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1 / 3)

中國抗戰最後一次會戰——湘西會戰

文/馬昌法

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日軍為挽救其滅亡的命運,調集8萬人的軍隊發動了針對湖南西部,特別是芷江機場的大舉進攻。國民黨調集10個軍11萬餘人,以雪峰山為依托,誘敵深入,以優勢兵力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保衛了芷江機場,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勝利。

湘西會戰在日本的戰史書籍裏稱為“芷江攻略戰”,中方也稱“雪峰山會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湘西會戰戰前形勢和敵我部署

湘西會戰前國民黨軍事當局為聯係盟軍,遏製日軍西犯,接受美軍建議,將中國陸軍司令部設在昆明,由參謀總長何應欽兼總司令,統一指揮西南各部隊。同時,給35個步兵師配備美式裝備,準備進行戰略反攻。

湘西雪峰山西麓的芷江機場,是中美空軍的前沿陣地,在集散作戰部隊、轟炸日軍占領的衡陽、長沙、嶽陽、漢口、南京等前沿陣地、交通要道和軍事目標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日軍視之為心腹大患。因此,明知國民政府在湘西部署了裝備精良的部隊,仍不惜勞師動眾發動湘西會戰,其企圖有二:一是企圖摧毀芷江機場,以保證湘桂、粵漢兩條鐵路暢通,將華南日軍轉移到沿海地區阻止美軍登陸;二是占領湘西,沿湘黔公路直趨貴陽,威脅昆明,並沿川湘公路進攻四川,威脅重慶。

1945年1月29日,日軍中國派遣軍下達攻占芷江的命令,揚言“摧毀敵軍航空基地”,“攻占芷江一帶”。日第六方麵軍接到命令後,即以第二十軍和十一軍一部為主攻部隊,計5個師團加3個獨立混成旅團,另配備有空軍和戰車部隊以及偽和平軍第二師協同作戰。由二十軍司令官板西一郎任作戰總指揮。3月下旬,日軍整修了衡邵、潭邵公路,在邵陽附近集結糧食彈藥等作戰物資,為進攻芷江機場做好準備。日軍的作戰意圖非常明顯,兵分三路進攻芷江:中路擔任主攻,由第一一六師團、第四十七師團和獨立混成第八十六旅團在湘潭、湘鄉、衡山、衡陽到邵陽一帶集結,準備從邵陽沿寶榆公路西進,圍殲洞口、武岡以北,沿江以東之中國守軍,進而突破安江,直取芷江;右路是六十四師團,進攻安化、辰溪、漵浦;左路是三十四師團和六十八師團關根支隊,準備攻占新寧、武岡、綏寧、洪江或由武陽、水口到洪江,協攻安江和洪江。再以六十四師團和六十八師團一部向寧鄉、益陽佯攻,以牽製中國軍隊南下。

針對日軍作戰意圖,蔣介石召集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第三方麵軍司令湯恩伯、第四方麵軍司令王耀武等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何應欽任總指揮,率王敬久第十集團軍、李玉堂第二十集團軍及新一軍,以雪峰山為依托,與日軍決戰,確保中美空軍基地。中國軍隊利用雪峰山有利地形,構築縱深防禦工事,迎擊敵人。具體部署為:一、在武岡、新化間部署第四方麵軍,擔任正麵防禦作戰的主力軍。所轄第七十四軍駐武岡、綏寧,第一○○軍駐洞口,依據有利地形構築工事,以確保芷江機場安全;第一軍部署在隆回、漵浦一帶;第七十三軍部署在新化,警戒湘鄉、益陽方麵的敵人;第十八軍從常德調往辰溪、沅陵待命;另有二十六軍駐湘西參戰。戰前第七十四軍第五十八師派出20餘人的勘查組在武岡、洞口、綏寧的雪峰山考察一周,修訂軍用地圖,記錄要隘、通路、製高點和特殊地物,特別是對武岡縣境內雪峰山兩主峰之間的一條長約10公裏的山穀進行了全麵調查,為會戰作準備。二、第三方麵軍擔任策應,配合主力作戰,在廣西龍勝、湖南城步等要地部署部分軍隊;在靖縣、綏寧一線部署第九十軍為戰役機動部隊,策應第四方麵軍作戰,以第九十四軍向武岡以東運動。三、第十集團軍駐常德、漢壽一帶防禦。四、從雲南緊急空運芷江的新六軍擔任總預備隊。芷江機場所駐空軍協同作戰。此外,湖南組織了大批抗日自衛團和遊擊隊予以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