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提高寫作能力的課堂訓練方法
學生提高作文能力理論指導
學生這樣學習最有效學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1.提高寫作能力的課堂訓練方法
當前,語文學科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熱點是如何通過多種途徑,想方設法去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學生的寫作能力。為此,老師們做了不少的嚐試和努力,如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寫作講座,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堅持讓學生每周寫一篇大作文或小作文,並及時進行講評。
同時,不少老師還要求學生每周交一篇周記,甚至於強行要求學生每天必須完成一二篇日記作為練筆;有的還通過課外活動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觀察、收集、整理和練筆等。
這些方式方法的采用,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用,但,從語文知識的係統性及內在聯係上講,這些方式方法的采用多少有點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寫作能力的培養人為地割裂開來,顯得涇渭分明。
有效地利用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訓練,不但可以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認識的加深,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聽說讀寫,尤其是寫的能力,而且,剛好彌補了上麵那些方式和方法的不足,能將兩者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這裏所說的課堂教學中的延伸訓練,是指在一堂課結束前的一段時間內對當堂所講內容作適當的遷移、延伸或相關知識的“鏈接”,主要是訓練學生如何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尤其是方法運用於自己的寫作實踐。訓練的方式方法是多樣的,如討論、對比閱讀、口頭作文及片段練筆等等。
討論調動學生小組活動積極性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有必要發揮小組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智慧,養成對複雜問題進行討論的好習慣。
比如,在上《最後一課》的時候,針對作品主人公是誰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個別發言,學生的觀點很不一致,出現了幾種看法。針對這種情況,讓學生再次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要求盡量把意見集中。
通過對比閱讀,開拓創新
“沒有比較,就沒有創新”。學習中對比閱讀有利於學生在分析比較中,擴展思維,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
比如,把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同魏巍的《我的老師》一文和寫自己的老師結合起來學習,學生就能在對比中,求同存異,不斷開拓創新。
口頭作文,展開聯想
“請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吧!”一個沒有想象力的民族,就沒有文藝和科學的創新和進步;一個沒有想象力的學生,是不可能寫出好文章來的,學生在模仿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斷創新。
當堂練筆,立竿見影
“光說不練,等於白幹。”沒有一定的練習量,所學的那些技巧全都是空話,對寫作能力的提高沒有一點實際的意義。因此,適量的課堂練習是必不可少的。
有時一堂課的前麵部分學了方法,後麵馬上進行寫作練習,這不但有助於學生寫作思維的遷移,能力的提高,而且對前麵的知識和技能而言,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甚至有立竿見影之效。
課堂教學中的遷移訓練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尤其是寫作能力十分重要,也是大有裨益的。正是由於有了這種經常性的思考、模仿和練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但是,進行這種延伸訓練仍應注意“量”的問題,要結合學生實際,結合教學實際,堅持有針對性,有係統性、難易適度的原則,要盡量避免衝淡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主要目標,要把這種訓練和其它一些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結合起來使用,這樣,效果就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