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母一邊落淚一邊說:“謐兒,你在外邊做了壞事還想瞞著我們嗎?”

皇甫謐故作吃驚地說:“我最近一直用心讀書,沒做什麼壞事呀!”

嬸母道:“我們知道,謐兒向來是不會撒謊的,也許你已經忘記了。那麼,我問你,你上次偷了人家的棗,為什麼又把人家的棗樹弄死了十多棵呢?”

皇甫謐一聽,這才嚇得變了臉色,低頭不語。

原來,這正是皇甫謐為了報複,想出來的那招“計謀”。他根據自己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在一天下午,趁那棗樹主人不在家,和他的小夥伴一起,翻牆進入院內,用小刀將每棵棗樹連皮帶肉刮去一圈,然後用泥巴糊上。由於去掉的一圈很窄,這家主人一時也沒有發現。可是,半個月後,十多棵棗樹忽然全部幹枯死了。棗樹的主人在查清確是皇甫謐所為後,找到了他的家中,使他的叔父、嬸母不僅賠禮道歉,還拿出了十兩銀子作為賠償,才將此事了結。

嬸母在皇甫謐認賬後,又耐心地對他說:“孩子,我們知道你很孝敬我們,可是你隻有好好做人,好好上學,使我們省心,才是對你們最好的孝敬!”

望著嬸母那哭腫了的眼睛,聽著嬸母那無可奈何的語言,皇甫謐落淚了。

叔父接著說:“想我們皇甫氏家中,過去也曾幾代做官,是有威望的大家族。現在,我們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誰知你竟幹些如此不爭氣的勾當,這樣下去,我們怎能不失望呢?”

皇甫謐聽後,想想自己的所做所為,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悔恨,不由失聲痛哭。他一邊哭一邊對兩位老人說:“叔父,嬸母,孩兒知道錯了,你們狠狠地打我吧!隻有狠狠地打我一頓,我心中才感到痛快啊!”

嬸母道:“謐兒是個聰明孩子,隻要知道錯了,就一定會改的!”

從此,皇甫謐幡然悔悟,再不逃學了,把精力全部用在了學習上。不料,在他二十歲那年,身患痿痹病,手腳不方便;但在學習上,他卻更加用功。他博覽百家之言,史書稱他:“耽玩典籍,廢寢忘食”;時人則稱他為“書淫”。

也許正因為他身患痿痹病的緣故,使他對我國古代醫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竟寫出了《針灸甲乙經》這部驚世之作。

此外,他還是一位著名學者,多有著述,計有《帝王世紀》、《年曆》、《高士》、《逸士》、《列女》等傳記,還有《玄晏春秋》並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