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武器的種類很多,至少有160種。
31激光武器
激光束是一束平行的光。若將一束激光射到相距1千米遠處,其光斑直徑隻有10厘米左右。利用激光的這個特性來對武器進行製導,稱為激光製導。
激光的亮度,比太陽表麵的亮度要高出400億倍以上。把這種高亮度的光投射到物體上,物體受照射部分的溫度可上升到10000°以上。無論是金屬還是非金屬,在這種特高溫度下都會迅速熔化和氣化。
32低能激光武器
它又叫激光輕武器或單兵激光武器。其特點是激光能量較低,是屬於小型激光武器。它主要用於對付單個的敵人,可使對方眼睛失明、喪失戰鬥力直至死亡;同時也可使對方的激光測距儀及各種夜視儀的光敏元件受損或失靈。目前的低能激光武器主要包括激光槍、激光手槍、激光致盲武器等。
激光槍能在近距離內使人致死或致傷,射穿鋼盔,使某些武器裝備遭到損壞;在相距1500米處能致瞎人眼,燒焦皮肉,燒著衣服、房屋、樹木、花草等,並能使炸藥在頃刻之間受劇熱而起火爆炸……
33高能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武器又叫激光炮,簡稱光炮。它的功率輸出達到幾百至幾千千瓦,因此不能使用一般的小功率激光器,而必須使用功率強大的高能激光器。
在高能激光武器係統中,必須通過反射鏡把激光束聚集起來,形成一根很細的光柱,並借助於精密的激光束瞄準係統來對目標進行跟蹤。
激光的能量集中,其亮度比太陽光高出一百億倍以上。如果將激光聚集到炭塊上,就會在半秒鍾內將炭塊加熱到9000℃以上。若把激光聚集到鋼片上,立即會發出耀眼的白光,轉眼間鋼片就被燒穿一個洞。不僅如此,激光還具有很強的方向性和很高的能量密度(通常可達10焦耳/厘米2以上),因而可將激光的巨大能量集中成細小的光束,用來準確快速地擊毀目標。
激光炮擊毀目標主要是借助於很強的燒蝕性能、輻射和強激波來起破壞作用,並使目標上的儀器失靈和操作裝置失效,這是它與一般炮火的明顯區別。
激光炮的突出特點,一是在射擊飛機、導彈、坦克等活動目標時,不必考慮活動的快慢,指哪打哪,百發百中;二是激光炮發射沒有一般火炮那樣大的後坐力,也不會發生令射手生畏的膛炸和早炸;三是能及時變換方向去捕捉目標。34激光炮的用途
1打飛機;
2反導彈;
3反衛星;
4反坦克。
此外還可以用激光炮在敵方的森林、山區及城市中進行大麵積縱火。因此激光炮也是一種新型的縱火武器。
35粒子束武器
這裏所說的“粒子”,是指那些非常微小的物質顆粒,即“微觀粒子”。物理學上把直徑小於10-7~10-6厘米的微小物質顆粒叫做微觀粒子,通常包括分子、原子以及被稱為“基本粒子”的電子、質子、中子、離子等。
能夠給微觀粒子不斷加速的裝置叫做“粒子加速器”。它能將微觀粒子加速到接近於光速,同時將許多粒子聚集成一個非常細小的射束,然後再發射出去,即可毀傷目標。
粒子源,粒子加速器,目標的探測、捕獲和識別係統,目標的精密跟蹤係統,粒子束的瞄準和跟蹤係統,指揮、控製和通信係統。其中,粒子加速器是粒子束武器係統的核心,它包括粒子注入器、加速器、能源、貯能及能量轉換設備等。
由於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都會受到電場力的作用,不斷地受到此電場力的推動,從而使帶電粒子不斷加速,最後達到或接近於光速;然後再通過聚焦磁場把高速帶電粒子聚焦成細而密的束流,射向目標。
36微波武器
普通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從本質上說,它們都屬於微波。在物理學上用波長和頻率來表現電磁波的性質。
在電磁波中,已有好幾種被用來作為武器,比如X射線激光器、γ射線激光器等。現在人們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微波來製造武器,這就是微波武器。
微波是指波長在分米、厘米、毫米範圍內的無線電波,其頻率為3~300千兆赫。在這個頻率範圍內的無線電波可以用天線輻射出去,所以把這一頻段叫做“射頻”。微波的波長接近於光波,它具有同光波相近的性質。又因微波的傳播是直線前進的,所以它是屬於直線波。
微波武器的裝置,用超高頻微波發射機和高增益定向天線,來發射高強度的、彙聚的微波射束,以殺傷敵人和破壞敵人的武器裝備。
研究和試驗表明,強微波對人體和電子元器件具有殺傷和破壞效應,而對一般的武器裝備則無明顯作用。
37微波彈
微波彈的研究以美國海軍為主,目前主要集中在常規炸藥激勵的微波彈,對核激勵的微波彈也作了效應分析。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首次使用了試驗性的高功率微波彈,從戰爭開始的第一天起,就從潛艇和驅逐艦上發射了帶有這種彈頭的海軍“戰斧”巡航導彈,幹擾和毀壞伊拉克防空係統和指揮控製中心的電子係統。
38高功率微波武器
該類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研製以美國空軍為主,旨在對用於飛機自衛、壓製敵防空、指揮控製戰、奪取空中優勢、空間控製等方麵的寬帶和窄帶高功率微波源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鑒定,實現利用微波能量燒毀敵防空係統中的敏感電子元件。
這種武器能在敵防區外發射,利用有限的目標信息實現攻擊效果。它可以對敵方的射頻威脅係統造成永久性電子損傷,具有發射後不用管的能力,單次發射能殺傷大量目標,有一定的覆蓋範圍,對發射精度要求不高,天線產生的旁瓣對己方的附帶損傷很小。
39高功率微波炸彈
高功率微波炸彈是俄羅斯發展的一種高功率微波武器。
這種炸彈可以放在公文包中,使用時能釋放10吉瓦的高功率脈衝,相當於10個標準核電機組的功率,可用於攻擊戰鬥機、核電站等目標的計算機係統,而且不發出任何聲音。單枚炸彈的市場價不到10萬美元。俄羅斯已將這種高功率微波炸彈出口到瑞典和澳大利亞。
40動能武器
所謂動能武器,正是依靠高速運動所形成的巨大動能來直接擊目標,將目標摧毀,而不是像某些常規武器那樣,通過彈頭本身的爆炸來摧毀目標。目前一些軍事強國正在加緊研製的動能武器,主要包括電磁炮、非核動能攔截彈和群射火箭等。
41電磁炮
電磁炮是這樣一種裝置:利用強大的電磁力來加速彈丸,使彈丸高速射向目標並將其摧毀。
電磁炮的發射原理同普通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我們都知道電動機由定子和轉子兩大部分組成。通電後,電流通過定子上的線圈而產生電磁力,而轉子就在電磁力的推動下高速運轉起來。
由於電磁推力大,所以電磁炮的炮彈能夠達到很高的速度。美國的兩個電磁炮實驗室已經將3克重的彈丸加速到每秒11千米,另外還將300克重的彈丸加速到每秒4千米。我們知道,一般火炮的射出速度隻有每秒08千米左右,步槍子彈的射出速度也隻有每秒1千米左右。
由於電磁力很均勻,故電磁炮的彈丸在飛行中比較穩定;又由於在發射時不出火焰和煙霧,也不產生衝擊波,所以電磁炮的隱蔽性好;電磁炮可以根據目標的特征快速調節電磁力的大小;另外,電磁炮也比較經濟。常規火炮的發射藥每產生1兆焦耳能量大約需耗資10美元,而用電磁炮隻需01美元。
42反衛星動能攔截彈
這是一種靠彈頭的動能來擊毀敵方衛星的機載空對空導彈。美國在80年代用一枚這樣的導彈成功地擊毀了一顆廢舊衛星。這枚導彈全長54米,彈徑05米,重12噸,裝在F-15戰鬥機上。
這種導彈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導彈脫離飛機之後,靠彈上的慣性製導係統進行製導,直到飛抵預定空間點;此後彈上的紅外傳感器開始自動跟蹤目標;當攔截彈達到最大飛行速度時,其戰鬥部與二級火箭自動脫離;此後彈頭便依靠小型計算機進行控製,並通過彈上小型火箭的點火與熄火來對彈道進行修正;最後,彈頭前部的小型撞擊殺傷器以每秒137千米的高速與目標相撞並將其摧毀。
43反導彈動能攔截彈
這是一種利用彈頭的動能摧毀來襲導彈彈頭的“反導彈導彈”。這種導彈也和上述反衛星動能攔截彈一樣,是采用現有的導彈技術。這種導彈的彈頭最後以每秒9千米的高速與目標相撞並將其摧毀。
44群射火箭
這是一種子彈式旋轉穩定的無控火箭,主要用來對付來襲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彈頭,特別是用來對付多彈頭導彈的。
群射火箭的具體工作過程是這樣的:在來襲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群射火箭發射,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密集火箭雨陣,使火箭與來襲彈頭相撞並將其摧毀。
可用這種群射火箭來保護導彈的地下發射井,每個發射井約需配備5000~10000枚火箭,其攔截概率可達85%以上。
群射火箭是美國“戰略防禦計劃”中最後一道反導彈屏障的主要武器係統。
45超導海軍艦艇
超導軍艦是怎樣航行的呢?如果在艦艇上安裝電磁鐵,在海水中便會產生磁力線,同時產生方向與磁力線相垂直的電流。在磁場與電流的相互作用下,推動海水向後運動。由於海水的反作用力,使艦艇獲得一種向前的推動力。
超導艦艇由於取消了傳統的螺旋槳推進部件,因而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推力大、航速高、無震動、無噪聲、無汙染、造價低等諸多優點。在潛艇上應用超導推進係統以後,能有效地消除噪聲影響,降低紅外輻射,更不易被敵方發現,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自我生存能力和快速機動的突防能力。
46超導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耗能大,它要求在瞬間提供數十億到數百億焦耳的能量。而且目前的貯能裝置所貯存的能量都非常有限,很難滿足這一要求。
超導技術的發展,為激光武器提供了新的能源。采用由超導材料做成的超導閉合線圈就是一種理想的貯能裝置。因為在超導線圈中的電流是一種持久的電流,隻要將線圈保持超導狀態,則它所貯存的電磁能便會毫無損耗地長期保存下去,並可隨時把強大的能量提供給激光武器。激光武器一旦有了超導貯能器,就如虎添翼,好比是有了一個機動靈活而又容量無比的彈藥庫,可時刻保持高度的戰備狀態。一旦受到敵方飛機、坦克、導彈等的侵犯,便可隨時給予有力的回擊。
47超導發射裝置
利用超導技術來發射航天飛機,這是專家們多年來的夢想,但因受技術條件的限製而難以成為現實。近年來國際上超導材料研究中的突破性進展,為實現這一夢想創造了技術條件。
計劃中用來發射航天飛機的超導磁懸浮發射裝置,由一條長3500米的水平導軌與一條2000米高的垂直導軌相連接,形成一個接近於90°的弧形陡坡。導軌采用新型常溫超導材料。發射時,龐大的航天飛機在磁懸浮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導軌前進並逐漸加速,當到達終端的弧形軌道後,便隨弧形軌道而改變前進方向,並以每小時500~600千米的速度飛離發射裝置。與此同時,航天飛機的發動機點火並開始工作,靠它自身的動力直刺蒼穹。
采用超導磁懸浮發射裝置,可以取代用火箭發射航天飛機的傳統做法。這樣可以減輕航天飛機自身的重量,增加有效載荷,並且推力大、耗能少、起飛速度快、安全可靠,可以多次重複使用,能節約大量經費。
專家們認為,還可用超導材料製成超導電磁炮、超導火箭發射架、超導磁力儀、超導陀螺儀、超導雷達天線、超導接收機和超導衛星等等。可見超導材料的發展前景是極其誘人的。
48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製造的一種生物武器。它把某種微生物中致病力很強的基因,移植到容易培養繁殖的微生物中,以便獲得致病力更強的微生物——戰劑微生物;或者把某種微生物的“抗藥基因”轉移到戰劑微生物中,使其產生抗藥性,從而使現有的藥物不能殺死它們。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有可能製造出“不可製服”的致病微生物,從而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目前,美國和俄羅斯等國,都在秘密地研究基因武器。美國把大腸杆菌中的抗四環素基因和金黃色葡萄球菌中的抗青黴素基因拚接後,再放入大腸杆菌中,培養出了既抗四環素又抗青黴素的一種新型大腸杆菌——戰劑大腸杆菌。俄羅斯也在研究把具有劇毒的蠍子毒素基因和流感病毒基因拚接,再拚合到病毒中,企圖製造出具有蠍子毒素的新流感病毒;人們一旦受到這種“人造病毒”的感染,不僅會出現流感症狀,還會出現蠍子中毒症狀,從而導致患者癱瘓或死亡!
我們知道,特定的“種族”具有特定的DNA序列,是其他“種族”所不具有的。因此,有些國家還企圖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製造“種族基因武器”,即戰劑微生物專門感染具有某特定DNA序列的“種族”,而對使用者一方的“種族”卻沒有感染能力。
49軍用機器人
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用機器製造的人,軍用機器人就是用於軍事目的的機器人。
早在二戰期間,德國陸軍就曾研製了大約5000輛無人駕駛的坦克。他們通過電線或通過無線電傳送信號來控製坦克行駛,用它所攜帶的炸藥去摧毀對方的防禦工事。這便是現代軍用機器人的雛形。
到了1985年,美國海軍部隊開始利用機器人在海底開展清洗和打撈沉船的業務。這種軍用機器人裝有技術先進的信號傳感係統,能夠進行水下偵察、排除水雷和擔任各種用人力難以勝任的危險工作。
50多用途機器人
目前,一些軍事強國都在加緊研製各種各樣的多用途軍用機器人。比如,能夠在前線搶修軍車,運送糧草、彈藥和燃料等戰鬥物資的軍用機器人;能夠架橋、築路、布設地雷和施放煙霧的軍用機器人;能夠充當“步兵偵察班”來收集對方軍事情報的軍用機器人,等等。
51機器人掃雷車
近幾年來國外還出現了一種機器人掃雷車。其外形像坦克,但車頂沒有炮塔;車上沒有兩個專用來裝炸藥的大箱子,車前安有掃雷棍。在掃雷的時候,第一步是首先向前方發射炸藥,將地雷引爆;第二步是再用掃雷棍來清除那此尚未引爆的漏網的地雷。
52航空機器人
英國製造的1台巨型機器人,有3個很大的“吸盤”,能夠把停放在航空母艦上的“鷂”式飛機“吸”起來,使飛機對準航向,然後通過它那能夠轉動的巨臂將飛機高高地舉起來,使飛機騰空而飛。當飛機返回時,機器人早已伸出巨臂在等候飛回的飛機,並能熟練地把飛機“抓住”,然後輕輕地放到航母的甲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