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提高學生高效能學習的方法(1 / 3)

第一章1.提高學生高效能學習的方法

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理論指導

學生這樣學習最有效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1.提高學生高效能學習的方法

善於利用時間在學習中,你不僅要懂得珍惜時間,更要學會運籌時間,使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合理分配精力在學習中,你必須分清主次,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從而使自己在繁重的學習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用有限的精力來幫助自己取得盡可能高的學習效率。

學會排除幹擾在學習中,來自外界和自身的一些幹擾都會影響你的學習效率,你必須要學會排除和隔離這些學習中的消極因素,將它們的負麵效應降到最低。

學得時間長並不一定有用,問題的關鍵是:你的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有多高。

看著同學們一天到晚都在學習,但為什麼效果不佳?這是一個學習中的老大難問題,也是最令家長、老師、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解答這個問題的鑰匙就是利用效率法則,即高效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在伏爾泰的作品中曾經提到過一個謎語:“世界上有一樣東西,它是最長的也是最短的,它是最快的也是最慢的,它最不受重視但卻又最受惋惜;沒有它,什麼事也無法完成,這樣的東西可以使你渺小的消滅,也可以使你偉大的永續不絕。”

你想到這樣唯一的東西是什麼了嗎?沒錯,它就是時間。在“鍾表王國”瑞土溫特圖爾鍾表博物館內的一些古鍾上,刻著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詞句:“如果你跟得上時間的步伐,你就不會默默無聞。”

翻開人類科技發展史,就可以發現,人類的種種發明創造,都是為了節省時間。火車代替馬車,電視取代影劇院,計算機、激光的出現。無一不是為了節省時間、爭取時間、贏得時間。學習是在時間中進行的。無可置疑,誰能擁有更多的時間,誰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怎樣勒住時間的韁繩,以增強自己利用時間的能力。掌握一些高效利用時間的方法,如優化事序、最佳安排、排除幹擾等方法能使你的有效學習時間比別人多很多倍。

學習要有選擇

真正懂得利用時間的人,是不會把一切東西都往腦子裏塞的。雅典有座達爾菲阿勃羅神廟,廟門門廊的一塊石碑上刻著一句警世名言:“認識你自己”。

這是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提出的口號,這句話的含義是認識自己最難,而一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大小,往往同這個人對自己認識的廣度、深度、準確度成正比。這句名言啟迪著曆史上一代又一代名人學者的成長。

兩千多年後,19世紀一位同樣偉大的思想家、丹麥著名哲學家素倫·克爾凱郭爾,提出了另一個口號“選擇你自己”。它的含義是不僅要在理論上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而且要在行動要準確選擇自己、選擇生活和選擇世界,做到這一點同樣也是很難的。

可以說,這一口號為我們開辟了整整一個新時代。隻有準確地認識自己和世界,才能準確地選擇自己,認識是基礎,選擇是發展。可以說,人的一生是由大大小小的選擇聯結而成的,小到每時每刻對意誌品格的選擇,對堅強和軟弱的選擇,大到在一個人生十字路口的選擇。

人生的艱難就在於:不得不一次次麵對大大小小的選擇,一次次經受著精神上的紛擾和感情上的翻騰。在學習中,同樣也不能例外。福爾摩斯是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筆下的世界級大偵探,是一位全身上下充滿了智慧的人。

福爾摩斯的形象一誕生,就成為很多人效法和崇拜的對象。就連愛因斯坦在寫《物理學的進化》一書時,也忍不住用他作全書的開頭,以福爾摩斯的偵破過程為例來論述科學家尋找自然奧秘的一般方法。

那麼,福爾摩斯究竟為什麼能夠在錯綜複雜的各種疑案中出奇製勝呢?柯南道爾在1887年首次推出福爾摩斯形象的《血字的研究》中,為人們開出了一份福爾摩斯的學識簡表:

文學知識,無;

哲學知識,無;

天文學知識,無;

政治學知識,淺薄;

植物學知識,不全麵,但對於苜蓿製劑和鴉片卻非常熟悉;

地質學知識,偏於實用,但也有限。但他能一眼就分辨出不同的土質。他散步回來後,能根據濺在他褲子上泥點的顏色和堅實程度來說明是在倫敦的什麼地方濺上的。

化學知識,精深;

解剖學知識,準確,但無係統;

驚險事件,很廣博,他似乎對近一個世紀中所發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細;

提琴,拉得很好;

善使棍棒,也精於搏擊;

關於英國法律方麵,他具有充分實用的知識。

從這張簡表可以發現,福爾摩斯的知識是有自己的特定結構的,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他的知識結構都能很好地為他的成功服務。知識是無止境的,學習卻必須有相對的止境,所學知識對實現自己的目標夠用就行,不夠用時再隨時加以補充,對目標沒有作用的大可不必要去花時間學習。

福爾摩斯的天文學知識近於零。他對此有過一段妙論:“都說咱們是繞著太陽走的,可是,即使咱們每天是繞著月亮走,這對於我或者我的工作又有什麼關係呢?”

對於知識的選擇,福爾摩斯告誡我們:“人的腦子本來像一間空空的小閣樓,應該有選擇地把一些家具裝進去,隻有傻瓜才會把他碰到的各種各樣的破爛雜碎一股腦兒都放進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哪些對他有用的知識反而被擠了出去,或者,最多不過是和許多其他的東西摻雜在一起。等你要用的時候,就感到困難了。”

對學生來說,如果能準確地在無窮無盡的知識中選擇某一部分或領域,來作為學習的方向,就比較容易成功。著名博物學家拉馬克,少年時代,父親希望他當牧師,送到神學院讀書。後來戰爭爆發,當了兵。退伍後,愛上了氣象。以後,他又在銀行裏工作,想當金融家。但他很快又愛上了音樂,整天拉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