水煎取汁,將藥液倒入一部分在碗中,用消毒棉蘸藥液早晚外搽患處,再將餘藥液倒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次10~20分鍾,每日2次,每日1劑,20天為1療程,連續2~3個療程。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凍瘡

凍瘡是機體局部遭受低溫侵襲引起的組織損傷,多發生於身體的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尖、耳廓和麵頰等處。每屆冬令,老瘡處易於再發,根據凍瘡的程度可分為輕症、重症。

(一)輕症

初起在受凍部位皮膚先是蒼白、麻木冷感,繼則水腫或青紫形成淤斑,自覺灼痛、瘙癢,有的局部水腫,出現大小不等的水皰,自覺疼痛、微癢,如無感染,逐漸幹枯,結成黑痂,不久脫落而愈。其損害皮膚淺層或全層,一般稱為凍瘡。

(二)重症

初起受凍部位皮膚亦是蒼白,冷痛麻木,觸覺喪失,繼則暗紅漫腫,水皰破後創麵呈紫色,出現腐爛或潰爛,甚則損傷肌肉筋骨,常呈幹燥黑色壞死,患處感覺、運動功能完全喪失。繼發嚴重感染時,可伴有寒戰、高熱等全身症狀。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寒冷侵襲,氣滯血淤,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氣血運行不暢,組織缺氧所為,當以活血化淤,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為治,可選用下列浴方。

1.辣椒湯

【組方】長辣椒30克,經凍麥苗60克。

【用法】將辣椒、麥苗洗淨切碎,放入藥罐中,加水2000~3000毫升,浸泡5~10分鍾後,再用文火煮沸3~5分鍾,去渣取汁,置浴盆中,先熏洗患處,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1~2次,每日1劑。凍瘡破潰者,洗時有痛感,洗後拭幹,用敷料包紮,連續1周。

【功效】活血散淤,消腫止痛。

2.蘿卜皮湯

【組方】蘿卜皮100克,硫磺10克。

【用法】將蘿卜洗淨切碎,加水2000~3000毫升,浸泡5~10分鍾後,再用文火煮沸3~5分鍾,去渣取汁,加入硫磺混勻,置浴盆中,先熏洗患處,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1~2次,每日1劑。凍瘡破潰者,洗時有痛感,洗後拭幹,用敷料包紮,連續1周。

【功效】活血散淤,消腫止痛。

3.胡椒足浴方

【組方】胡椒30克。

【用法】將胡椒擇淨,放入藥罐中,加水10碗,浸泡10分鍾後,再用文火水煎取汁,先熏洗患處,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1次,每次15~20分鍾,2日1劑,連續5~7天。

4.紅花湯

【組方】紅花10克,川椒、桂枝、生地各30克,若凍瘡潰瘍者可加五倍子30克,地榆25克,白及2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切細,放入浴盆中,加水4000毫升,水煎取汁,候溫足浴,每日2次,每日1劑,連續3~5劑。麵部及耳部凍瘡可用藥棉蘸藥液外搽。

【功效】溫經活絡,生肌斂瘡。

濕疹

濕疹為臨床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一般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種。本病具有多形損害,對稱分布,自覺瘙癢,反複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等特點。男女老幼均可發病,可泛發全身,又可局限於某些部位。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風、濕、熱侵襲肌膚所為,當以祛風除濕,清熱解毒,解肌止癢為治,可選用下列足浴方。

1.芒硝蛇床子湯

【組方】芒硝50克,蛇床子30克,苦參、白鮮皮各20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芒硝溶化,放入浴盆中,用消毒紗布蘸藥液洗浴患處,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2~3次,連續3~5天。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2.吳萸蛇床子湯

【組方】吳茱萸25克,蛇床子20克,苦參10克,枯礬、雄黃各5克。

【用法】將諸藥擇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枯礬、雄黃容化,放入浴盆中,用消毒紗布蘸藥液洗浴患處,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2~3次,連續3~5天。

【功效】祛風解毒,除濕止癢。

3.苦參酊

【組方】苦參20克,上等白酒或75%乙醇適量。

【用法】將苦參擇淨,放入白酒或乙醇中,密封浸泡5~7天即成。使用時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棉簽蘸本品外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同時取苦參酊適量倒入浴盆中足浴,每晚1次,連續7~10天。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散結。

跟痛症

本病是臨床常見多發病,多見於中老年人,體型肥胖者更易罹患。它包括跟下脂肪墊炎、蹠腱膜炎、跟下骨膜炎、跟骨骨刺等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危害人體健康。

本病屬中醫“痹症”範疇,多為肝腎陰虛,精髓不足所為。當以養陰益腎,填精生髓,活血通絡,化淤止痛為治。下述諸種防治方法,凡局部無紅腫及全身發熱反應者,均可使用。可選用下列足浴方。

1.黃豆根湯

【組方】黃豆根500克。

【用法】將黃豆根擇淨,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次20~30分鍾,每日1次,每日1劑,10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