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是世界十大電子公司之一,創立百年來一直銳意創新,為世界貢獻了錄音卡帶、CD、可重寫DVD、100赫茲彩電等眾多發明,1999年的銷售額超過300億歐元。但如此強勢的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後屢屢遭遇尷尬:2006年,曾經紅極一時的飛利浦手機被宣布出售給CEC(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央電視台針對飛利浦發表過極為不利的評論。這些事件背後是否有共同的原因?
待機VS時尚
1998年,中國手機市場由摩托羅拉、諾基亞和愛立信三家企業占主導,飛利浦、鬆下分別為第四、第五名。2000年,摩托羅拉手機占中國手機總產量333%,諾基亞占302%,愛立信占97%,三個品牌的生產量占總產量的73%;四大家族中西門子占75%,飛利浦占42%,鬆下占39%,阿爾卡特占28%。飛利浦在這幾年雖然始終沒有進入中國手機市場第一陣營(三國鼎立),但也始終待在第二陣營內(戰國七雄)。
飛利浦手機有“待機王”的美譽。它的用戶曾評論到:“憑著一個超長待機係列,飛利浦硬是在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幸存了下來,一路走到了今天。這個時候,阿卡浪漫不再,愛立信早已離我們遠去,西門子也已成明日黃花——市場競爭,就是如此殘酷,這個世界,隻有夠強,才有資格生存。”憑借待機時間長這一個突出強項,飛利浦贏得了生存空間。但僅憑這一點不足以為飛利浦贏得足夠的發展空間,我們來看當年的手機市場形勢。
2003年上半年是和弦手機全麵占領市場的時期。最早,和弦風潮席卷了韓國和日本市場,之後再由三星將這股手機中的“韓流”帶到中國。在和弦出現之前尚沒有人會嫌一般的手機鈴聲難聽,消費者還在為手機鈴聲能用音樂演繹而津津樂道。和弦的意義在於,它讓人知道原來鈴聲還可以這樣好聽。
為了贏得市場,商家圍繞和弦這一法寶做文章都是無所不用其極,使消費者耳不暇接。先是某品牌推出的“自然的聲音”,讓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而後又有模擬真人的“老公,接電話了”,讓人浮想聯翩,有事沒事也要拿出來樂一樂。再後來手機製造商不斷更新手機下載歌曲的性能,以支持更多和弦鈴聲下載,讓最前沿的流行樂曲也能迅速打入私人手機中。
就在和弦之爭打得不可開交之時,2003年下半年,另一個更重要的感觀需要將手機引入新的戰場。
就像我們曾經告別黑白電視機一樣,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手機也揮別往日單調的色彩,呈現出一派姹紫嫣紅的景象。原先還隻是停留在外殼上爭奇鬥豔的手機,現在已經不約而同地把競爭的焦點轉移到屏幕上——彩屏手機2003年大行其道。
傳統的黑白手機以其價格便宜、質量穩定、待機時間長、實用性強等優勢架構起的堅強堡壘被彩屏手機飛速發展的科技力量擊得粉碎。千元以下買到彩屏手機已不是夢想,性能、待機時間等方麵彩屏手機的發展都漸與黑白手機齊步,黑白手機除了可供人懷舊之外再沒有什麼價值。
彩屏之後,攝像手機、智能手機、DV手機又接踵而至……
手機發展趨勢是多媒體性能橫行,聲色效果日益提升,而縱觀2003、2004年飛利浦的新品,技術性能水平並非處在行業前茅,像當時流行的百萬像素攝像頭、MP3鈴聲支持等都不具備。2003年,在國際和國產品牌的激烈競爭中,飛利浦開始走向下坡路。而1999年進軍中國手機市場的三星則不斷上升,在2004年第三季度躋身手機中國市場前三強。我們來看看三星為什麼能夠成功。
三星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是其電視機和電冰箱等普通家電產品,定位在低端市場。1998年,三星設在蘇州的洗衣機工廠銷售量比1997年增加了一倍多,但卻虧損了210萬美元,是1997年的五倍。1999年,工廠開始生產新潮高檔洗衣機。2000年,銷售量達到17萬台並實現了贏利。從這件事上三星開始明白,中國市場的需求呈現多樣化,一部分人的購買力在迅速提高。在中國的大城市,已經有數百萬消費者有能力花錢購買質量和時尚。
因此進軍中國手機市場時,三星的高層認為,加強高端產品的銷售和打造品牌比賣出更多的手機更加重要。多年來,三星手機憑借高超的設計水準和新品推出速度,其“時尚”和“高貴”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三星的滑蓋係列手機一度成為時尚手機的典範。2001年4月,三星推出了雙屏的A-288手機,價格曾高達7000元,據分析家估計,A-288手機大約售出了30萬部。隨後三星又推出了單屏幕但價位更高的A408,絕大部分賣給了年輕的職業女性。2002年夏天,三星在中國銷售可上網的Nexio手機,起始價格達到800美元。從彩屏到圖像,從拍照到音樂,三星總是率先賦予手機以新的時尚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