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福特: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1)(2 / 3)

從1997年12月全順在江西南昌下線以來,福特·全順已推出了7座、9座、12座、15座、17座標準型、豪華型及超豪華型等多達13種商務車型,並且都可選裝渦輪增壓發動機。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全順還生產出了警車、司法車、郵政車、電信車、運鈔車、救護車等特種用車。但全順自進入中國輕客市場以來表現平平。2003年,全順係列商用車的銷量為11510輛,占輕客市場的份額為8%。這樣的銷量和市場份額顯然不能令福特滿意。而且這些車型都不是中國普通百姓感興趣的家用轎車,它們無法成就福特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地位。福特必須進入中國轎車市場才能獲得高利潤。

娶“7”長安

長安汽車集團具有139年的曆史,是中國微型汽車及發動機生產基地。2000年,長安汽車產銷量接近20萬輛,位居全國汽車行業第三、微型汽車行業第一。

1998年,長安汽車集團獲得了國家經貿委批準上馬合資汽車項目的文件。長安之前有一個長期合作方——日本鈴木公司。長安凡是與鈴木合作的車型,大多是比較過時的:微型麵包車如此,奧拓車如此,羚羊轎車還是如此。就算長安之星是較先進的車型,也無法與鈴木同昌河合作推出的“北鬥星”轎車相提並論。這種慢一拍甚至慢兩拍的做法,讓長安人忍無可忍,他們下決心選擇另外一家更優秀的企業。從那時起,福特(中國)公司就開始與長安公司進行接洽。1999年,雙方簽署了“合營意向書”,表示願意合資生產及聯合開發家用轎車。隨後,福特公司表示願意與福特(中國)公司共同出資同長安集團合作。

尾隨福特在亞洲開展戰略性競爭的美國通用,在福特之後也表示了對長安項目的青睞。通用汽車一直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總裁瓦格納2001年表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像亞太區那樣更富有潛力,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更具發展潛力。今後10年中,亞太汽車業總的增長量預計達850萬輛,比世界上其他地區的預計增長量之和還要大,而這個地區增長最快的將是中國。”為此,瓦格納強調,將來的20至25年,中國終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我們會有耐心等待這一天的到來。由於通用曾經在上海項目競爭(後來成立了上海通用汽車公司)中占據優勢,又有日本鈴木公司(控股鈴木近20%的股權)這張王牌,因此,一度成竹在胸的福特公司不得不突然變得低調起來。

由於中國對汽車產品實行目錄管理,隻有享有轎車生產許可權的企業,才能允許其轎車產品使用“7”字頭登記上牌,如北京吉普公司生產的兩輪驅動越野車都可以標7250型;否則,就算生產的是再好的轎車,也斷然不能使用這個“7”,浙江吉利、江蘇悅達、南京英格爾無不以客車類的“6”字頭登記上牌就是這個道理。

至2000年,在中國的汽車企業當中,除上海通用外,仍然隻有多年前中國政府確定的“三大三小”和“兩微”才享有“7”字頭的使用權,長安便是“兩微”中的一個。對於通用來說,長安微型轎車項目原本是自己的參股公司——日本鈴木與中方合作的,現在卻突然殺出個強大的福特,通用怕“小兄弟”吃虧,自然要兩肋插刀;而福特呢,雖然曆經多年努力,始終沒能“娶”到這個魂牽夢繞的“7”,這次爭奪戰福特再也輸不起了。加上不服於當年在上海項目上的慘敗,此番在重慶分出個高低,不單是出於對亞洲和中國戰略的考慮,也有其挽回麵子的心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