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綜合歸納法

(一)

所謂綜合歸納法,就是在頭腦中把客觀事物的各個方麵綜合起來並加以歸納整理的一種思考方法。這種動腦方法也需要盡可能地掌握影響問題的多種要素,從多方麵弄清事情的真相,再加以歸納整理、簡化概括,從繁雜的表麵現象甚至是看似毫無關聯的事物之中找到問題的實質,提出簡便易行的解決方法。

在20世紀30年代,正當希特勒擴充軍隊,加緊準備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英籍作家雅格布寫的一本書出版了。在書中他詳盡地介紹了希特勒軍隊各軍區的情況。希特勒知道以後,暴跳如雷,立即命令將雅格布綁架到柏林。在審問中,雅格布說他的全部材料都是從德國公開發行的報紙上得來的。雅格布的回答使在場的德國人目瞪口呆,麵麵相覷。

雅格布是怎樣從報紙上得到希特勒極其機密的軍事情報的呢?原來,他長期注意德國報刊上關於希特勒的各種情況的報道,一一搜集,就連喪葬訃告和結婚啟事之類的材料也不放過。日積月累,他把搜集來的大量德軍情報,製成卡片,然後再加以精心分析,認真綜合,作出判斷,終於描繪出一幅德軍組織狀況的圖畫。而這幅圖畫竟然與真實情況基本相符,對此德軍頭目怎能不驚恐萬狀呢?

雅格布所以能做到這點,就在於他盡量多地搜集材料,材料很豐富,連訃告都不漏掉。在這樣眾多而詳盡的材料基礎上,自然就為綜合歸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在綜合歸納的時候他又不主觀片麵,不自以為是,結果得出的結論就和客觀情況基本一致。

再來看一例:

杜德爾是美國《華盛頓郵報》駐莫斯科首席記者。1984年初的一天,他發回報社一條令世界震驚的重大新聞:蘇聯最高領導人尤裏·安德羅波夫去世了,蘇聯政局一切正常,沒有發生異常情況。

但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美國駐蘇大使館和國務院核實《華盛頓郵報》這條擬發新聞稿時,都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為慎重起見,這篇頭條新聞移到了二版、八版的不起眼的位置上。然而,第二天上午,蘇聯的訃告卻證實了杜德爾的新聞稿。事後,蘇聯及世界許多大國情報組織都懷疑杜德爾是用重金收買了蘇聯高級官員。然而,當杜德爾述說了自己的分析過程後,人們不得不佩服他獨特的新聞嗅覺和細致入微的洞察力。

杜德爾的分析過程是這樣的:

——安德羅波夫173天沒有公開露麵,近幾天不時有關於他身體欠佳的消息。

——這天晚間的電視節目把原來安排的瑞典流行音樂換成嚴肅的、類似哀樂的古典樂曲。

——蘇共高級官員利加喬夫在一次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時,破天荒地省略了按慣例必須向安德羅波夫問候的習慣。

——他驅車經過蘇軍參謀部及國防部時,發現大樓裏以往這個時候僅是少數窗口有燈光,而這幾天幾百間房裏燈火通明。

杜德爾把這些跡象綜合地聯係在一起,最後得出結論——安德羅波夫已去世。

外國情報部門都不知道安德羅波夫已經去世,而杜德爾這位新聞記者卻早早地知道了,他的這種想法是從哪裏來的呢?顯然,杜德爾善於動腦,他采用的動腦方法就是綜合歸納法。

(二)

綜合歸納法也是一種常用的、而且有效的動腦方法。那麼,在使用這一方法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要盡量多地去積累材料,這樣得出的結論才真實可靠。

第二,要避免主觀片麵性。如果主觀片麵地看問題,那麼就不可能全麵地搜集材料,也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雅格布和杜德爾的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較好地做到了這兩點。

實際生活中,有些人不善於運用綜合歸納法來動腦,除了未能盡可能多地積累材料、了解情況外,還跟他們不能把這些材料、情況加以綜合概括、歸納整理有關,他們發現不了事物間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