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徐悲鴻代表祖國學畫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原名壽康。早年刻苦學畫。先後於1917年留學日本研究美術。1919年赴法國留學,畢業於巴黎高等美術學校。曆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是我國近代著名畫家。擅長油畫、國畫,尤精素描。尤以畫馬馳譽中外。他的繪畫融中西技巧為一爐,對中國畫的創新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1919年,24歲的徐悲鴻來到法國首都巴黎留學,考上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後來又拜法國著名繪畫大師達仰為師。達仰先生很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富有才氣的中國學生,熱情地親自指導他。但卻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晚上,徐悲鴻從達仰家出來,忽然聽到有人叫他,回頭一看,原來是同在美術學校學習的一個法國學生。這個人家裏很有錢,平時狂妄自大,幾次想拜達仰先生為師,但都遭到了拒絕。
“有什麼事嗎?”徐悲鴻和氣地問道。
“哼!”那人氣呼呼地說,“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中國人愚昧無知,天生當亡國奴的材料,就是把你們送到天堂去深造,天天讓達·芬奇手把手地教,也成不了才!”
聽著這個法國學生侮辱中國人,徐悲鴻被激怒了,他強壓住心頭的怒火,說:
“先生,你不是說中國人學不成才嗎?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我們來比一比,等畢業的時候,看看到底誰能成為真正的人才!”
一定要為祖國爭氣,使中國的繪畫藝術在全世界放出異彩,這成了徐悲鴻最崇高的奮鬥目標。從此,他就像自己畫的千裏馬一樣,日夜奔馳,發憤苦學。
巴黎有許多精美的建築,裏麵收藏了很多世界名畫,那裏也經常舉辦畫展。徐悲鴻一有空就去參觀和臨摹,不顧酷暑嚴冬和星期、假日,一畫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連飯都忘了吃。
成功總是屬於頑強拚搏的人。幾年裏,徐悲鴻僅是畫各種活馬的速寫稿就多達一千多幅。在多次繪畫比賽中,他都獲得第一名。1924年他的畫在巴黎公開展出,震動了整個法國美術界。
那個曾經侮辱過中國人的法國學生,也來展覽會看徐悲鴻的作品,感到非常驚訝。他主動找到徐悲鴻,向他鞠一躬,說:“徐先生,在咱們的競賽中,你勝利了。我承認中國人是很有才能的。看來我犯了一個錯誤,用你們中國話來說,那就是有眼不識泰山。”
徐悲鴻不僅用高超的繪畫藝術為國爭光,而且不惜花很多錢,代表祖國收集一些遺失的名畫。
《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國古代一幅名畫,畫麵上有87位神采不同的仙人。個個形象逼真,是中國的國寶之一。可是,這一國寶被外國侵略者搶走了。這幅畫落到香港一個名叫馬丁夫人手裏。徐悲鴻立即決定代表祖國買回這幅珍品。馬丁夫人說了一個大價錢。徐悲鴻確實沒有這麼多錢,他與馬丁夫人商量說:“我帶的錢不夠,但我願意再拿出我自己的7幅畫來彌補。夫人是否願意呢?”
馬丁夫人早聽說過徐悲鴻的大名,知道他的畫在世界上很值錢,高興得一口答應了。
徐悲鴻收存名畫,並不是想占為己有。他常說:“藏畫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學習、研究祖國的繪畫藝術,所以,我收藏的名畫,大家都可以用來臨摹和研究。”
1953年,徐悲鴻不幸逝世了。他的夫人按照他生前的囑咐,把徐悲鴻收藏的包括《八十七神仙卷》在內的一千多件曆代優秀美術作品,全部獻給了國家。國家專門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鴻紀念館。遊人們隨時可以看到那些珍貴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