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訴法。即將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傾訴。適度傾訴,可以將失控力隨著語言的傾訴逐步轉化出去。傾訴作為一種健康防衛,既無副作用,效果也較好,如果傾訴對象具有較高的學識修養和實踐經驗,將會對失衡者的心理給以適當撫慰,鼓起你奮進的勇氣,受挫人會在一番傾訴之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優勢比較法。就是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難更多、處境更差的人。通過挫折程度比較,將自己的失控情緒逐步轉化為平心靜氣。其次尋找分析自己沒有受挫感的方麵,找出自己的優勢,強化優勢感,從而擴大挫折承受力。認識事物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挫折同樣蘊含力量,挫折刺激能激發潛力,正確運轉挫折的刺激,才能挖掘自身潛力。
目標法。挫折幹擾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毀滅了自己原有的目標,重新尋找一個方向,確立一個新的目標,這就是目標法。目標的確立,需要分析思考,這是一個將消極心理轉向理智思索的過程。目標一旦確立,猶如心中點亮了一盞明燈,人就會生出調節和支配自己新行動的信念和意誌力,從而排除挫折幹擾,去努力進行達到目標的行動。目標的確立是人內部意識向外部動作轉化的中介,是認識向實踐飛躍的起始階段。目標的確立標誌著人已經從心理上走出了挫折,開始了下一步爭取新的成功的曆程。
磨難是一筆生活財富
‖原文‖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孟子?告子下》
‖釋義‖
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會改正;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品評
孟子在此強調了人生磨煉的重要意義,人隻有經曆了苦難與挫折的磨煉,才能有所作為。
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在漫長的人生曆程和生活軌跡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春風得意。古人雲:“人生逆境十之八九” ,雄鷹翱翔天宇,有傷折羽翼之時;駿馬奔馳大地,有失蹄斷骨之險。人之一生,風和日麗有之,陰雨連綿亦有之。當我們麵對一切磨難,我們是坦然接受,還是逃避拒絕?
一位哲人曾說過:磨難是成功的良伴,逆境是人傑的搖籃。縱觀古今中外,在事業上有所建樹成大器者,大凡有過磨難的相似經曆,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勝枚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身為國君甘為奴隸,忍辱負重,終成滅吳興越之誌;司馬遷受盡"宮刑",寫就《史記》;曹雪芹舉家食粥而作《紅樓夢》;貝多芬用苦難譜寫了震撼人心的《第九交響曲》……這些傑出人物如烈火真金,像是野外小草,遭風雨永不伏,似傲雪寒梅,經磨難誌愈堅,最終使生命放出了奪目的異彩。
再怎麼成功的人,也會有不順心的時候,也會有徒勞無功的時候,也會有磨難的侵擾,但這些人不會太在意這些逆境的信息,而是將其視為不完美的結果,並且坦然麵對,累積這些“結果”,達到最後的成功。
為什麼拿破侖能夠突破重重阻力而叱吒風雲?為什麼海倫?凱勒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心中依然有光明之夢?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他們都經曆過一個又一個的磨難,並且在磨難的打擊中迅速成長起來。也正因為如此,偉人們鎮定自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猛虎趨於後而心不驚。”
某地有一條大河,河的旁邊有一個水潭,水潭裏有很多魚,潭邊經常聚集著一些釣魚的年輕人。但是這段時間,他們發現有一個奇怪的漁夫,他在潭邊不遠的河段裏捕魚,那是一個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翻卷著,一道道的波浪此起彼伏,這是魚根本不能遊穩的河段呀,怎麼會捕到魚呢?年輕人百思不得其解,便覺得這個漁夫很愚蠢、可笑。
有一天,有個好事的年輕人終於忍不住了,他放下釣竿去問漁夫:“魚能在這麼湍急的地方留住嗎?”漁夫說:“當然不能了。”年輕人又問:“那你怎麼能捕到魚呢?”漁夫笑笑,什麼也沒說,隻是提起他的魚簍在岸邊一倒,頓時倒出一團銀光。那一尾尾魚不僅肥,而且大,一條條在地上翻跳著。年輕人一看就傻了,這麼肥這麼大的魚是他們在深潭裏從來沒有釣上來的。他們在潭裏釣上的,多是些很小的鯽魚和小鰷魚,而漁夫竟在河水這麼湍急的地方捕到這麼大的魚,年輕人愣住了,更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漁夫笑笑說:“潭裏風平浪靜,所以那些經不起大風大浪的小魚就自由自在地遊蕩在潭裏,潭水裏那些微薄的氧氣就足夠它們呼吸了。而這些大魚就不行了,它們需要水裏有更多的氧氣,沒辦法,它們就隻有拚命遊到有浪花的地方。浪越大,水裏的氧氣就越多,大魚也就越多。”
在常人的意識中,風大浪大的地方是不適合魚生存的,所以故事中的年輕人捕魚會選擇風平浪靜的深潭。但他們恰恰想錯了,一條沒風沒浪的小河是不會有大魚的,而大風大浪恰恰是魚長大長肥的條件之一。大風大浪看似是魚兒們的苦難,實際上恰是這些苦難使魚兒們茁壯成長。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磨難就是財富,受宮刑之辱的司馬遷痛定思痛,寫出了千古名篇:“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皆人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安逸舒適的環境容易消磨人的意誌,最後導致人一無所成。接受命運的挑戰是我們磨煉自己、施展抱負、實現夢想的最佳方法。
張海迪在輪椅上完成了一部外國名著《海邊診所》的翻譯;貝多芬喪失聽力後,寫出了傳世的《命運交響曲》:陳景潤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中,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論證;海倫?凱勒是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而她卻寫出了鼓舞了千萬人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喚醒了每一位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他們用自己的奮鬥經曆,譜寫了拚搏人生、戰勝宿命的凱歌。
李嘉誠的亞洲首富不是憑空杜撰的;比爾?蓋茨的幾百億美元不是美國的海風吹來的。他們都經過了生活的曆練,都經過了不如意的侵擾。在漫長的忍耐中,厚積薄發,最後一鳴驚人。
比爾?蓋茨剛剛離開哈佛大學與保羅?艾倫一起經營微軟之初,處處不如意。因為公司很小,BASIC的發明並未引起轟動,當時的IBM與蘋果公司甚至不屑與可憐的微軟合作。這些不如意都沒能讓比爾?蓋茨困惑,他在忍耐中不斷探求。終於,在Windows95推出後,比爾?蓋茨讓世界上的人認識了自己!
商業本身就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因素,因此磨難必不可少,縱觀千古成功的商人,忍耐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經曆過痛苦的磨煉,財運會隨之而來。如果隻是掙硬氣、好麵子,不懂得忍耐之道,不知曉伸縮之理,那麼,你會看見鈔票從眼前嘩嘩流過而自己一無所獲。
事理相通,商場的忍耐推而廣之,就是成功之道。磨難並不可怕,關鍵看你能否忍耐,有一顆“隱忍”的心,那麼,成功唾手可得。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機會也不會總順風而來,蘊藏在逆境中的機會有時更加巨大,足以改變人的一生,所以,對於逆境也應該抱著一種忍耐的態度。磨難雖苦,但卻可以化為人生的財富。
挫折是生命閃亮的寶石
‖原文‖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告子下》
‖釋義‖
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
品評
幾千年來,孟子的這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直被人們當做警世格言,用來鼓勵自己積極向上的一句話。孟子在此再次強調了挫折在人生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挫折是壞事,人人不想擁有之。但正確看待挫折帶來的壓力,這種挫折就會成為砥礪人才的極其可貴的寶石。人有了壓力,有所追求,才有前進的動力,保有克服困難、挫折的勇力,勇往直前,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挫折,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挑戰。既然有挑戰,那麼就應該有應戰,有應戰的精神,這樣才會轉敗為勝。
端木先生是一位汽車推銷員。他為人誠懇,勤快機智。這些都是銷售行業所必須的條件。由於他工作上非常努力,生意很火爆。有時候,他真的希望事業能夠永遠這樣輝煌。
可是命運向他宣戰了。端木先生在駕車拜訪客戶的路上,與迎麵疾馳而來的汽車相撞,他的右眼永久地失明了,無奈之下,他隻有退出了銷售汽車的行業。
但是,端木先生並沒有向命運低頭,他仍在想著戰勝困難的策略。有一天,他在一本雜誌上看到許多人喜歡修複老舊的房屋,於是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曾經在職業學校上學,木工和家具製造這兩門課非常優異,他想如果把自己的木工技能應用到修繕房屋上,一定可以賺到供自己所需的錢。
在做這一切之前,他請職業學校為他開了一封介紹信,又麻煩以前的顧客為他寫了一份推薦書,證明自己工作認真且為人可靠。因為大家對端木先生的印象一直都很好,所以都非常願意為他做這些事情。端木還印製了新的商業名片,分送給木匠和木材經銷商,並在當地的舊城區做宣傳,讓人們都知道他是修葺房屋的。
現在,端木先生的公司已經家喻戶曉了,生意很好。他說:“以前我是做汽車銷售的,命運改變了我的生活,但是我相信自己一定會戰勝命運。”
偉大的人格隻有經曆磨難與熔煉,才會激發自身的潛力,使視野更加開闊,使靈魂得到升華,這樣才會走向成功。一個可以吃常人不能吃的苦的人,必然可以做常人不能做的事。
可口可樂的總裁古滋?維塔是一個古巴人,40年前他隨家人離開古巴,來到了美國。當時身上僅帶了40美元和100股可口可樂的股票。而40年後,同樣是這個古巴人,竟然能夠領導可口可樂公司,而且讓這家公司在他退休時擴大了7倍,使可口可樂股票值長了30倍!他在總結自己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即使走進了絕境,隻要你有堅定的信念,抱著必勝的決心,你仍然還有成功的可能!”古滋?維塔的一生經曆了很多坎坷,但都被他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
挫折會給人以打擊,但若在打擊中沉淪,難免與向往成功的目標不符。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同樣,不在挫折中奮勇前行,就在挫折中沉淪苦海。
一個女孩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送給別人領養了。15歲的時候,好賭成性的養父決定把她賣掉,就在要被送人的時候,她偷偷地逃出了家,離開養父母隻身到了中國台灣地區。
她沒什麼學曆、一無所有。但她不想受命運的擺布,她知道命運應該是握在自己手裏的。於是她給人打零工、織毛衣,自己擺水果攤、賣魚、開小吃店……嚐盡了人間的辛酸,也賺到了很多錢。
如今的她已經是50多歲的婦人了,是一家著名企業年薪千萬的職員。在提及過去的那段歲月時,她常對別人說:“我的挫折感早在年輕時都用光了!”這句話讓人十分震撼。她不畏懼跌倒失敗,隻是腳踏實地、積極樂觀地工作,因為“挫折感早在年輕時都用光了”。
魯迅說過:“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命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在挫折麵前,我們不要浪費時間去為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擔憂,因為憂愁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最重要的是分析情況並找出解決的辦法。況且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明白這些,你就會變得樂觀。
挫折不可避免。對於既成事實,我們所能做的是“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客觀事實無法改變,對於挫折隻能去麵對,並在麵對中得到超越,這是克服挫折,提高自我的關鍵前提。
1.原諒自己一時的失誤
很多時候人們在自以為萬事大吉的時候,難免就會出現一些小差錯,造成失敗。這樣的事情是很常見的,對於自己的失誤,我們不應該過多地去懊悔,爭取下次做得更好就可以了,過分追究反而會適得其反。
2.從挫折中重新認識自己
很多人在遭受挫折之後,總是先去想自己為什麼這麼不幸,而不去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結果類似的問題還會發生。挫折的產生往往會暴露出我們自身的一些問題,這樣更有利於我們認清自己,所以我們應該善於重新審視自己,查漏補缺,不斷提高。
持之以恒,善始善終
‖原文‖
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孟子?盡心上》
‖釋義‖
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廢井。
品評
孟子認為,做一件事情猶如挖井,如果挖井到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廢井。這句話旨在告誡人們,做事要堅持到底,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廢。
持之以恒地不斷進取可以彌補一個人的許多不足之處,觀察一下你的周圍,最富有的人並不是最聰明、知識最淵博、或者最有藝術細胞的人,成功者往往是持之以恒、埋頭苦幹的人、一個有目標並致力於此的人。他“精明”的朋友們可能會認為他愚蠢到了不知何時止步的程度。然而,最終的結果是,他積累起來的財富遠遠超過了他“精明”的朋友們。
有許多人在開始做事的時候總是充滿熱忱,但因為缺乏堅韌與毅力,不待做完便半途而廢。任何事情往往都是開頭不容易而且堅持更難,所以要顧及以個人才能的高下,不能看他所做事情的多少,而是要看他最終的成就有多少。例如在賽跑的時候,裁判並不計算選手在跑道上出發時候速度飛快,而是計算跑到終點時間的先後次序。
克雷吉夫人說過:“美國人成功的秘訣,就是不怕失敗。他們在事業上竭盡全力,毫不顧及失敗,即使失敗也會卷土重來,並立下比以前更堅韌的決心,努力奮鬥直至成功。”
堅韌、勇敢,是偉大人物的特征。沒有堅韌勇敢的品質,是不敢抓住機會、不敢冒險的,他們一遇到困難,便會自動萎縮;一獲小小的成就,便會滿足。
有些人遇到了一次失敗,便把他們看成滑鐵盧,從此失去了勇氣,一蹶不振。可是,在剛強堅毅者的眼中,卻永遠沒有所謂的滑鐵盧。那些一心取得成功、立誌要勝利的人即使失敗,也不以一時的失敗為最後的結局,他們還會繼續奮鬥,在每次遭到失敗後重新站起來,比以前更有決心更有毅力地向前努力,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拿破侖16歲時,他當上了少尉。但是就在這一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不得不從他那本來就少得可憐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來養活他的母親。
拿破侖第一次接受軍事任務的時候,他必須徒步走很遠的路程到瓦倫斯區加入他的隊伍。等到他趕到部隊的時候,他的同伴們正在利用空閑時間追求女人們和賭博。他那不受女人歡迎的性格,使得他沒有資格去追求那些女人,而他的貧困也使得他失掉了後麵這個位置。於是他改變了方針,用埋頭讀書的方法,去努力和他們競爭。讀書是和呼吸一樣自由不受限製的事情,而且當時他們在圖書館享有免費借書的權利,這使得他得到了很大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