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李泌七歲賦棋
我國唐代聰慧過人的兒童頗多,《新唐書》中記載的唐大臣李泌7贈賦棋的事情就是其中的一例。
李泌,字長源,京北(今陝西西安)人。他小時候就十分聰明,能賦詞作文,知識淵博。
唐開元十六年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脫穎而出。當時唐玄宗將各學派包括佛學、道學、儒學有學識的人物召入宮中研究學問,有個9歲小孩叫員俶的,是李泌的表哥,答辯如流,表現尤為突出,唐玄宗非常高興。員俶說:“我舅父的兒子李泌,比我還聰明呢,他才隻有7歲。”他把小李泌推薦給玄宗,於是玄宗傳旨,召李泌入宮。
李泌接旨進宮,剛好碰上玄宗與宰相張說下圍棋。玄宗就讓張說出題考考李泌。擅長文辭的張說說:“請你賦“方圓動靜”這四個字。
李泌思考了一下,說:“請宰相提出具體要求吧!”
張說看了看麵前的棋盤,吟了四句賦:
“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賦是一種兼具詩歌與散文特點的文體,它講究文采、韻節,在漢代曾頗為盛行。張說的四句賦,恰如其分地包含了這四個字。
李泌聽完,立即回題一首:
“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才,靜若得意。”
他這四句賦回答得非常奇妙,意思是說,方好比行仁義,圓好比是用智謀,動好像是發揮才幹,靜恰如得意滿足。這裏,他巧妙地提出了為人的準則:行欲方而智欲圓。
張說聽了非常滿意,這四句賦不僅緊扣方圓動靜,而且寓意深刻,於是連忙向玄宗奏道:賦得好,祝賀聖上得到一名奇童!”
玄宗聽後,心裏非常高興,認為這小孩果然聰慧機敏,而且很有思想,當場加賞,並告知其父說:“你要好好培養他成材。”
自從李泌當著玄宗的麵賦棋之後,他的名聲大震,朝中宰相張九齡也非常喜歡和器重李泌,常邀請李泌到家裏玩。
張九齡有兩位更好的朋友:一位叫嚴挺之,為人正派耿直;一位叫蕭誠,善於逢迎拍馬。嚴挺之看不慣蕭誠的虛偽作風,曾勸張九齡少同蕭誠來往,而張九齡卻以蕭誠奉承話好聽,而拒絕了嚴挺之的意見,仍與蕭誠來往。
李泌雖是一個孩子,但看問題卻很有眼力。他不喜歡蕭誠那副諂媚相,有一天,李泌就對張九齡直言相告:
“老師您是布衣出身,憑著您正直的品德才當上宰相,難道您也喜歡聽奉承話嗎?”
張九齡一聽大吃一驚,這孩子的幾句話可真稱得上是苦口良藥,逆耳忠言。他感謝李泌的批評,一直把李泌當朋友看待。
李泌少年時就被唐玄宗任命為皇太子供奉官、以智謀過人而著稱,曾官至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