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皇甫謐頑童成神醫

皇甫謐,複姓皇甫,名謐,字士安,號玄晏先生。出生於公元215年,朝那(今甘肅靈台縣)人。西晉著名學者、醫學家,他所著的《針灸甲乙經》,是一部名垂千古的醫學巨著。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大學者、大醫學家,小的時候,卻是一個十分頑皮的孩子。

原來,皇甫謐是東漢名將皇甫嵩的曾孫,可是到了他父親一代,家道已經衰敗。由於兄弟姐妹多,難以養活,在他四歲時,便被過繼給他的叔父。他的叔父和嬸母見他聰明伶俐,十分疼愛,便教他讀書識字。他一學就會,兩遍能背,叔父和嬸母更把他視為掌上明珠。

皇甫謐長到六歲的時候,便已學完了《千字文》、《孝經》和《詩經》。於是,在他剛剛年滿七歲的時候,就被送到附近一所私塾讀書去了。

皇甫謐上學後,開始學習很是刻苦,學習成績在學校總是數一數二的,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好景不長,在成績麵前,皇甫謐漸漸驕傲自滿起來,學習也不用心了,還經常遲到早退。甚至有時上著課,他趁老師一眼看不到,便從桌子底下鑽了出去,跑到外邊玩耍。又有幾個社會上的孩子,見皇甫謐貪玩,便經常勾引他逃學。開始,他們隻是拉皇甫謐做遊戲,後來就帶他偷瓜摸棗,進而發展到攔截女孩,打架鬥毆,使得那些正直愛學的孩子,見了他們都躲著走,生怕被纏住,連大人們見了,也都搖頭歎息。

有一次,皇甫謐和幾個孩子跳牆到鄰村的一戶人家中,上樹偷棗,被主人發現後,找到了學校。學校老師大怒,便將此事告訴了他的叔父,並要把他開除出校。叔父和嬸母知道後,很是震驚。他們心中雖然十分生氣,但因不是親生兒子,再加上他雖然有時逃學,對叔父和嬸母卻是十分孝敬,所以仍舍不得打他,隻是將他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並領著他向老師賠禮道歉,才使老師又收留了他。

但是,皇甫謐並沒有真正地悔過自新。相反他覺得自己從沒有受過叔父、嬸母這樣嚴厲的批評,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認為這一切都是那個棗樹的主人給他造成的,他要設法報複那個棗樹的主人。當他把這想法告訴了他的小夥伴後,他們都很支持,並表示要幫助他去實施報複行動。

皇甫謐的報複“計劃”終於想出來了,他對小夥伴們一說,都稱讚他的“計謀”是個絕招,一個個興奮得手舞足蹈。

這天,皇甫謐的嬸母病了,皇甫謐拿出自己平時積攢下的零錢,買了不少水果回來,想讓嬸母高興高興。不料,當他剛剛來到嬸母房中,把水果放在嬸母麵前的時候,嬸母不但不高興,反而難過得落下淚來,叔父也在一旁唉聲歎氣。皇甫謐不明就裏,上前問道:“家中發生了什麼事,竟使您二老如此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