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婺源結識了一位任教諭的夏著了一部《述朱質疑》,對朱陸異同,辨析頗精。左宗棠也講朱子之學,和他很談得來。夏?不僅和他討論學問,又懂兵法,每天到營幕來,常和他談論些作戰機宜,又為他籌辦軍糧。左宗棠在婺源住了3個月,為人民吊死扶傷,與婺源人相處很好。臨行時,婺源士民送萬民傘和旗牌的絡繹不絕。後來夏?還常和他聯係。 幾個月後。左宗棠軍收複遂安,夏?寫信給他說:“鉞下以五千士卒,當全浙數百萬之敵,來諭謂‘慎以圖之,當可無患’。愚以為慎於前攻,亦當慎於後顧。得尺則尺,得寸則寸,乃吾人拳拳弗失之學,用兵何獨不然!前此諸帥隻知前攻,而所複疆土不轉瞬而複失之,百姓之遭蹂躪更甚於未複之時。鉞下自樂平、浮梁、而婺、而遂安,前後所得,無複再失,此鉞下之師所以超越諸將也。惟願後此常守弗失。未得之地慎於前攻,不可輕犯賊鋒,以墮詭計。已得之地,慎於回顧,不使賊出我後,頓失前功。” 左宗棠認為他說得很對。“得尺則尺,得寸則寸”,不單是學問之道,學到的必須鞏固,能為己所用,如隨學隨忘,則是白學。用兵之道亦然。左宗棠自出師以來,每得一地,必加以鞏固,決不輕易放棄。後來西征時也嚴守這條原則,這是他取勝之道,也是夏?所說“所以超越諸將”之處。太平軍也恰恰在這方麵犯了嚴重的錯誤,攻城陷地很順利,但旋即放棄,沒有鞏固的後方基地,形成流寇主義。這也是他們在軍事上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左宗棠到婺源後,國內發生了幾件大事。七月十五日鹹豐帝病逝於承德行宮。他是於前一年英法聯軍進入北京之前,逃往承德的。他死後由年僅6歲的載淳即位,改元同治,慈安、慈禧兩宮太後垂簾聽政,實際則由同治帝生母慈禧掌權。不久就發生了一次宮廷政變:由於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反對太後聽政,分別被處死、流放、免職,而由道光帝第六子恭親王奕盉當政。因為太平王朝仍然盤踞天京,勢力尚未衰退,清朝廷還要利用湘軍,所以慈禧對曾國藩和湘軍將領仍信勉有加。十月,曾國藩奉詔辦理蘇、皖、贛、浙四省軍務,他的勢力進一步擴大到浙江。
八月一日,長期被包圍的安慶終於為曾國藩軍攻下,這是湘軍的一次重大勝利,太平軍的重大挫折。太平軍西上武漢的通道受阻,曾軍解除了後顧之憂,又能抽出包圍安慶的軍力,增援對天京的進攻。從此,太平軍形勢日蹙一日,開始走下坡路了。
八月廿六日,胡林翼在武昌病逝。他病危時致信給左宗棠,與他訣別,勉勵他和曾國藩繼續未盡的事業。左宗棠得信後,急忙派人專程去看望,並送藥物給他。使者看到胡林翼“血盡嗽急,膚削骨峙”,顯然是患了肺結核或肺癌,這在當時都是不治之症。胡林翼是湘軍三領袖之一,足智多謀,富有政治頭腦。他的死是湘軍集團的重大損失,對左宗棠也是一個重大打擊,他在軍中,不能前去吊喪,寫了一篇情真意摯的祭文,文首談到與生俱來的兩家交情:“詹事文學,讀書麓山,兩家生子,舉酒相歡。”而後談到在京師初遇:“縱言闊步,氣豪萬夫,我歌公篔,公步我趨。”他遭官樊構陷時,是胡林翼同情和幫助他:“我方憂讒,圖隱京門,晤公英山,尊酒相溫。公憫我遭,?焉若,憂蘊於中,義形於色。”然而,當他們商定大計,取得了初步成功時,“何圖我公,積勞成瘵,中興可期,長城遽壞。”失去了一生真知己,也失去了事業上的一個最忠實的夥伴,他隻有長歎涕零。祭文結尾說:
悠悠我思,不寧惟是,交公弱年,哭公暮齒。自公元亡,無與為善,孰拯我窮?孰救我偏?我憂可訴?我喜何告?我苦何憐?我死何吊?追維疇昔,曆三十年,一言一笑,愈思愈研……有酒如茲,有淚如絲,盡此一哀,公其鑒茲。
30年的交情縈懷於心,但是逝者已矣,左宗棠似乎從此更覺孤獨寂寞了。曾國藩讀了祭文,不禁評論說:“祭潤帥文,愈讀愈妙,哀婉之情,雄深之氣,而達以恢弘之氣。”他對胡林翼的死也不勝傷感。
太平軍在紹興失守後,退守杭州、餘杭一帶,首領李世賢已於上年回援天京,留下部將聽王陳炳文和歸王鄧光明踞守杭州,康王海洋守餘杭,雖然仍擁有10萬之眾,但四麵受敵,形勢已很不利。
同治二年四月,清廷任命左宗棠為閩浙總督,仍兼浙江巡撫,他的權力又擴大了,這時楚軍已有3萬餘人。雖然人數少些,但主將有謀略,士兵有銳氣,兵將團結一致。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攻取杭州重鎮。為了防止皖南太平軍南下抄襲後路,左宗棠派劉典、王文瑞兩軍共1萬餘人進入安徽防堵;蔣益澧1萬餘人進攻富陽,直逼杭城;其餘各軍則分布在下遊新城、桐廬、紹興和上遊淳安、遂安,以及衢州、金華等地。左宗棠的大本營在嚴州,各軍逐步向杭州進逼。
八月初,楚軍大舉進攻富陽,初七深夜攻破富陽城。徐文秀、高連升等部水陸會師向杭州進發。十二日,魏喻義、康國器兩軍由新城趨餘杭,廿五日,高連升部攻破杭州清波門太平軍堡壘,進駐萬鬆嶺。蔣益澧軍抵達留下。杭州已兵臨城下。太平軍進行了幾次反攻,但都被擊退。因為杭州的得失,對全局的形勢十分重要,太平軍決心死守,趕忙在城四周增築堡壘,挖掘長壕,準備長期抵抗。
左宗棠於十一月由嚴州進駐富陽,並到餘杭前線視察。十二月,高連升軍攻杭州鳳山門,連破9個堡壘,水師也攻破了江邊石壘。初二日,大軍逼城,將四門困住。餘杭城也被黃少春、楊昌?等部隊將北、東、西北三麵包圍,留了一個缺口。
太平軍不僅在杭、餘一線緊張,整個形勢也很險惡。同治二年十月,李鴻章借戈登“常勝軍”洋將力量,攻克了蘇州,十二月又克無錫;同治三年正月連克宜興、溧陽,同時派一軍攻常州,另一軍進入浙江,會合楚軍進攻嘉興。而太平軍在浙江的部隊看到形勢不妙,有多處發生叛變。靠近嘉興的平湖、乍浦、海鹽、嘉善等地的守將紛紛投向清軍,其中以海寧太平軍首領蔡元隆的叛變影響最大。他投降清軍後,改名元吉,成為反攻太平軍的一員悍將。一個月後,他偷襲桐鄉,太平軍守將何培章投降。二月,元吉又參加蘇、浙軍會攻嘉興,十八月,蘇軍將領程學啟領部隊先登上城,嘉興城遂被攻陷。
困守在杭州的陳炳文部隊得到海寧蔡元隆叛變的消息後,一部分將領產生了動搖,他們派人到李鴻章軍中約降,李鴻章叫他們也到左宗棠軍中聯係,不料為城中發現,陳炳文將內應者捕殺。但是左宗棠已得到密信,知道城內軍心已亂,就下令加緊攻城。二月廿一日,水陸軍攻破城外四壘,廿四日淩晨分兵攻五門,另派一支兵攻擊駐守城外的太平軍,戰到中午,天下起大雨,雙方暫時休戰。雨止後又大戰。太平軍支持不住,收兵入城。蔣益澧估計太平軍困守孤城,無力反攻,敗局已定,有可能突圍逃走。於是收兵回屯,沿城邊設下埋伏,靜靜等待。到半夜時分,聽到城中人聲鼎沸,知道有變,就急命各軍準備截擊。杭州城隻剩了北門沒有合圍,太平軍紛紛從北門逃走,清軍立即從東、南、西三門爭先恐後地湧進,雙方衝殺,傷亡都很大。廿五日楚軍攻占杭州。踞餘杭的汪海洋聽到杭州失守,也於當天棄城而出,與杭州敗軍會合,逃到德清、武康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