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春播開始後,張寶莊人享受到了有水吃、有水澆地的歡樂。飲水思源,張寶莊人實在難以放下立碑道情的心願。4月26日,72歲的老農徐廣甲在水池邊攔住了村主任徐存增,鄭重地說:“封建社會立碑,國民黨時期立碑,記的都是治水,卻沒讓咱吃上水。隻有共產黨真正給咱送來了幸福水。這碑,一定得立!”

張寶莊的黨支部會議召開了,村委會召開了,一個代表全村人民意願的決議形成了。一個月後,張寶莊的第三塊石碑,在清澈碧綠的水池連立了起來。碑上寫著:“清清泉水爬山坡,酷似蜜漿潤心窩。帝王老蔣不為眾,是黨送水給俺喝。”一池三碑,通過比較,人民對共產黨的愛戴之情躍然碑上。張寶莊的人們正是運用了對比取優法來動腦,把飲水思源之情表現得恰到好處。

(二)

那麼,怎樣使用這種動腦方法呢?

(1)要善於選擇可供比較的事物,必要時可以聽聽別人的意見,防止因自身視野的狹窄而不能全麵把握事情的是非、好壞、功過等。

(2)在使用這一方法時,要注意必須在同一個標準下進行比較。如果不是用同一個標準,就沒有可比性,就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金秋十月的一天,上海冠生園食品聯合總公司的一位經理同《新民晚報》、《新聞報》兩位記者來到揚州糖果二廠。沒等坐定,他們便捧出質量最差的“揚州糖果二廠牛皮糖”,責問廠領導:“你們吃吃看,這種牛皮糖雜質如此之多,人吃了不鬧病才怪呢!太坑人了!”

廠長杜大順立即抓起這些“牛皮糖”,看了看,一眼便認出這是假冒貨,上麵既沒有“綠葉牌”的商標,也沒有出廠日期,便心平氣和地對來人說:“同誌,別著急,請你們嚐嚐我們正在生產的標有‘綠葉牌’的牛皮糖。”大家嚐完以後,個個翹起大拇指連連稱讚,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們說:“咱們專程找到貴廠,是來向你們反映情況,弄清這種劣質牛皮糖到底是不是貴廠生產的?誰知兩相一對照,便真相大白了,原來上海有一批假冒偽劣牛皮糖在作怪。”

接著,杜廠長笑著對三位客人說:“你們的到來對我廠確保產品質量大有好處,你們經銷單位和記者對偽劣牛皮糖充斥市場非常氣憤,同樣也給我廠敲了警鍾。”隨之,這位經理與該廠簽訂了120噸牛皮糖的銷售合同。上海的兩位記者返回上海後,不但沒有寫批評該廠的稿件,還發表了該廠《講究質量、講究信譽》的稿件。

揚州糖果二廠的做法所以能說服人,就在於在同一標準下進行真偽兩種牛皮糖的對比,不識貨,貨比貨嘛。這樣,事情自然有了優劣之分,水落石出,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