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福特:機不可失,時不再副 (2)(2 / 3)

2001接受媒體采訪的長安公司總裁尹家緒說:“我們要推出老百姓買得起的最好的車。”當時的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程美瑋也說:“我們會將最新、最高的技術引進到合資企業,確保以最優的質量、最低的成本和最優的服務參與市場競爭。”截至4年後的2005年上半年,長安福特沒有做到它的以上承諾,因而在市場上不斷失利。2005年1~8月份的全國乘用車協會統計數據顯示,長安福特銷量為30396輛,同比2004年下滑13%,而同期全國乘用車的整體增幅為171%。其中經濟車型嘉年華的下滑幅度最大,下滑491%,月均銷量已經不足1000輛,在競爭激烈的經濟車型中已經失去競爭力。

在與長安合作後,福特還是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一機會,推出自己最好的車型,又浪費了幾年大好光陰。

不能犯的錯誤:戰略失誤

中國著名營銷專家何學林指出:“戰略性錯誤是不能犯的,一個戰略性錯誤可能導致整個企業全軍覆沒,整個人生一敗塗地,而且永無東山再起之日。”福特汽車之外,這方麵的案例還有很多。

20世紀80年代,日本製造是世界的旗幟,索尼、鬆下、豐田等企業成為世界級品牌,美國製造則節節敗退。就在這個時候,美國以IBM為首的公司開始生產個人計算機及各種配件。美國公司首先找到日本人,問是否願意給美國代工。日本的企業集體反對,隻有NEC做了規模不大的投入。於是美國又去韓國和中國台灣尋找,把輔助產品交給他們代工。結果,韓國的三星、 LG得以迅速崛起;中國台灣新竹工業園也大規模地生產電腦配件,成為世界最大的代工基地。日本的企業很後悔,在筆記本市場奮起直追,最後在整個電腦硬件領域隻有這塊市場有一席之地。

20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了互聯網的建設,美國企業再次找到了日本,日本人覺得互聯網隻適合於軍事應用,再次集體選擇了放棄。在如今的互聯網世界裏,韓國和中國遠遠走在了日本的前麵。

日本曾經是全球領先的遊戲產業大國,但曾獨領風騷出品了無數款風靡全球遊戲的日本遊戲業,在網絡遊戲時代來臨時卻反應遲鈍,堅守在以掌機、家用機為主的電子遊戲市場。韓國近些年抓住機遇,在網遊市場中獨樹一幟,不僅獨霸本國市場,還在亞洲各國不斷拓展市場。中國網絡遊戲廠商們也憑借著多年來艱苦卓絕的努力獲得了立足之地。在人才儲備、遊戲策劃、程序開發等方麵有著強大實力的日本遊戲廠商則逐步落伍,雖然後來為進軍網絡遊戲作出過諸多的努力,無奈最後皆以失敗告終。

兩次戰略決策失誤使得日本在全球的IT潮流中遠遠落後,現在日本的優勢仍在工業製造,與處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美國相比,它已經落後了一個層次。

愛爾蘭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目前,愛爾蘭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軟件出口國,在歐洲大陸出售的軟件產品中,有60%產自愛爾蘭。從昔日的“ 歐洲農村”一躍成為“歐洲軟件之都”,這主要得益於愛爾蘭從20世紀70年代起實施的“科教興國”戰略。現在,愛爾蘭已步入歐洲富裕國家的行列,這是正確戰略的威力。

如果戰略錯誤,從個人到企業到國家,都將遭遇重大挫折。所有企業製定戰略時都不能草率,都要對所處曆史時期的特有經濟規律有深刻把握,對宏觀環境和行業動態有透徹理解,對競爭對手和自身競爭能力有深入了解。福特在製定戰略時明顯沒有做好這幾點,在合資戰略與產品戰略上產生了兩次重大失誤,整整浪費了十年光陰,它在中國市場上想要彌補與通用汽車的十年差距顯然希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