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生上課有效學習的特點

有效學習課堂的主要特點,包括學習任務的適切性,學習環境的寬鬆性,學習過程的科學性和評價反饋的包容性。

學習任務的適切性

適切性指切合學生實際、切合課程標準。切合學生實際:指確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又能滿足少數水平較高和水平較低學生的需求,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都有適宜的目標。切合課程標準:指確定教學目標切合各學科課程標準要求,不“超標”也不低於課程標準的“底線”。

學習環境的寬鬆性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與此相適應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對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環境是學習者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由學習的場所,是一個支持和促進學習的場所。學生在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中才能更主動、積極地學習從而達到學習目標。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說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每個孩子都有潛能,這種潛能在適合發展的空間內才能被極大限度的挖掘出來。

那麼如何構建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又怎樣去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結合課堂教學,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現淺談如下: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構建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

在整個新課程教育理念和現代教學理論的培訓學習中,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變,開始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清醒地認識到現在的課堂教學重結果但更重過程。

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自由充分地發現並發展自己,極大限度地開發其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了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必須付出真情,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

注重了對“問題學生”的自信心的培養,使他們重新認識了自己,知道原來自己也有這麼多優點,從而對學習、生活充滿了信心。沒有尊重,便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一次次的失敗已使後進生對學習失去信心,對生活失去希望。

於是,極力給他們關愛和微笑,指出他們各自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抬起頭來走路。在的關愛和激勵下,班裏的學生認為是一個可親可愛,可以信賴的老師,大家和的距離逐漸縮小,時常傾訴學習、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總是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交流,為他們解決問題。

久而久知,師生間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煥發出迷人的光彩。在課堂上,學生改變了過去冷漠呆滯、愁眉苦臉的樣子,個個情緒熱烈、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他們不再懼怕老師,而是敢說、敢想、敢做了。師生間、同學間的心靈真正得以溝通,課堂上形成了一種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其中自由探索自由學習,構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去支持和促進學習。

創設教學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係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達到對新知識的意義的建構。

在傳統的課堂講授中,由於不能提供實際情境所具有的生動性、豐富性,學生學習起來枯燥乏味,缺乏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學生身上深藏著的潛質和優勢沒有很好地被挖掘和開發。

基於這種認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指導、幫助學生利用情境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首創精神,促使學生帶著熱烈的情緒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把積極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這樣學生的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想象力和創造精神才會得到有效的訓練,最終達到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