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2 / 3)

夫人隻知養形,不知養神;不知愛神,隻知愛身。殊不知形者,載神之車也。神去即人死,車敗則馬奔,自然之至理也。

若乃養其身,愛其神,自合於至真。除其好,去其躁,自合於大道。則有神有餘而形不足者,亦有形有餘而神不足者。神有餘者,貴也;形有餘者,賤也。假如石韞玉而山輝,水有珠而川媚,乃知形有神而遂靈,神有靈而乃聖。是以庖犧、女媧、神農、夏後,蛇身人麵,牛頭虎足,雖非有人之狀,而有大聖之德也。

陰陽粹靈,胎化而成,乃成乃生,乃性乃情。所以性者陽也,情者陰也;性者靜也,情者動也。性有愚智,情有利欲。性者,仁義禮智信也;情者,喜怒哀懼好惡欲也。

夫清淨恬和,人之性也;恩寵愛惡,人之情也。凡人不能愛其性,不能惡其情,不知濁亂躁競多傷其性,悲哀離別多傷其情。故聖人雲:順物者物亦順之,逆物者物亦逆之。不失物之性情,乃自然性情之道者也。

理好憎之情,則愛弗近也;和喜怒之性,則怨弗犯也。故喜怒亂氣,嗜欲傷性。性之相近,習以之遠。如水性欲清,泥沙汙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與性相害,不可兩立。一起一廢,不可俱興,故聖人損慾而從其性也。性同者相善,情同者相成。扶其情者,害其神;為其賢者,困其性。若是無其能者,無所求也。無其能者,唯聖人耳。

夫生死之道,弘之在人。生死常也,確乎在天。但稟以自然,則生死之道,無可而無不可也。或未生而已死,或已死而重生;或不可以生而生,或不可以死而死;或可以?死而不死,或可以生而不生;或有生而不如無生,或惜死而所以致死。是以致死之地則生,致生之地則死。或為知而不可以死,或為時而不可以生。或雲勞我以生,生者好物也,不可惡其生。或雲休我以死,死者惡物也,不可好其死。人心非不好其生,不能全其生;非不惡其死,不能遠其死。

草木反者,帶甲而生;鳥獸馴者,守節而死。,經冬之草,覆而不死;在稟之粟,積而不生。一溉之苗,死必在後;有蠹之木,死必在前。卵生者輕清,生必在前;胎生者重濁,生必在後。草生在英,木生在心。及草木之死也,乃英心而無異。鳥生乃在天,獸生乃在地。及鳥獸之死也,乃天地以同歸。

晴空之中有蠔蚋者,因雨而生,見陽而死;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於朝,死於夜。則知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故與時爭者昌,與人爭者亡。是以雖有甲兵,無所陳之者,以其不爭也。

夫不祥者,人所不爭;垢辱者,人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者則足矣,得人之所不爭者則寧矣。製生殺者,天也;順性命者,人也。非逆天者,勿殺也;非逆人者,勿伐也。故王法當殺而不殺,縱天賊;當活而不活,殺天德。為政如是,使後世攸長。

君子之立身,以玄德為父,以神明為母,清淨為師,太和為友。為虎為龍,與天地同終;為玄為默,與道窮極。非時不動,非和不言。圖難為易治之於根本,絕之於末也。

為善者自賞,造惡者自刑。故不爭無不勝,不言無不應者也。

尚爭貴武,威勢流行,名蓋天下,殘委忠信,伐紀滅理,與善為怨,與鬼為仇,與惡為友,飲食重味,多積珍寶。此為揚禍之人,危亡之大數。故名在青雲之上,身居黃泉之下矣。

執道德之要,固存亡之機。無為事主,無為事師。寂若無人,至於無為。定安危之始,明去就之理,是可全身,去危離咎,終不起殆也。

口舌者,禍患之宮,危亡之府;語言者,大命之所屬,刑禍之所部也。言出患入,言失身亡。故聖入當言而懼,發言而憂,常如臨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貧,處盛卑之穀,遊大賤之淵,微為之本,寡為之根,恐懼為之宅,憂畏為之門。

福者禍之先,利者害之源,治者亂之本,存者亡之根。上德之君,質而不文,不視不聽,而抱其玄。無心無意,若未生焉。執守虛無,而因自然。原道德之意,揆天地之情。禍莫大於死,福莫大於生。是以有名之名,喪我之索,無名之名,養我之宅。有貨之貨,喪我之賊;無貨之貨,養我之福。

罪莫大於淫,禍莫大於貪,咎莫大於僭,此三者,禍之車,小則危身,大則殘家。

天下有富貴者三:貴莫大於無罪,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知足之為足,天道之祿;不知足之為止,害乃及己。

五色重而天下爽,珠玉貴而天下勞,幣帛通而天下傾。是故五色者陷目之錐,五音者塞耳之錐,五味者截舌之斧。

言者萬神之機關,非言無以序形,非言無以暢聲,非言無以序真,非言無以化人。言者矚玄睹之像,非言何以序人?言聲而相須,形響而共俱。

大德者,受天下之大惡;大仁者,受天下之大辱。能受天下之大惡,故能食天下之尊祿;能受天下之大辱,故能為天下之獨貴。奔想飛馳,迅於遊鳥;荒動滯固,給疑給作急若兩絞。膠附素疏,壞之若流。慾風速發,色火亦然。嬰發猛虎,惡光莫當。欲之氣移,不滑其族。放散無常,解目染著。累色至玄,亦不有足。釣魚不餌,網而不繒,戈而不繳,鉞而不煞。雖為柯鋒,而心不施。有道者處之,有德者居之。虎兕措爪而無所慮;鬼神同群而無所懼。玃鳥鸚鴿,不相畏恐;狸犬兔鼠,不相避忤。故君子自處,不群不黨,不曜不動,不利不害,常守靜不移,故成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