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進攻和守軍阻擊
湘西會戰1945年4月9日打響。會戰中,日軍采取分進合擊,兩翼策應,中間突破戰術,企圖合圍芷江。中國軍隊采取節節阻擊,誘敵深入,包圍聚殲的戰法,以期陷敵於雪峰山東麓,相機全殲。中日兩國軍隊在以雪峰山為主戰場的廣大地區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決戰。
北路:1945年4月11日,日軍第六十四師團一部從沅江向益陽進犯,沿資水而上,17日進入桃江境內;另一部從寧鄉西進,20日攻占桃江,繼續向安化西進,遭中國守軍第七十三軍頑強阻擊。激戰10餘日,七十三軍阻敵於資水東岸的安化煙溪和新化附近。
南路:日軍第六十八師團一部和三十四師團主力,於16日兩路合擊攻占新寧縣城後,再分兵攻擊前進。第三十四師團一部西犯梅江、長鋪子,受到中國軍隊第三方麵軍九十四軍四十四師頑強阻擊。激戰至24日,中國軍隊殲敵200餘人。26日,3000餘日軍向綏寧、洞口至洪江的要地武陽進犯,29日武陽陷敵。5月1日,中國守軍第七十四軍第五十八師兩個團向水口附近製高點的日軍展開反攻。次日,在空軍支援下,從三麵反擊,奪回製高點,斃敵600餘人,俘虜7人。3日,第五十八師、一九三師在中美空軍支援下,向搶占茶山製高點之日軍反攻,斃敵700餘名,打破了日軍取道洪江直撲安江的計劃。第七十四軍與第三方麵軍第九十四軍於5月15日向敵發起強攻,奪回武陽鎮。至此,被何應欽稱為“開湘西會戰勝利之先聲”的武陽大捷結束,此役斃敵大隊長以下官兵1500餘人。武陽大捷是湘西會戰由被動轉向反攻的標誌,為反攻作戰打下了基礎。4月26日,日軍第六十八師團沿新寧、武岡大道西犯,從三麵包圍武岡城。中國軍隊第七十四軍五十八師一個營頑強阻擊,九十四軍四十四師受命馳援,從而對敵形成內外夾擊之勢,激戰7晝夜,迫敵撤退。
中路:由日軍總指揮板西一郎坐鎮指揮,以一一六師團、七十四師團為主力,於4月9日,兵分三路從邵陽出發。
一路第一○九聯隊等於4月11日晚越過資水。14日攻陷羅家坳,15日攻占白馬山太原村(今隆回縣境內),16日攻陷馬王界。之後,日軍以700餘人猛攻烏樹下,受到中國守軍頑強阻擊,日軍中隊長以下數十人被擊斃。
一路一三三聯隊4000餘人,於4月15日從邵陽吹風亭出發,17日以2個大隊合攻隆回,受到中國軍隊頑強阻擊。中國守軍增援部隊趕到後,敵逃金竹山。20日,日軍進犯馬頸骨等地。21日,中國守軍第五十五團與日軍肉搏,斃敵聯隊長以下官兵200餘人。
一路一二○聯隊等4000餘人,於4月13日從邵陽九公橋強渡資水,沿邵洞公路推進,26日進逼寶榆公路洞口附近,遭中國守軍第十九師、五十七師阻擊,被迫停止正麵強攻,采取迂回包圍方式,企圖圍殲中國守軍;敵一三三聯隊亦從三麵猛攻山門,山門陷敵;敵以千餘人進犯半江峰,受到中國守軍英勇阻擊。4月28日,中國守軍斃敵400餘人,俘虜敵軍中隊長以下官兵22人,繳獲步機槍300餘支。5月2日,敵一一六師團指揮所推進到管竹溪,主力到達雪峰山中段主峰一帶,對安江、芷江構成嚴重威脅。
日軍一三三聯隊等於4月16日攻占木鼇洞後,企圖攻占龍潭再進占安江、芷江。中國守軍七十四軍五十一師在中美空軍大力支援下,在龍潭給敵以沉重打擊,於4月23日發起強攻;十九師和六十三師亦圍攻青山界日軍,於4月底將敵分割包圍,陷敵於崇山峻嶺之中。5月3日,日軍第二十軍決定向後轉移。5月9日,日軍中國派遣軍下達了中止芷江作戰、適時恢複原來態勢的命令。
中國軍隊的反攻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