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其餘一切眾證道跡果
釋曰。第四明餘眾益。文有三段。初明得益。次列華名。後正供養。此即初也。是前眾餘。故名餘眾。道跡是向。果即是果。又解。道跡有學。果即無學。通三乘也。前得三乘觀。此證三乘果。故有差別
經。散心空華(至)妙覺華
釋曰。第二別列華名。心空華者。四空也。三學之中名為心學。心樹華者。緣生觀也。十二緣生名為華樹。六波羅蜜華者。十地行也。此上三華。如次顯彼三乘法也。妙覺華者。佛果行也。因中說果。名妙覺華
經。十千菩薩念來世眾生
釋曰。第五明菩薩益。於中有二。初明十千菩薩得三昧益。後顯十億菩薩現成佛益。前中有二。初明能證人。後辨所證定。此即初也。謂此皆是地上菩薩。得同體大悲。憐念未來惡世眾生也
經。即登(至)金剛三昧
釋曰。第二明所證定。於中有三。初明緣果定。次顯緣義定。後顯得餘定。此即初也。謂佛果德妙窮真俗。故雲妙覺。照理圓盡。故曰圓明。不沮壞故雲金剛。今此菩薩證得緣三之定。從所緣為名也
經。世諦三昧(至)第一義諦三昧
釋曰。第二緣義定也。於中有二。初明三定。後顯三勝。此即初也。知有漏定。名世諦三昧。知無漏定。名真諦三昧。知非安立真如。名第一義諦三昧
經。此三諦(至)王三昧
釋曰。第二顯三勝也。此三統攝一切三昧。有大勝用。故名為王。智度論雲。三昧王三昧
經。亦得(至)一切行三昧
釋曰。第三得餘定也。無量三昧者。四無量定也。七財三昧者。緣七財定也。一信二戒三慚四愧五施六聞七慧。如瓔珞經說。廣釋如集異門論第十六卷。二十五有三昧者。證解二十五有定也。四人四惡趣四空及四禪梵王六欲天無想及那含。是名二十五有。廣如涅槃三十四。及智度論說。又解。對治二十五有定。名二十五有三昧。故涅槃雲。無垢三昧。能對治地獄有。乃至得我三味。能對治非想非非想有。廣說如彼。一切行三昧者。總攝諸行定也
經。複有現成正覺
釋曰。第二十億菩薩現成佛益。謂此皆是第十地菩薩。聞經力故。登金剛座。坐金剛定。現成佛故
囑累品第八
將釋此品。略有二義。一釋品名。二正釋文。釋品名者。囑謂付囑。累即重累。如來重付囑此經。累代流行。故名囑累品
經。佛告(至)我誡敕汝等(有本無等字者脫也)
釋曰。自下第二正釋經文。前品已明勸學流通。故此品明付囑流通。於中有二。初明付囑誡勸。後爾時無量下。依教奉持。前中有二。初累標付屬誡敕。後廣釋付囑誡勸。此即初也。誡謂誡勸。即標七誡。敕謂教敕。明其付囑。等言等取餘大眾也
經。吾滅度後(至)信女時
釋曰。第二廣釋付囑誡勸。於中有二。初明付囑。後五濁下。廣明誡勸。前中有二。初明付囑時。後正明付囑。此即初也。言八十年等者。釋此經文。諸說不同。一雲。佛滅後一百年內。五人住持。一迦葉二十年。二阿難二十年。三未田地二十年。三人持法。經六十年。見佛在世。以行法故。持法不滅。第四商那和修二十年持。第五優婆鞠多亦二十年。此上二人。各二十年。商那和修以不現見佛化故。威儀法滅。言八百年者。正法五百年內。二十五師住持佛法。並是聖人相傳。佛法不滅。第六百年馬鳴菩薩。第七百年龍樹菩薩。二人持故。佛法不滅。八百年中持法人小。故言法滅。言八千年者。像法末法。眾生行邪法。故像末二法滅。涅槃雲。末世有十二萬大菩薩。善持我法不滅。就凡所見。故言滅耳。有說。此雲八十年者。正法五百年內後八十年。八百年者。像法一千年中後八百年。故言八百年。八千年者。末法一萬年中取後八千年。故八千年也。雖有此說。未見誠文。故不可依。然此正像末法。意趣難了。故今略以五門分別。第一釋名。二出體性。三時分長短。四四滅法之相。五會釋違文廣如別記。言無佛至信女時者。顯上唯舉八十年八百年八千年意。以此時中三寶沉沒弘法人希。是故唯舉八十年等無佛法時。今言無少有名無。亦有令無名無
經。此經三寶(至)讀誦解義者
釋曰。自下第二正明付囑。文別有二。初付法令持。後付眾令化。此即初也。謂此惡時付王四眾。皆令受持讀誦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