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玄第六 搜謂搜括。玄謂玄妙。搜括玄妙之所在。故雲搜玄也。有名曰論雲涅槃既不出有無下。牒前語也。不在有無則不可於有無而得之下。定宗也。求之無所使應都無然複不無其道。既無定求之處。則應都無涅槃。而複不得雲無涅槃也。其道不無則幽途可尋。言幽玄途略可尋求耳。所以千聖同轍。千聖言多佛。多佛謂諸佛。諸佛皆同此轍。轍車轍。喻正道也。諸佛皆遵此轍。無有虛返。虛返者。謂前無涅槃。然後卻返也。其道既有下。既有涅槃之道。而複言其不出不在。必應有意。願欲聞也。
妙存第七 非有非無。是謂妙有。故雲妙存也。無名曰夫言由名起下。言因名字。名字因體相也。相因可相無相無名也。若以義分之。則因可相屬前科。謂相貌因可相而立也。無相無名下。覆遣前語。諸法無相。是故無名。以無名故無言說。以無言說故不可聞也。若以文勢讀之。則相因可相。無相無名為句也。經曰涅槃非法非非法下。涅槃十九雲。如來涅槃非有非無。非有為非無為等。今述彼大意也。子欲聞之耶。而汝欲聞。當為說也。小雅雲。而如汝乃。爾若皆汝也。雖然善吉有雲。此大品經文也。庶述其言亦可以言。汝既望述其言。今亦可以言說也。淨名曰不離煩惱而得涅槃。此是彼舍利弗章中語耳。天女曰不出魔界下。即淨名天女語也。彼雲佛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解脫佛界也。淫怒癡魔界也。然則玄道存於妙悟。若然者。妙悟即見道也。妙悟存於即真。知即俗是真是。謂妙悟也。即真則有無齊觀。既知即俗即真。即有無齊一同實相也。齊觀即彼已莫二。既能齊觀。則此彼何別。已是此也。所以天地與我同根。同一道根也。萬物與我一體。同一道體也。同我則非複有無。既知同矣。更無有無之別也。異我則乖於會通。若言萬物與我異者。則不能會通也。所以不出不在下。正以萬物無別故。道在其中。體之則不出。惑之則不在也。何則夫至人虛。心默照下。釋所以不出不在也。虛心者無執。默照者潛通也。妙理皆盡。故無不統耳。懷六合於胸中下。四方上下六合也。明見六合於心中。而心智有餘力也。明見萬有於心中。而心神無滯執也。至能拔玄根於未始。無始已來。玄理根源。而能拔出。又如群動即靜也。恬淡淵默妙契自然。恬淡靜也。淵默如淵之澄靜也。妙契謂妙悟也。自然謂天然之理也。所以處有不有居無不無。處有不同有也。居無不同無也。居無不無故不無於無下。居無不同無。亦不無於無也。處有不同有。亦不有於有也。故能不出有無。而不在有無。正以處有不有故不在有中。不有於有故不出有中。居無不無故不在無中。不無於無故不出無中耳。然則法無有無之相下。若然者。則知諸法無有無之相等也。無有定有定無相。無有定有定無知也。聖無有無之知故則無心於內下。心是內法。數是外法也。此彼寂滅物我冥一。此謂內心也。彼謂外法也。物我亦是內外彼此也。泊爾無朕乃曰涅槃。寂泊無跡也。圖度絕矣。言不可測度也。容可責之於有無之內下。何容可責於有無之內求涅槃也。又可征之於有無之外。容字貫下句。何容複可問有無之外征涅槃乎。
難差第八 史記雲。言論相拒。謂之難。今難三乘三位兩種差別。故雲難差也。有名曰涅槃既絕圖度下。領前言也。斯則窮理盡性下。窮盡至理究竟物性也。理其然矣。謂其理實然。無有差別也。而放光雲三乘諸道。大品經文也。金剛般若亦雲爾也。佛言昔我為菩薩名曰儒僮於燃燈佛所已入涅槃。儒僮之名。諸經散說。已入涅槃。是法華文。彼雲。於此時間。我說燃燈佛等。又複言其入於涅槃。今所引者。義意與法華有別。法華燃燈佛涅槃。今引言儒僮涅槃。恐是舊經。翻譯有異也。於七住初獲無生忍。關河大德。凡言住者。皆是地也。儒僮菩薩見燃燈時。位當七地。得無生忍也。進修三位者。謂八九十三地也。若涅槃一也則不應有三下。雙難前三乘之三。及三位之三也。如其有三則非究竟者。若有三乘。若有三位。明知未究竟之道。下既雲究竟。何有升降之殊。升謂高升。降謂降下也。眾經異說下。諸經各說不同。何為耶中正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