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安福特汽車公司將它的第一輛國產化轎車嘉年華於2003年下線時,差不多與福特同時進入中國的通用汽車,憑借別克、賽歐等車型已經牢牢占據著可觀的市場份額。與在井噴的中國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的眾多合資公司相比,行動遲緩的福特是一個失意者。
與通用之爭: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繼北京吉普開創中國汽車合資先河後,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轎車的上海汽車製造廠也在積極尋求起外資的支持。福特公司與美國通用,日本日產,法國雷諾、標致、雪鐵龍,德國大眾共同參與投標,曆時兩年多進行了60多次談判後,福特與其他5員大將紛紛敗下陣來,隻有大眾公司先聲奪人,與上海汽車製造廠喜結良緣,成為後來中國轎車產量之冠——桑塔納的搖籃。
中國改革開放後,福特公司預見到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汽車消費將迅速增長。因此,福特公司從1981年就開始了訪問工程師計劃,請中國國內的技術人員去福特總部參觀交流,以期通過這些策略建立與中國政府的良好關係。從1984年開始,福特公司已經與中國在汽車零部件和科技方麵開展合作了。為了開拓中國市場,1994年2月,福特汽車公司成立了中國業務部。1995年10月,又在北京組建了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準備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在1996年的上海合資項目中,福特躊躇滿誌地加入到與上海合資生產轎車的投標行列中。
但福特在全球市場的老對頭通用汽車公司也參加了投標。晚到一步的通用汽車采取了一個更富於想象力的辦法來進入中國,通用公司宣布了在華發展的五項原則:(1)與中國汽車業合作的長期承諾。(2)提供先進技術。(3)培養中國管理人員與科技人員達到國際化水平。(4)全方位參與中國汽車業,包括整車和零部件。(5)幫助中國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工業。盡管福特等汽車公司認為通用有些言過其實,但中國政府的高層願意援引這些原則作為在汽車工業領域談判的範例。當時通用汽車拿的是別克新世紀車型,而福特拿的是金牛座車型。在實際行動上,通用拿出的車型更有吸引力。同時在合同金額上,福特也被通用以16億美元的高價趕出局。
當時中國的汽車消費熱潮剛剛燃起,絕大部分消費者還買不起高檔轎車。在1996年拿出16億美元在中國生產高檔轎車的確是一個大膽的舉動。當時有人把通用的合資稱為“瘋狂的舉動”、“典型的拍腦袋戰略”。
但事實證明,通用的投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1998年上海市政府把上海通用汽車列為上海市一號重點工程,同時也被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列為全球一號戰略項目。1998年12月,第一輛中國別克新世紀下線。1999年12月,公司又推出別克GL8公務商務旅行車,離第一輛別克新世紀下線僅一年時間。2000年4月,上海通用汽車根據市場需求,又推出新款別克GS轎車03個月後,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又推出別克G型轎車,這種連續推出新款的速度創造了中國汽車史上的新紀錄。2006年,上海通用汽車全年共銷售汽車413367輛,成為中國乘用車行業首家年銷量突破40萬的廠家。
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的較量隻此一著,高下立分。沒有抓住上海汽車合資機會是福特在中國遭受的最致命的一次打擊,接下來福特在中國尋尋覓覓了好幾年也沒有遇到很好的合資機會。它曾和位於湖北十堰的東風汽車公司就進行整體合資進行過多輪談判,但鑒於後者作為一家老國企,機構複雜,債務沉重,最終放棄。福特雖然於1997年與江鈴合作進入了中國的商用汽車領域,但隨後幾年始終與轎車無緣,中國媒體對福特的普遍評價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