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三軍儀仗隊的“首席執行官”李本濤(1 / 3)

5.三軍儀仗隊的“首席執行官”李本濤

10年前,英俊而又“鶴立雞群”的李本濤被前來接兵的儀仗隊幹部一眼相中,從此之後,他心中的綠色夢如願以償。如今,李本濤已經是執行隊長,走在儀仗隊的最前列,他手持著儀仗指揮刀,一次次和著鏗鏘有力的步伐,伴隨著國家領導人和外國元首走過紅地毯。

1989年,身高1.88米的李本濤從山東曹縣入伍,憑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在新兵時就迅速脫穎而出成為優秀班長,並考入了石家莊陸軍學院。畢業後便被以“中國第一兵”著稱的儀仗隊大隊長程誌強選中,作為執行隊長培養。為了不負人民厚望,為了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國軍人的神聖風采,李本濤下盡了苦功夫。

為了練就一身過硬的軍事本領,他在身上綁沙袋,在腿上別木棍,訓練間隙依然在操場上練習動作;

做儀仗隊隊長首先要練習喊口令。作為場上指揮,喊口令的任務也很重要,令發好了,聽準了,動作就更協調一致。為了發出準確、響亮的口令,他在實行了“三戒”——戒煙、戒酒、戒茶的同時,天天喊口令、練嗓子。即使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在想著練口令的事,這時,為了不影響別人,他就把自己捂著被子喊。如今,認識李本濤的人都知道,“李隊長喊口令,幾裏地外都能聽到。”聽守李本濤喊口令的人都知道,有“鐵嗓子”之稱的他,喊出的口令不僅嗓音洪亮、雄厚,而且,其長短極為巧妙地搭配了戰士的心理。

做儀仗隊長,動作優美關鍵之極。為了追求“人與刀與口令的和諧”,他給自己製定了硬性指標——每天完成軍刀係列動作上百次:“拔刀、立刀、持刀、撇刀、刀入鞘”。手掌磨破了,胳膊肌肉也紅腫起來,手背和虎口留下無數傷疤,但一顆執著的心卻沒有一絲的後悔。在所有的練習中,難度最大的是練習刀入鞘動作。今天人們每當看到李本濤的絕活——不看刀鞘口,眼視正前方,便能將指揮刀瀟灑自如地插入刀鞘,都會情不自禁地叫好。其實,你可曾知道,他為此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與艱辛?起初,他很難準確感覺刀與鞘的位置,右手緊握的軍刀,迅速插下去的結果往往是刺偏,手不知被軍刀紮過多少回。最嚴重的一次是軍刀從手背的皮下穿過,直到現在,這裏還有很大的一塊疤痕。一刀見血的傷痛令李本濤心有餘悸,但他在血水和汗水中沒有放棄,終於,血與淚的代價換回了刀與鞘神奇的結合,國內外的同行對他的絕活歎服不已。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本濤終於以良好的軍人形象,灑脫、莊重的儀仗動作和一流的指揮口令,接過了儀仗指揮刀,成為儀仗隊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執行隊長,一次次接受外賓的檢閱。有一次,加蓬國家總統來訪,看到儀仗隊的精彩表演,聽到李本濤擲地有聲的口令,徑直走下檢閱台,握著李本濤的手連聲稱讚道:“太好了,太好了!中國儀仗兵絕對一流。”

江澤民主席說:“國威軍威看儀仗”。每一個獨立的國家都有自己的儀仗隊,儀仗象征著本國的尊嚴和對他國的友誼、親善。156雙軍靴有力地敲擊著大地,156把鋼槍顯示著金毅和威嚴,在中國建國50周年國慶大閱兵儀式上,中國的三軍儀仗隊高舉八一軍旗走向中心受閱區的時候,所有的觀眾無一不為之驚歎。

特殊的任務決定了仗儀隊的特殊的訓練方式,作為仗伏隊的“首席執行官”、仗儀隊的執行長,李本濤的責任是重大的、任務是艱巨的。每天,無論是烈日炎炎溫度高達40攝氏度,還是冰天雪地氣溫低於20攝氏度,在訓練場上,你都可見李本濤帶領著三軍儀仗隊的隊員們在毅然而然地做著每天重複無數遍的軍姿,正步,齊步,扛槍……