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2 / 3)

一位房地產開發商多次投資冒險都以贏利而告終,開發商說,他之所以屢屢得手,主要是他敢於冒險。他在選擇一個投資項目時,如果別人都說可行,這就不是機會——別人都能看見的機會不是機會。他每次選擇的都是別人說不行的項目,隻有別人還沒有發現而你卻發現的機會才是黃金機會,盡管這樣做冒險,但不冒險就不會贏,隻要有50%的希望就值得去冒險。

北京富亞企業為了展示富亞健康塗料的綠色無毒,說服大家更信服企業產品,富亞總經理蔣和平很認真地給大家做了一個實驗,請一隻小貓、一隻小狗喝富亞健康塗料。在北京公證處公證員的現場公證下,蔣和平打開了嶄新的一桶塗料……群舉著抗議的標語和漫畫的青年圍了上來,他們是動物保護組織的成員。在此情景下,蔣和平站了起來,伸手把透明玻璃杯拿過來,一下子倒進大半杯富亞塗料,張口喝了下去……在場的人驚呆了。事後證明,富亞塗料當年的銷量增加了400%,富亞總經理的“喝”就是資本,“喝”就是市場。

沒有超人的膽識,就沒有超凡的事業。要想有所作為,就要具備超人的膽識,勇於承擔多數人望而卻步的風險事業。很多企業家正是通過風險的把握而獲得成功的。

在新興市場的白手創業者身上沒有“武藝”,所有祖傳的經營方法已經失傳,大家摸著石頭過河,摸到水雷也不怕,無知者無畏。相反,像那些掌握了一流的技術的人,膽子反而較小,開始隻敢辦研究所之類,為人家的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有了點經驗後,才放膽自己辦企業。

事實上,過去中國大量掌握專利技術的知識分子,沒有多少敢去辦企業的。當然,網絡經濟時代又是另一番景象。無論是什麼時代,沒有敢於承擔風險的心理素質,任何時候都成不了企業家。

越是依賴安全的人越是避免冒險,避免冒險也就是避過機會,因為機會的代價就是冒險,你不可能一麵憎恨冒險,一麵又熱愛自由。進步的主要因素便是冒險,你必須學會正視冒險的正麵意義,並視它為機會的重要一環。

在人們紛紛渴望財富的今天,創業是被鼓勵的、被激勵的,創業路上風風雨雨,坎坷與荊棘密布,唯有智慧者、勇敢者才能擷取最美麗的一朵。

大事拍板,瑣事不管

‖原文‖

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離婁下》

‖釋義‖

如果那些搞政治的人,一個一個地去討每一位百姓的歡心,那麼用來治理國家的時間就太不夠用了。

品評

孟子認為,當政者首先應處理好自己的政務,從大處著眼,完善公共事務,而不是因計較於細節而忽略根本性的問題。這個哲理對會虎來管理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身為領導者,事必躬親不好,做甩手掌櫃也不行。因此,處理好集權與分權的關係至關緊要。在這個問題上,領導者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大事拍板,瑣事不管。領導者一定要把握分寸,運用得當,絕對是一種管理下屬的好方法。

美國總統裏根,即使不支持他的人也會承認,他在任期間取得了顯著成就。這完全歸功於他的領導原則簡單明了,其突出特點是精於決策,善於組織幹才去實施決策。他認為,他的作用是為政府指明方向的,而不是一個不放手的經理人或謀士,他的日常工作都交給下屬去做,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這是裏根取得成功的要領之一。

裏根從不過問細節。但在重大問題上,他注意得到據以作出正確決策的足夠信息。在作每一個重要決策前,他都要求秘書辦公室為其準備一份兩三頁的備忘錄,概要列出各種選擇及其利弊,並詳細說明主張采取哪些方案;有關機關還準備了內容較詳細的文件,裏根對這些文件一一仔細閱讀並熟記,隨時召集有關人員開會,對問題進行辯論。他對聽取

激烈爭論的不同意見有極大的耐心。裏根依賴工作人員的分析,加上自己的判斷力作出決策,關鍵時刻還站出來向國會和選民發出呼籲,並提出某項計劃的戰略意見,以便求得支持。

他曾對美國《幸福》雜誌記者說:“讓那些你能夠物色到的最出色的人在你身邊工作,授予他們權力,隻要你製定的政策在得到執行就不要去幹涉。”他對自己的職責有明確的設想,但也經常地、手段巧妙地作出妥協,避免糾纏枝節問題。集權與分權的正確處理讓他的工作卓有成效。

當今世界,由於科學技術的革命,社會化大生產的高度發展,即高度發展的生產社會化、科學一體化,領導者麵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決策目標規模大,結構複雜、功能多樣且變化迅速;決策所依據的信息量大而多變,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即新穎性、模糊性、隨機性,要求領導者具有更敏銳的統率全局的能力,來製定出未來戰略性的決策目標;至於決策的實施,則就放手由下屬即執行人員去具體執行,因為“真正的領導者不是事必躬親,而在於他要指出路來”。而當好“指路人”的關鍵,就在於集中精力抓大事,大事精明,方向明確。

領導者需要集中精力抓的大事,是決策的製定和推動決策的實施。而禮儀性的迎來送往、事務性的日常活動、操作性的規章程序等,隻要不是與組織的大政方針直接相關的事情,對領導者而言都是“瑣事”,都應盡量避免親自處理、親自裁決,不能因瑣事而幹擾領導者對大事的全局性把握和決策。目標的索尼公司領導人規定每周有一定時間不辦公,用來閉門“思考”。這對領導者集中精力抓大事,更好地決策,做到方向明確,推動決策的實施,是十分有益的。

作為一個單位的領導人,那麼,哪些是你應該拍板的“大事”呢?

(1)最後決策權

領導者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授予下屬承擔一些製訂具體行動方案的決策權,但應該保留對該係統工作前途或該項工作任務、結局的最後決策權。特別是當該項工作的最後目標達到發生意見分歧、莫衷一是時,領導者要能夠根據你所擁有的權力,正確綜合全局,權衡利弊,當機立斷,作出最後決策。

(2)人事任免權

特別是對直接下屬和關鍵崗位的人事任免權,領導者必須保留。而且人事方麵的決定(評估、晉升或者開除)通常來說,是很敏感的,而且往往難以做決定。一旦有些人事工作需要保守秘密,那麼這項工作和職責就應該自己親自行使。

(3)關係協調權

領導者必須保留對直接下屬之間相互關係的協調權。協調下屬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其他下屬所不能替代的。

(4)機密的事務

分析工作分類和薪級範圍看上去很花時問,這似乎是首先可授權的工作。但由於牽涉多方麵的利益,所以應該是領導自己做的工作,不適合授權。

(5)培養直接下屬

作為一名領導者,培養你的直接下屬,不僅有利於你的工作的展開,而且也是你的職責。

(6)危機處置

危機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假如發生危機,領導者應該親自坐鎮,製訂應對方案,很多事情都應該親力親為,這不是你該授權的時刻。當處於危機的時候,要保證自己在現場起一個領頭的作用。這樣,有利於穩定人心,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為解決問題贏得寶貴的時間。

(7)一些特殊事情

對於一些特殊的事情,最好不要授權給下屬,而應該親自做。比如,上司分配給你親自做的事情。你的上司叫你親自做一件事情,通常會有他特殊的理由。如果你認為將它授權給你的一個下屬去做更為合適的話,應先和你的上司商量一下,弄清楚他是要你做還是叫你給別人做。錯誤的理解可能會使你和上司之間產生誤會。因此,對這種事要與上司溝通,應該謹慎,千萬不要自行其是。

以上是大事,其餘例如決策的執行、執行的方式與過程都是小事,應放手讓下屬操作。把握住了這個原則,也就達到了理想的領導效果了。當然,實際工作當中,還會有意外,就應當其體情況具體處理。但要注意不能讓權力失控,威脅自己的領導地位。

先做重要而急迫的事

‖原文‖

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

——《告子上》

‖釋義‖

不要因為保養了小的部分而貽害大的部分,也不要因為保養了次要的部分而忽略了主要的部分。

品評

孟子在此強調了統籌做事的道理,認為做任何事都要有個先後安排,不可抓小放大,丟了西瓜撿到芝麻。每個人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都要麵對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不進行統籌安排,很可能鬧個手忙腳亂,而事情還是一團糟。有先有後,循序漸進,是高效做事的基本前提。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隻會讓你疲於應付工作,從而使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工作之中,對於每一名員工來說,做事都需要有章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隻有按事情的輕重緩急,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做事效率才能提高上來,才有更多的精力同時間賽跑,取得人生更多的成就。

很多取得卓越成績的人,辦事效率都極高。這是因為他們能夠利用有限的時間,高效率地完成至關重要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主有次。如果工作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在時間上就是一種浪費。因此,在主要工作上,在關鍵部位,我們要用全部精力,盡量做到最好;在次要問題上就不必非要追求完美。

劉麗是某私企經理秘書,幾年前剛進公司時,劉麗做事分不清主次,每次經理布置工作時,她都認真記錄,可到具體執行時便因種種原因“走樣”:不是丟三落四,就是缺東少西,為這事,經理沒少發脾氣。

有一次經理出差,臨走前讓劉麗起草一份重要的發言報告,以備他一周後回來開會用。劉麗當時認為時間很充裕,不妨慢慢準備。其後幾天,劉麗隻管忙著處理其他日常事務。轉眼到了第六天,劉麗突然意識到,經理第二天就要回來了,可報告還沒開始動筆,湊巧的是,劉麗這天的事情又特別多,上午要替經理參加朋友的開業慶典,下午又要接待已提前預約的客戶。

等一切處理妥當,已臨近下班,劉麗隻好回家準備連夜趕寫報告。吃過晚飯後,劉麗坐到電腦前開始寫報告時,卻突然發現,有些背景資料忘了帶回家,這可怎麼辦?第二天,劉麗隻好一早就衝到辦公室狂趕報告,總算在經理上班前勉強把報告寫完了。

開完會後,經理把劉麗叫到辦公室,開門見山地質問她這一個星期的工作狀況,然後嚴肅地說:“你有一個星期的時間,為什麼交出這樣沒水平的報告,甚至還有一大堆錯字?”劉麗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便老老實實地講述了報告的完成過程,等著被“炒魷魚”。不料,經理長歎一聲說:“你有熱情但不夠成熟,做事情完全分不清主次先後。”隨後,經理語重心長地告訴劉麗:“秘書的工作很瑣碎,但是一定要分清主次,再不能犯同樣的錯誤了。”

經理的一席話,讓劉麗茅塞頓開。從那以後,她做事前先安排好順序,忙而不亂,最後受到了經理的表揚。

工作要講究章法,懂得突出重點,主次分明,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些事情緊急,就要先去處理,哪些事情不是太緊急,就可以往後放一下。要分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才能把工作做好。

劉輝是一名“海歸”,曾在美國一家知名公司做經理助理,工作相當出色,回國後被一家軟件公司聘請做總裁助理。在這裏,他充分運用了在國外養成的工作習慣,使得工作進展得非常順利。同時,他也看到公司的員工在工作任務的規劃上存在著極大的弊病,那就是做事不分主次,不分輕重緩急。他常常看到很多員工下班之後依然在焦頭爛額地工作,而白天的時候這些人並沒有怎樣忙碌。對於這個現象,他覺得很是不解,他認為員工的工作任務其實並沒有那麼重,但他們為什麼總是喜歡在下班之後工作呢?難道是白天的時間真的不夠嗎?他決定在公司舉辦一堂“如何正確安排工作並更好地執行計劃”的講座,以教給這些可憐的“加班族”不再加班的訣竅。

劉輝在講座時開始就問:“我想問一問大家,你們覺得每天加班有必要嗎?”大家都說:“當然有必要了,不然完不成任務呀!”

“真的嗎?”劉輝接著說,“我有一個方法可以讓大家從此擺脫加班的枷鎖。我會在10分鍾後給你們一樣東西,這東西能把公司的業績提高50%。”之後,他遞給每人一張白紙,說:“請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大家很快在5分鍾內寫完了。

劉輝接著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於你和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這又花了5分鍾。

劉輝說:“好了,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情是把紙條拿出來,做第1項最重要的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2項、第3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隻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你沒有耽誤最重要的事情。”

最後,劉輝說:“隻要每一天都這樣做,你們就可以擺脫加班的命運了。如果你們覺得這個方法可行,不妨運用到工作中去,我想大家不會失望的。”

一周之後,劉輝又開了一次會,他想知道那堂講座是否起到了作用。結果,所有的人都表示,他們從此再也不用加班了,他們的工作輕鬆了很多,而且也快樂了很多。

一年之後,公司效益大幅度上升,總裁認為這裏麵有劉輝很大的功勞,因為他告訴了大家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方法,那就是如何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其實,任何工作,隻要找到了竅門,找對方法,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優秀的職業人會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每一個任務,懂得該把哪個任務放在第一時間完成,也懂得該把哪個任務放在最後完成。他們具有良好的判斷力,能夠審時度勢,安排好優先順序,先做最重要的事。

不冒進方能有所成就

‖原文‖

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其進銳者,其退速……

——《盡心上》

‖釋義‖

對於不可以停止的工作,卻停止了,那沒有什麼不可以停止的了;對於應當厚待的人卻薄待了,那沒有誰不可以薄待的了。前進速度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品評

這句賢言可視為孟子對他自身的反麵寫照,因為他當年在政治理想追求之路上的行進是那樣緩慢而艱難,而他的思想主張在我們曆史的長河中又是那樣鮮活、富有生機,永遠都沒有消退的跡象。孟子的這一觀點旨在告誡我們,凡事不可冒進,要腳踏實地,細水方能長流。

有這樣一個故事:幾位遊客登山,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遇到一位往山上挑送貨物的挑山工。挑山工挑著沉甸甸的擔子,走著“之”字形的路線,慢騰騰地往前走,遊客們則輕裝行進,自然很快便超過了他,並把他甩在身後。但是快要到山頂時,他們卻驚訝地發現,那位挑山工依然循著“之”字形路線,在他們前麵不緊不慢地走著。

故事雖小,但其中有著耐人思考的道理。冒進隻能讓我們的精力很快消失,從而導致最後的疲憊與失敗。因此,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穩紮穩打,而不可急躁冒進。

李牧是趙國的大將,他深沉大度,盡心報國。當時他曾奉命在北方抵禦匈奴。在他防守的時候,所在地的官吏都由他任免,百姓交納的稅收都歸入他的軍營,作為供養兵將的軍資,趙王一律不過問,李牧可謂位高權重。

李牧帶兵嚴格,認真地訓練士卒射箭騎馬的技術,並讓他們留心遠方烽火的消息,還派遣許多間諜到敵方探查動靜,不過他也非常優待屬下,每天都要殺好幾隻牛羊給士兵們享用,因此深得將士愛戴。但讓人意外的是,如此忠心的李牧卻嚴格命令:“如果匈奴進攻,就趕緊收拾好兵器回到城內把守,有哪個人私自出去攻擊對方,定殺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